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剧协主席该对谁“以泪洗面”

据媒体报导,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李树建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对河南省委书记称,卢书记到河南之后,“我们河南文化街的春天就到了。我们每天激动万分,以泪洗面”,一言既出,公众大哗,浑不解这位文坛、剧坛领袖泪从何来。

其实较真起来,这“以泪洗面”说的是某人命运悲惨,心情沉痛,因此终日哀哭不已,眼泪常挂腮边,李主席沐浴在文化街的春风里,每天激动万分,显然命运并不悲惨,心情更不沉痛,之所以如此误用典故,大约是激动过头,一时语误,倒也无需深较——好在卢书记显然懂得这典故,并及时制止了“以泪洗面”的悲凉一幕。要较真的是,一个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和剧团团长,究竟该对谁“激动万分”、“流泪不已”。

一些在网上为李主席辩护的朋友指出,他之所以说这些有些过于激动的话,是因为卢书记上任后组织过文化调研,并及时拨款,解决了河南一些文化团体的吃饭问题,并称李主席旗下的许多团体,演职员待遇菲薄入不敷出,因此才对卢书记的雪中送炭感激涕零。

这种心情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一个演员面对衣食父母,不论怎样激动、流泪,甚至讨好,都是无可厚非,甚至是理所当然的。问题在于,谁才应该是演员的衣食父母?

老一辈艺人都知道,票房是命根子,观众是饭碗子,一个“角儿”可以对不起任何人,但决不能对不起“玩意儿”,对不起台下的观众,否则就是自砸饭碗。在中国文艺、戏曲舞台史上,因为观众的支持、捧场、帮助,许多濒临绝境的剧种剧目绝处逢生,不少演员顶住了“大人物”、恶势力和外国侵略者的淫威,得以延续艺术生命,即以李主席所“领导”的豫剧而言,前辈常香玉靠着社会的喜爱、观众的支持,将市场从豫剧中心区打到远离河南方言圈的上海、北京,不但让一个地方性小剧种在很短时间里获得全国性影响,还可以仅凭一己剧社的票房,就捐出一架喷气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可以说,豫剧、河南清音和其它大小地方戏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李主席旗下各文艺团体的演职员们之所以今天还能端着这碗“艺术饭”,该感激的,首先不应是雪中送炭了一次或几次的领导,而应是多年爱戏看戏、买票买光盘磁带的观众、票友们,李主席的眼泪,本该为真正的衣食父母们流淌。

诚如一些朋友所言,李主席旗下某些团体生存状况艰难,演职员待遇不佳,这都是事实;领导的关怀和雪中送炭,可以解一下燃眉之急,让他们吃几顿饱饭,添几套衣裳,这也的确应该感动。但李主席和他的部下们有没有想过,让他们饥寒交迫的“雪”从何来?

毋庸讳言,一些文艺团体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一些团体和演员脱离生活、脱离群众,闭门造车,孤芳自赏;一些团体、演员把精力放在“搏奖”、取悦评委和领导上,新戏不磨合、不复排,老戏也不吐故纳新,久而久之,观众对这些退化了的艺术、不思进取的演员厌烦了,他们不再愿意花钱看这种“缩水版”演出,不愿再为演员、剧团的饭碗添饭。一言以蔽之,剧团、剧种和演员的窘迫,有时代的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艺人自己的责任,曾经更曲高和寡的昆曲如今叫好叫座,一些原本窘迫的小地方剧团在农村场场爆满,不是很好的反衬么?

如果李主席等人能够少在领导面前“激动万分”、“流泪不已”,而多对业务、对观众付出一些激情,一些泪水和汗水;如果李主席等人能够真正把观众和社会,而非领导干部当成衣食父母,感激、讨好,结果或许会和如今大不相同。

如果到了月薪只剩500的地步,我们的文艺团体还是把官、而不是民众、社会和市场当成讨好的对象,眼泪和力气全都用错了地方,那么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将看到,这些被市场、社会抛弃的文艺和文艺人,将真的等到“以泪洗面”的一天。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