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法国当地时间8月21日,一辆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往巴黎的法国高铁Thalys客车上发生了惊险的一幕:一名法国籍乘客在去12号车厢厕所时发现厕所内一名年轻人正试图为一支AK步枪上膛,他勇敢地上前阻拦,随即两名恰巧在这趟车上的休假美国士兵冲上去搏斗并将其制服,两名美国人也在搏斗中受伤。事后警方在这名年轻人身上发现一支AK-47步枪、9支各装填了35发子弹(正常情况下只能装填30发)的AK步枪弹匣、一支9毫米“鲁格”半自动手枪和一把猎刀,倘非幸运之神惠顾和3名乘客的勇敢,一旦歹徒持械冲入车厢,后果将不堪设想。据警方透露,歹徒现年26岁,为摩洛哥籍人,曾加入过原教旨组织,2014年定居西班牙,2015年移居比利时。

惊魂一幕让人们在感佩见义勇为者之余,纷纷质疑法国内政部、内政部长卡赞纽夫(Bernard Cazeneuve),尤其是负责TGV经营的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和Thalys等欧洲国际列车的安保措施,正如许多观察家所指出的,尽管早在1995年,TGV就曾发生过未遂炸弹袭击事件,而2004年马德里列车袭击事件则导致21人丧生,但法国铁路、长途客车和公交系统并未因此效仿“9.11”事件后的机场和民航部门加强安检,而是沿袭传统的“自律模式”:车站没有安检门和安检措施,要害地方没有或很少有监视器,不仅如此,由于“申根”的规定,即便是如此次差点出事的国际列车,安检措施也形同虚设(或者干脆就是虚设),唯一例外的只有往返于英吉利海峡间的“欧洲之星”高铁——由于英国人的执拗,这趟列车实行了“全封闭管理”和不亚于国际机场的严格安检措施。

然而批评和指责容易,正视和解决问题则绝非易事,正如法国对外安全总局(DGSE)前负责人舒埃(Alain Chouet)所指出的,人们到底愿意为了安全付出和牺牲多少?

在法国,平均每天有超过15000次客车,日铁路客运旅客流量高达400万人次,如果效仿“欧洲之星”对旅客及其行李实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并在全国大小车站普遍设立安检门等安检设施和程序,则势必增加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9.11”后人们更多选择高铁而非客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者更方便、更经济,安检程序的增加将令旅客的铁路行程变得更麻烦,而更多的安检成本则势必被分摊到车票上,一些分析家坦言“毕竟不是每天都会发生铁路恐怖袭击事件”,但安检程序一旦设立并启动,就必须时刻不停地运转方能防患于未然,届时早已淡忘恐怖袭击之可怖,却无时不刻感受到“过度安检”之不便的乘客、舆情,又会为此说些什么?

法国《快报》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一方面此次事件之后,法国乃至欧洲的铁路、公路和公交运营公司将承受更大的安全保障压力,一旦再出事、出大事,它们将担待不起,另一方面,它们也不得不顾忌经济和社会成本,承平已久的欧洲民众是否能长期忍受在每列列车、每趟公交、每个大小车站的常设性严格安检?这些公共交通企业一旦因安检设施的增加导致运营成本上升、旅客流量减少,它们又是否愿意承受这样的损失和代价?不仅如此,这些是否真的能万无一失地阻挡每一次事先毫无征兆的“独狼”式袭击?

法国北方高等经济学院(EDHEC)资深犯罪风险学专家莫內教授(Bertrand Monnet)指出,必须在“安全”和“成本”间找到一个理想的、能为社会和经营者所广泛接受的平衡点,这或许是此次法国高铁未遂恐怖袭击事件带给人们最重要的启迪。

 

文章原题为:法国高铁未遂恐怖袭击:人们究竟愿为安全付出多少代价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