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豆腐是水——给陶功财杂文集的序

不知从何时开始,杂文便和豆腐扯上了不解之缘。和其它文体不同,杂文虽被称作投枪、匕首,大可指点江山,小能针砭时弊,可在媒体上却总是内页、版尾,不起眼的一块,“豆腐块”这投稿者人人心照不宣的“专有名词”,几户就是给杂文量身定制的。

说巧不巧,陶功财的杂文集,偏偏也叫做“意见是臭豆腐”,当然,他把杂文也比作臭豆腐,是取“闻着臭,吃着香”的意思,和“豆腐块”似乎没太大关系。

臭不臭的倒在其次,杂文这东西倒真有几分像豆腐:虽然不贵重、不起眼,但市井墟集,平头百姓,却还真离不开它。这么些年过去,不论是凭票供应副食的困难时代,还是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餐桌上千变万化,豆腐总是最常见的菜肴;这么些年过去,传统媒体衰极而盛,盛极而衰,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各领风骚,层出不穷,可不管怎么变,杂文这道“精神豆腐”却总是戒不掉、避不开的。

岭南有句俗话,说“豆腐是水,阎罗是鬼”,话糙理不糙,不管嫩豆腐、老豆腐、冻豆腐,归根结底,无非是水泡黄豆罢了。说到这个“水”,2000多年前,有个叫荀况的大人物曾经说过,君是舟,民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既然杂文是豆腐,豆腐是水,那么杂文的根基,自然在老百姓,在社会这一边。

当然了,不管穷人、阔人,豆腐总是要吃的。不过同样是豆腐,甚至同样是臭豆腐,穷人的质朴无华,就讲究个本色、口味,阔人的就考究得多了,讲究包装,讲究做工,精雕细刻之下,吃出毛病的概率倒是低了,吃出滋味的难度却也大了很多。杂文这“精神豆腐”也一样,倘主顾是平头百姓,那便精神百倍,无所不谈,要是存着往奏折上靠的念想,那只怕要束手束脚,平添不少不自在,去了枪尖的投枪,上鞘加封条的匕首,抡起来倒也能把人打疼,但终究少了些滋味。

陶功财先生专注于杂文多年,文笔、题材,颇有些“豆腐”味道,很对市井百姓的脾胃,作为本家,我是十分欣赏的。不过陶先生忧国忧民,汲汲于凭杂文这块“臭豆腐”上达天听,感动“食肉者”,这份劲头令人感动,但不得不提醒的是,食肉者最感兴趣的毕竟是肉,不是豆腐,尤其不是寻常老百姓在副食店买的那种豆腐——尽管素肉、素火腿什么的,其实也是豆腐做的。

既然“豆腐是水”、“当权者是舟”,那么不妨换一种思路,用自己做的“精神豆腐”去丰富市井百姓的精神世界,而把提醒当权者的使命,交给品尝“豆腐”的人——那载舟的水,不知本家以为如何?

陶短房 11月27日 北美素里市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