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月24日一则“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将迁往河北北戴河”的消息不胫而走,且言之凿凿曰“北京市副市长表态”、“是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一部分”,一时间言便者有之,言不便者也有之,却少有人去考虑一下消息的真伪(尽管也并非完全无人“嘀咕”)。

但仅隔一天消息便出现“大反转”:次日下午便又有人言之凿凿,说“北京市教委通报:我市从未研究过北邮、科大、中医药、化大、协和迁至河北,特此澄清”,然而这则“澄清”却似起到了“澄而不请”的作用,“大学迁河北”的议论仍未平息,“通报”中仅及5校、独漏了北影,反倒引发了更多好奇和无穷联想。

一些照例“慢了半拍”的专家认为,公众对此前的风传似乎有些太过轻信,事实上24日的传闻并不难辨别真伪,因为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都是教育部直属院校,北京协和学院归口教育部、卫计委双重领导,由卫计委直属,北京邮电大学为教育部直属、工信部共建,以上5所院校都是部属院校,北京市事实上根本无权决定这些院校是走是留,研究与否都没有实质意义。

但继续持将疑将信态度的一方却也能言之成理:北京市教委所通报的五校都是部属院校,自然是“我市从未研究”——但“我市未研究”只是因为不在权限范围内,却并不意味着真正主管的部委“未研究”,因此“澄清”的只不过是原本无需澄清的“北京市要迁走5所院校”这一“不实消息”,但“5校可能迁走”本身却未必是子虚乌有的事。更有细心者指出,传闻中“迁北戴河”的6所院校,“通报澄清”却单单漏了北影,并非什么疏忽,而恰证明“迁北戴河”的消息“有谱”,因为北影是6校中唯一一所归北京市管的,迁不迁河北,北京市的确有权定夺、至少有权研究讨论,北京市单不说“从未研究”北影迁校问题,是不是从反面表明“的确研究过”呢?

俗话说“搬家十次等于着火一次”,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普通人在同城搬个家都要伤筋动骨,何况一所有历史、传承、根基和知名度的知名大专院校从“大北京”搬到外省?但说到底院校搬家也并非没有先例的事,中国许多鼎鼎大名的顶级院校都搬过家,既有外地迁京的(如此次卷入传闻的北京科技大前身——北京钢铁学院,其主体部分就由外省多家院系合并而来),也有北京迁外地的(如仍盯着“华北”大名却落户在中南城市郑州市郊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倘若不抱着“补票”心态,而是公开、透明、认真地集思广益,讨论大专院校是否迁出北京的问题,人们原本是会理解、甚至欢迎的。

问题在于从24日的传闻,到25日的“澄清”,都是该开口的未开口,不该开口的却抢着开口:“六校迁京”的消息由外省党报微博公号披露,却称信息来自北京市;“北京市未研究5校迁河北”的“澄清”顶着北京市教委的名头,在微博上的通告却由北邮等院校公号代发。

很显然,北京市教委和某些与此前传闻有关的部门、官员本应直接开口,却选择了找人代言或保持沉默;6校中5校的主管部委(即真正有权“研究”这5校选址的单位)更应及时开口,但他们也选择了置身事外。该开口的不开口或不直接开口,开口的净是些沾边却无实际决断权的“外围”,“传闻”固然似是而非,“澄清”同样欲言又止,联系到此前“北京市政府迁通州”传闻的最终落实,人们继续“猜谜”,也着实怪不得大家。

中国的大学、尤其名校不仅仅是一所学府和研究机构,也同样是一个小而全的“社会”,是走是留都牵扯到两地社区、居民和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作何定夺,都应该尽可能征求包括专家、公众在内各方面意见,而这样做的前提,则是消息披露的及时、公开和透明,该开口的要主动开口,“真管事的”把事说透说明,传闻和误会也就不会弄出什么事来了。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