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诺贝尔奖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也是最富争议的奖项,几乎任何一位获奖者都免不了在当时或后世被人们百般挑剔、品头论足“配不配”,而非自然科学的两大奖项——和平奖与文学奖则更是如此。

今年截止目前,摘取诺贝尔和平奖呼声最高的不是别人,正是11月22日便将迎来自己就任德国总理10周年纪念的默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届时她也将成为欧洲二战之后执政时间最长的女性。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称,挪威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PRIO)所长哈普维根(Kristian Berg Harpviken)表示,鉴于其在“地中海难民潮”问题上态度“慷慨且始终坚定不移”,默克尔很可能在今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评选中独占鳌头。

和其它诺贝尔奖项不同,和平奖不是在瑞典评选颁布,而是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NNC)“承包”,PRIO作为挪威权威国际和平研究机构,在历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预测方面都具备较高的“命中率”。事实上不仅她们,即便许多对默克尔不以为然者也倾向于认为,本届诺贝尔和平奖很可能是默克尔囊中之物。

道理是明摆着的:“地中海难民潮”已成为当前最受瞩目的国际和平问题,而在这一问题上德国——或干脆说默克尔——着实太慷慨了:9月5日也即“小难民照片门”发生后仅3天,她就宣布布对叙利亚难民全面“不设限”开放边界,次日更宣布准备在年内接纳80万“地中海难民”,尽管由于难民潮来得实在太急太快,所谓“边界不设防”很快便被打破,但对比一下其它工业化国家就足可明白这80万意味着什么——美国截止9月4日本财年仅接纳叙利亚难民1199人,迫于国际压力两次宣布“开门”,也不过是将在下一财年接纳1万人;英国至今不愿接受欧盟强制性难民配额,迫于“9.2”事件压力宣布“考虑在未来5年内接纳2万”,但随着“9.2”压力的退潮和难民负面消息的增加也渐渐不怎么提及;法国算是慷慨的,也不过宣布“力争两年内接纳2.4万”,而历经两次欧盟内政部长会议、一次欧盟紧急峰会始终“摊派”不下去的整个欧盟强制性难民接收配额,也不过是12+4=16万而已。也就是说,默克尔9月6日的一句“大方话”,差不多相当于其它工业化国家难民承诺接纳数总和的两倍,而且相较于别人的“期货”,她拿出的可是实打实的“现货”。

但批评声也应运而生,一些德国分析家如今认为,默克尔若真因难民问题获得和平奖,这奖也未免太贵了:2015年德国联邦政府用于安置难民的费用已攀升至20亿欧元(原本不足10亿),9月30日欧盟峰会后更宣布2016年将上浮至30亿欧元。这还仅仅是联邦一级的拨款,9月6日增拨的6亿欧元预算就是联邦和州各一半,其它可想,而最基层的市镇也难脱干系。这还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费用,治安、语言培训、就业……这些附加成本更无从统计。

迄今默克尔都以“吃得消”回应各种质疑和批评,这不仅因为德国经济基本面不错,更因为民调显示她在德国政坛的支配地位几不可动摇:ARD/Infratest dimap10月2日民调显示,默克尔支持率高达54%,最接近她的巴伐利亚州长泽霍费尔(Horst Seehofer)仅39%;执政党基民盟-基社盟支持率高达40%,最接近的挑战者(和基民盟-基社盟结成“黑红执政联盟”的社民党)支持率仅24%,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就是2017年,她和她的政党的获胜几乎仅是个程度问题。

然而难民潮带来的一系列“消化不良”正令德国人的同情心迅速下降,《图片报》上月底统计显示,因对难民政策不满,默克尔在德国受访者中民调支持率已跌了5个百分点,而前述10月2日民调又跌了9点,倘这样的趋势持续,默克尔的和平奖“入围价码”恐还会提高。

好在她2017年最大的选举潜在对手——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社民党主席西格马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不可能从中得到任何好处:这位左翼领导人在难民问题上一直比默克尔更“大方”,民调支持率下滑更快。或许只有时间才能最终检验默克尔的“诺贝尔成色”——如果她真能在今年获奖的话。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