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月14日雅加达当地时间11时至下午,印尼首都雅加达发生系列暴恐事件,据目击者称,先后共发生爆炸至少6起,军警和恐怖袭击者且发生交火。综合各方消息,至少有7人在事件中死亡,其中包括4-5名恐怖分子和1名荷兰人,此外有至少10人受伤(5名警察、1名外国人和4名印尼本地人)。

此次系列恐怖袭击案所造成的伤亡虽然相对不算特别大,但印尼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雅加达则是印尼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此次系列爆炸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靠近联合国和其它一些涉外机构驻印尼办事处、萨利纳购物中心一间“星巴克”咖啡馆中,光天化日,稠人广众,所造成的恐慌、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去年圣诞节和今年新年期间,美国、欧洲和中国等主要国家的中心目标相继直接或间接收到“将发生针对外国人袭击”、“将发生暴恐”等警告,迫使有关国家不得不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在此期间加强了相关目标的安全防范措施,总体上看,这些国家在此敏感期间有惊无险,并未发生严重暴恐事件。

然而更多恐怖袭击和暴恐危险因素,却在阿拉伯世界以外的穆斯林社区不断涌现:1月12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发生自杀性爆炸袭击,导致包括8名德国游客在内10人死亡,15人受伤;1月13日,菲律宾南部摩洛地区长期活跃的原教旨极端恐怖组织“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宣布在当地建立“伊斯兰国”(ISIS)的“省份”;仅隔一天,雅加达就响起了系列爆炸声。

相对于国力强盛、技控水平发达、积累较多反恐经验的各主要国家,那些非阿拉伯的穆斯林国家、社区显然是更薄弱、更容易得手的目标:土耳其虽是地区大国和北约成员国,却因一直试图在叙利亚内战中扮演“特殊角色”而让本国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不安定因素;菲律宾南部和印尼等东南亚穆斯林国家、社区长期活跃着原教旨武装,而当局在应对方面则相对缺乏能力,更由于远离传统反恐“主战场”,而较难得到国际社会的及时支援。

刚刚发生系列暴恐案的印尼,进入本世纪以来曾多次遭到严重恐怖袭击,比较著名的包括2002年巴厘岛库塔“10.12”爆炸案(202人死亡,其中包括88名澳大利亚人),2005年巴厘岛库塔/金巴兰“10.01”系列爆炸案(22人死亡),以及2009年雅加达“7.17”万豪/丽思卡尔顿酒店系列爆炸案(9人死亡)等,这些系列暴恐案的作案者,基本上都是和基地组织有密切关联的本土极端组织“伊斯兰祈祷团”(Jemaah Islamiyah J.I.),此次最新暴恐事件迄今已由ISIS宣布负责,但考虑到“祈祷团”领袖阿布.巴卡尔.巴希尔(Abu Bakar Bashir)已于2014年9月宣布效忠ISIS,实际肇事者恐怕仍然是他们。

长期以来东南亚等非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原教旨、极端势力,往往要仰赖遍布全球的“瓦哈比网络”(包括持原教旨立场的清真寺/经文学校,和瓦哈比派背景的“国际阿訇”,以及借助这一网络流通的资金、技术和教义)维持生存和发展,而“基地”和ISIS等国际恐怖组织同样也依托并利用这同一张网,并借此在这些人口众多的穆斯林“新领土”吸引人力资源。自“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从印尼等国循“瓦哈比网络”前往利比亚、叙利亚等地“圣战”的信徒与日俱增,早在几年前就不断有人担心,一旦这些人“学成回国”,后果不堪设想。1月14日的事表明,这种设想正在变成现实。

原教旨极端恐怖势力的生存“养分”终究还是有限的,类似ISIS和“基地”这样的庞然大物不免要在整个“瓦哈比网络”的每个环节相互竞争,从近期发生的事可以看到,这种“恐怖竞争”已从中东和非洲“萨赫勒地带”蔓延至东南亚,且在未来有愈演愈烈的可能——这势必伴随着更多的“竞争性暴恐事件”。

必须警惕极端组织的“声东击西”和“避实击虚”,更必须重视和设法切断国际恐怖势力与各地本土化原教旨组织间的资金、教义、技术、人员“互补”,否则反恐大业便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日前安理会以罕见的全票,通过了旨在切断原教旨恐怖组织全球资金链的制裁决议,这将有助于遏止极端组织在全球、尤其传统反恐“盲区”扩张的势头,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恐怕必须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到“原教旨奶妈”——“瓦哈比网络”上,倘继续对这一网络、及网络与国际恐怖主义间的关系视若无睹,则恐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