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1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走访伊朗,和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举行了会谈。会谈中哈梅内伊抨击美国并称赞普京的中东及反恐政策,尤其是过去一年半中在很多问题上采取了“非常好且有创造性的”政策,“挫败了美国打击异己的阴谋”,而普京则称伊朗为“可靠的盟友”。

不到24小时后,因一架俄罗斯在叙利亚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苏-24战斗轰炸机被土耳其空军战斗机以“侵犯领空且罔顾警告”为由击落,导致俄土关系和叙利亚局势骤然紧张,一度因“11.13”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等恶性恐怖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普遍爆发而被热炒的“全球反恐大联盟”变得越来越像一句空话,各国虽普遍保持谨慎,但在“俄被击毁军机是否进入土耳其领空”问题上则或明确认同土耳其口径,或含糊其辞,公开认同俄“军机自始至终未过界”、“土击落俄军机是帮助恐怖主义”说法的除了俄在叙军事行动的直接受益人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也就只有伊朗、尤其哈梅内伊为代表的伊朗宗教界了。

鉴于许多人热烈议论,伊朗和俄罗斯会否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同盟关系?他们之间的联盟会否如某些俄罗斯官员口中所言的“天作之合”?

由于反美立场和伊朗核问题上的争议,伊朗曾长期被美欧制裁、禁运,且伊朗是什叶派,又至今未放弃“输出革命”的学说和尝试,和周边逊尼派掌权但国内存在什叶派力量的海湾诸国关系紧张,伊朗的主体民族是波斯族,和多为阿拉伯国家的邻国也往往关系微妙,在这种情况下,隔着里海对望的俄罗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为伊朗摆脱被包围状态、打破孤立的唯一可靠且不用担心被堵死的通道,也是伊朗输入某些急需技术、设备,输出换汇产品的最重要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常常表现出一种“亲俄”姿态,且在今年7月伊朗核协议达成前,有时显得十分露骨。

如今伊朗核协议虽然达成,对伊制裁、禁运也有很大缓解,但伊朗、尤其长期反美的宗教保守派惩于既往经验教训仍然心有余悸,认为即便国际处境松动,也不能轻易放松对俄罗斯这一“安全备份通道”的经营,因此仍然重视俄伊双边关系。

不仅如此,伊朗核问题可以解决,某些政治分歧可以缓解,但什叶派和逊尼派、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间的猜忌、分歧、矛盾和竞争,却是相沿已久、积重难返的,伊朗在地缘政治上的孤立地位不会因伊朗核协议的签署和西方制裁的松动而随之改变,相反,由于ISIS的崛起和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地战火的持续燃烧,中东地缘政治中古老的“逊尼派联盟对什叶派联盟”模式再度以崭新形式被唤醒,以伊朗为核心,包括叙利亚政府军、伊拉克什叶派民兵、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尔民兵等在内的“什叶派轴心”成为以“海合会”为金主的逊尼派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且由于后者和西方关系密切,“什叶派轴心”的国际处境相对困难,适逢俄罗斯为保住其在独联体外唯一军事基地(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和借“反恐”打破因乌克兰危机所造成的国际孤立地位,也有意加大其在中东地区的投入并不得不倚靠“什叶派轴心”,两股国际上孤立、地缘政治上存在互利关系的势力就这样“抱团取暖”,并因欧美和周边国家在诸如巴沙尔政治前途等问题上的僵硬态度而不得不越抱越紧。可以说,伊朗和俄罗斯今天的密切关系,是“人作之合”,而非什么天作之合。

之所以这么说不仅因为前述种种,更因为不论伊朗还是俄罗斯,在合作中都有所保留。

普京虽然信誓旦旦“不在盟友背后捅刀子”,但历史积淀深厚的波斯人可不敢这样大意:历史上俄罗斯不仅吞并了波斯/伊朗大片领土,还曾通过哥萨克试图控制伊朗政府,在伊境内扶植傀儡政权试图制造分裂从中渔利,二战期间和之后曾竭力谋求在伊境内特权,阿富汗战争期间也曾大搞渗透和间谍活动。普京时代俄伊虽因相互利益需要以合作为主,但俄罗斯对伊朗的支持是有保留的,在伊朗最困难、最孤立无援的关键时刻,俄罗斯撕毁协议拒不交付伊朗业已订购的防空导弹等不在制裁名单之列的武器,长期搁置核电站合作项目,都让伊朗朝野记忆犹新。自沙俄时代至今,俄罗斯人一直做着“温暖海洋”的梦,一心打通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稍有历史常识的伊朗人都知道,俄罗斯人最觊觎的“温暖海洋出海口”,其中就包括伊朗。鉴于俄国熊在对待盟友、盟约时的“传统作风”,饱经沧桑的“老江湖”伊朗当然会一边合作、一边保持一定的警觉。

经济上,伊朗和俄罗斯缺乏互补性,除了军工、核电等个别领域外,大多数经济领域要么都强(如能源)要么都弱(如轻工),昔日被制裁时伊朗为解决“温饱”,可以捏着鼻子“挂俄罗斯盐水”,如今情况毕竟改善许多,有粥喝,“盐水”也便不那么稀罕了。更何况在伊朗,反美情绪更多集中在宗教保守派范围内,民间社会反美、反西方热情并不高涨。

对俄罗斯而言也是如此:中东很大程度上是普京“围魏救赵”、改善因乌克兰危机而被孤立处境的一个次要方向,俄在当地根基浅薄,不能不考虑投入产出比。伊朗在地缘政治和国际石油版图上虽举足轻重,但同样是石油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却偏偏情况特殊——后者不太需要打通霍尔木兹海峡,却更需要向西通往欧洲的安全能源输出通道,在这个方面,伊朗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不如土耳其、希腊、乌克兰,甚至波兰。

鉴于当前国际暨地缘政治形势,以及俄伊两国的现实处境,它们恐还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抱团取暖”、相互称赞和扶持,甚至以“盟友”互称,但这只是“人作之合”,且很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天作之合”的水准——尽管两国政治家有时需要这样说。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