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据报道称,具有多个国籍、化名的所谓“神秘商人”徐京华,10月8日夜在北京被带走协助调查,由于此前一天福建省漳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而徐京华和苏树林是所谓同一个“朋友圈中人”,不免引发广泛议论和猜想。

事实上这位靠“朋友圈”离奇发家的“神秘商人”早就不该“神秘”了。

在他和“朋友圈”共同编制的“起家神话”中,所谓“安哥拉战争之王”是核心一环,但事实上安哥拉内战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打得旷日持久,各方的“大金主”是为了冷战不惜一掷千金的“两霸”及其代理人,“神秘商人”显然“尺寸不够”,充其量也就是个“外围”。他的“神秘中资融资机构”——“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CIFL)2003年才在香港出现,注册资本仅100万港元,初始股份竟只有100股(每股1港元)。

就是这样一个“神秘中资融资机构”却在2006年前后以“中国国际基金会”这个很像“国家队”的名字在安哥拉呼风唤雨,一口气承接了包括炼油、铁路基建、住房、机场、城市改造等总价值高达90亿美元以上的“大单”,将广西电力设计院、广西水电工程局、中铁20局、广西建工、北京建工、四川营山、南充交建、宁德路桥等知名国内大型企业拖入进退两难的无底洞(被连带拖下水的大小“分包”就更不用说了),制造了名噪一时的所谓“安哥拉财富神话”。

这样一个“神话”本来早该破灭:2005年,由其一手酿成的“杭萧钢构股价操纵案”东窗事发,当事企业及许多机构、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2007年,徐京华“安哥拉神话”中的“B主角”、“朋友圈”中关键人物——负责安哥拉重建开发的米亚拉将军东窗事发,其最重要资本“安哥拉神话”开始褪色;2008年5月23日,由于法国大报《世界报》的大篇幅报道,“中基安哥拉项目”几乎全部变成“无底洞”、“烂尾楼”的消息顷刻间传遍世界,尽管《世界报》仍然误将“中国国际基金会”当成“中国官方融资机构”,但随后的一系列报道和剖析,则让这个“神秘中资融资机构”的“草台班子”本色暴露无遗。通俗地说,“中基模式”就是以“大背景”在境外骗项目,以“大项目”和“境外朋友圈”在境内骗“入伙”企业,待后者出钱出人出设备深陷其中,再和境内外“朋友圈”联手,通过“精算”等名目迫使舍不得“割肉”的入局者替其“举杠铃”,自己则全身而退——在中国民间,这种做法通常叫做“空手套白狼”。

然而付出了如此代价,惊动了方方面面,徐京华和他的“中基”居然又把“神话”延续了许多年:杭萧钢构风波早被湮没在此后股市的一系列惊涛骇浪中,非资深投资者已没有多少印象;既是“演员”也是“受害者”的安哥拉此后居然继续和“中基”、和徐京华“配戏”,在几内亚、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继续以“空手套白狼”的“朋友圈模式”炮制新的“奇迹”和“神话”(几内亚的“深水港”和“油田”,马达加斯加的“海上大油田”,津巴布韦的“钻石矿”等等,这些项目或很快被戳穿,或重演了安哥拉的“找人举杠铃”一幕),并开始将“业务”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他和他的“朋友圈”在2008年故技重施地收购了华尔街地标“23号”,更藏头露尾地出没于一些曾引发国际轰动的“全球性大工程蓝图”背后。许多受害的公司或忍气吞声,或设法“消化损失”,“徐京华的巨额财富”、“中基是中国官方机构”、“中基的成功是中国‘新殖民主义’、受挫是‘中国在非洲失败’”等似是而非的奇谈怪论,至今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甚至一些欧美非洲问题研究机构中散播着流毒。

徐京华并不算高明的“魔术技巧”之所以能破绽百出地延续了十多年之久,奥妙就在于“朋友圈”:当地“朋友圈”帮忙编织“安哥拉神话”(其它类同)用来“钓中国鱼”,中国“朋友圈”帮忙编织“中国神话”用来“钓当地鱼”,这是第一层“朋友圈”;名目繁多的中外关联企业、“有力人士”(如“北亚集团”、“中国景瑞”、“景桂”、“景元”、“安中石油”等“分身”,杭萧钢构、广西建工等“伙伴”,帮忙造声势、抬身价、堵漏洞、“磨刀子”的“居刘刘叶四大帅”等)则是第二层“朋友圈”,“拿人家手短”、为其“空手套白狼”造势推波的某些媒体、推手,则只能算第三层或外围“朋友圈”了。除此以外,前面提到那些共同出没于“全球大工程”的其他“太平绅士”、“神秘商人”,则是更隐秘、更内圈的“朋友圈”,如果稍稍有些耐心,人们其实不难从那些“全球大工程”的身上,嗅到“中基”的熟悉气息。

然而正所谓成也“朋友圈”,败也“朋友圈”:在中国和国外多次被戳穿、一系列“经典事件”造成严重后果且早被揭露的徐京华和“中基”一直“活着”且活跃着,他的“非洲石油神话”、“非洲基建神话”、“财富神话”和“安哥拉神话”始终未被彻底、全面揭露,甚至去年4月17日被美国财政部外资控制办公室(OFAC)制裁的消息也被有意无意“冷冻”,但“朋友圈”的东窗事发最终让他被“连带”了进去。

作为“老非洲”,笔者早在2005年8月就在《凤凰周刊》上撰写长文,揭露“中基事件”,此后更连续关注“中基”和徐京华10年之久,并曾因此遭到匿名甚至公开的威胁,由于事实清楚,线索明白,笔者始终相信真相必然会大白,“徐京华神话”必然会被戳穿。但笔者当时并未想到,这一天竟等待了如此之久。

徐京华的神话成于“朋友圈”也败于“朋友圈”,成败之间,许多中外企业、个人的财富、资金遭受严重损失,不少国家的声誉受到影响,后果是极其恶劣的。如今他和他的“朋友圈”终于走到尽头,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从机制上防范这种“朋友圈毒害”的冲击,避免类似中基这样“一圈毒十年”的惨痛教训重演——恐怕不会有多少人天真地相信,这样的“奇迹”和朋友圈,在地球上只有这么一个。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