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是否到了该“戒浮文巧言”的地步?

 

公元1861年,诞生仅仅11年、定都仅仅9年的太平天国已染上严重的“官僚主义综合症”,其最突出“临床症状”之一,就是上下官样文章中充斥的“浮文巧言”,寥寥数百字甚至数十字的一段文章中,大半都是些空话、套话、官话,如“龙德”、“鹤算”、“三生有幸”等等,到了“不唯无益而且有害于事”的地步,面对这一严峻局面,当时总理太平天国朝政的洪仁玕、蒙时雍、李春发三位大臣联名颁布了“戒浮文巧言諠谕”,要求“嗣后本章秉奏以及文移书启总须切实明透,使人一目了然……切不可仍蹈积习,从事浮夸”。

一百多年前的“马背政权”尚且懂得“浮文巧言”的危害性,今天的中国,是否也到了该“戒浮文巧言”的地步?

应该承认,今天的中国,“浮文巧言”不仅有,而且多,具体表现则有“加法”和“减法”两种。

8月31日,山东东营市利津县滨源化学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导致13人罹难,部分遇难者遗体被炸碎,9月5日东营市政府网站在发布消息时竟用了“家属情绪稳定”这样被新华社斥为“不说人话”的词语,事实上这种不近人情的官话、套话,正是今天中国官场、官媒“浮文巧言”的一种典型表现——“加法”,即在正常行文中添加一些看上去“可喜”的“佐料”,正如早年社会上流传的一段顺口溜所言,“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益没有不显著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决策没有不正确的,形势没有不大好的,信心没有不增强的”,这种老百姓日常起居生活怎么看怎么别扭的“官场吉祥话”,却是官场、官媒长期沿袭、约定俗成、听见不当真但一天听不见一天不自在的“低值易耗品”,对这样令人生厌、甚至作呕的“佐料”,老百姓早就用诸如“领导亲自上厕所”之类恶搞,辛辣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至于“减法”,则是在官场、官媒的各种官样文章中煞费苦心地回避一些“不吉利”、“敏感”的措辞、数据和事实,尤其是那些在他们看来“不适合公开”的东西,如对某些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隐瞒,对批评意见的“消音”遮掩,以及对某些“大人物”、“大机构”的“为尊者讳”等等,这种做法和“加法”看似截然相反,其逻辑却是一脉相承的,即以“维稳”等冠冕堂皇的口实,尽量多说“上面”喜闻乐见的“好话”,少说、不说“上面”不愿看到、听到的“坏话”。

这种“浮文巧言”虽然打着“维稳”等“现代化”的旗号,骨子里却是腐朽、封建的官场陋习,所谓“加法”,无非是新时代的“龙德鹤算”和“三生有幸”,而所谓“减法”,也不过是改头换面的“避讳”遗风罢了。

作为中国最权威官媒,新华社能用“不说人话”批评东营市政府官网的“浮文巧言”,是一个可喜的开端,时代在变,社会在变,老百姓的思想、见识也在变,不论“加法”或“减法”的“浮文巧言”,在今天的时代、社会,今天的公众面前,都只能暴露出行文者的鄙陋、颟顸、慵懒和懈怠,最终所起到的,也只能是加速公信力流失的反面作用。

很显然,如今的确到了该“戒浮文巧言”的地步,不仅新华社,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各级政府也三令五申,戒除形式主义的官话、套话。

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当年颁布“戒浮文巧言諠谕”的洪仁玕等三位太平天国大臣,不久后便自己重蹈覆辙,在嗣后行文中变本加厉地堆砌官话、套话,并颁布了较前更苛刻的《钦定敬避字样》,甚至“戒浮文巧言諠谕”本身就充斥着“天父天兄大开天恩,亲命我真圣主天王降凡作主”等“浮文巧言”,积弊流毒之深、清除之难,由此可见一斑。古代如此,当今亦然——前面提到的那段顺口溜已流传了几十年,不是至今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戒除当今的“浮文巧言”,需要每一个拥有官方话语权的单位、个人自上而下,从细节做起。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