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太原新城:民众需要怎样的国际化

据媒体报道,山西太原市政府日前提出,拟用5至10年时间,建成一流的省会城市,在太原城现址南部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城,并已向全球征集南部新城设计方案,邀请国际设计机构参加“一流省会城市”建设。

然而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却在太原市民中引发许多不同声音,相当一部分市民对市府的“国际化”主张不以为然。

不少市民指出,晋川表里山河,自古以来就以尊重传统、注重乡情、亲情和人际关系著称,太原乃至山西历时上发展较好的时期,无不和这种内敛型本土文化特色息息相关,“现代化”也应该尊重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不一定非走“国际化”的道路,而应该依托地方水土,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而不是一味贪大求洋,不顾舆情地搞“洋跃进”。太原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已经“被更新”过许多次,北宋初年“全城异地搬迁”留下的“丁字路”如今痕迹宛然,如今应以史为鉴,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上注重政策的延续性、可持续性,尊重太原人安土重迁的习俗。许多人进一步指出,只有本土的,才是国际的,山西省最吸引“国际目光”的,并非近年大兴土木修起的高楼大厦,而是历经波折保留至今的太原晋祠、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和祁县乔家大院等“老”的、“土”的东西,个中缘由,不是颇耐咀嚼么?

时代总是在发展的,传统也在不断更新中,太原新城究竟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原也不必拘泥于一种方向。但有一点是必须指出的,即太原是太原市民的太原,要建设新城,为太原人民营造一个将生活百年、数百年的新家,首先应征求的是太原民众的意见,问问他们的喜好、取向,让他们谈谈对新家“装修风格”的看法,是“整旧翻新”或推倒新建,是“国际化”还是“乡土化”,应该先让太原城的老百姓发言,至少,对于自己的家园,他们要比“国际设计机构”更熟悉、更有感情,“全球征集设计方案”固然可以,但总不能“灯下黑”,放眼全世界,独把这座城市的真正主人扔在一边。

不仅如此,就算国际化是太原新城建设的大势所趋,那么民众和太原城所最需要的,又是怎样的一个国际化?

作为建国初的老牌重工业基地,太原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虽比不上沿海许多新兴大中城市,却仍有一定基础和特色,尤其近年来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太原及周边各城市的经济起色明显。但高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太原乃至整个山西省,业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挂号的重污染城市,太原市民整日头顶着灰色的天空,呼吸着饱含污染颗粒的浑浊空气,不论是乡土化、还是现代化的建筑,都常常被笼罩在一身灰尘下。可以说,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这个重要城市指标上,太原与“国际化”的差距是最大的,离太原市民、社会和太原城的需要和期待,也是最远的,如果说,太原需要国际化,民众也需要国际化,那么他们所最需要的,不是超现代的标志性工程,也不是大拆大建后的高楼、通途,而是在宜居和可持续发展,在欠债最多的环境的环节多下功夫,尽快向“国际化”看齐。

太原新城的国际化设计方案,正在热热闹闹地全球征集中,但在此之前,有关方面理应先问问太原市民,他们需要的是怎样一个新太原,和怎样一个国际化。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