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英国为何要炒利特维年科案这碗冷饭?

 

1月21日,英国退休高等法院法官欧文公布了一份针对2006年在伦敦千禧年酒店离奇“患病”后死亡的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死因的报告,并随即引发了轩然大波。

在这份长达338页的报告中,欧文明确指认当年被怀疑在茶水中放入放射性元素钋-210、导致利特维年科中毒慢性死亡的两名俄罗斯人卢戈沃伊和科夫通是肇事者,并称他们“很可能”受到时任俄罗斯联邦情报局(FSB)负责人帕特鲁舍夫、“甚至普京本人”的指令。

尽管利特维年科的确死因成疑,尽管近年来的确有众多反普京人士以各种“利特维年科式死亡法”神秘结束生命,包括2003年7月不明不白神秘死亡的前记者、国家杜马成员舍科齐辛,2006年10月被枪杀在莫斯科自家公寓的女记者波利特科夫卡娅,2009年1月同时在大街上被枪杀的反对派律师马尔科洛夫和女记者巴布洛娃,同年11月死于狱中的“揭黑”律师马格尼茨基,2013年3月离奇死于伦敦郊区寓所的流亡俄罗斯富翁别列佐夫斯基,以及去年2月27日深夜在莫斯科市中心被离奇枪击死亡的反对派领袖、前副总理涅姆佐夫等等,尽管罗伯特.欧文报告声称证词来自多达62名证人和“大量秘密情报资料”,但即便许多英国分析家也坦率指出,报告本身“未提供任何可直接证明普京和利特维年科死亡有关的证据”,仅仅用“很可能”、“我确信”这样的因果断语和连欧文自己都表示“不足以构成正式指控”的推断,就作出如报告措辞所体现的严厉指控,是颇不寻常和并不严谨的——更何况紧接着这份不寻常、不严谨报告的,是一系列官方色彩浓厚的言行。

就在21日当天,应英国外相哈蒙德要求,外交部俄罗斯司长利汀顿召见了俄驻英国大使雅克文科,就俄罗斯政府可能涉嫌谋杀表达了“关切和不安”,并称此举“公然无视英国法律、国际法律和准则,以及英国公民安全”,将令双边关系进一步复杂,破坏互信并损害俄国际声誉。他更表示,俄罗斯拒绝引渡卢戈沃伊和科夫通是“不可接受的”,同日英国内政大臣梅则在英国下院表示,国际刑警组织和欧洲的逮捕令业已就绪,主要嫌犯一旦出国旅行就会被捕。

欧文报告本身就建立在“很可能”基础上,而利特维年科案则更是近10年前就炒过的一碗“冷饭”:当年英国人提出的要求便是引渡上述两人,并因俄方拒绝就范引发了相互驱逐外交官的风波,英国情报部门和FSB的双边合作关系也一度全面中断。但这件事毕竟时过境迁,英俄作为欧洲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彼此间长期不接触、不合作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实上尽管此后双边关系风波不断,两国情报部门还是在诸如反恐情报交换或重大赛事安保等方面有所合作,而去年底的土耳其G20峰会上,卡梅伦更曾和普京谈笑风生,双方近期还不断就共同对付ISIS、携手推动叙利亚政治过渡进程等相互释放暖意,此时此刻将利特维年科案这碗“冷饭”拿出来“回锅”,还祭起并不足以服众的欧文“很可能”报告,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经济学人》上一篇分析文章似乎勾勒出英国卡梅伦当局的微妙心理:正因为英国希望和俄罗斯在叙利亚和反恐问题上有所合作,却又不想付出诸如在乌克兰危机话题上退却、或在叙利亚政治过渡模式上迁就俄罗斯版本等自己不愿出也出不起(必须考虑美国和欧陆其它国家的因素)的代价,才煞费苦心地翻炒起利特维年科案这碗“回锅冷饭”,希望普京有所顾忌,并进而降低要价。这篇文章称“欧文报告或许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可以借此在叙利亚问题上和俄罗斯讨价还价”,并认为内政大臣21日的议会强硬声明和扬言冻结卢戈沃伊等人海外资产等威胁“也许正是和俄讨价还价的资本”。

另一些分析家则指出,英国许多人都对卡梅伦“对俄绥靖政策”感到不满,不断施压要求政府“强硬起来”,在他们的支持下,利特维年科的遗孀玛丽娜和儿子阿纳托利一直不依不饶向卡梅伦政府“隔空喊话”,希望英国对俄罗斯实行更严厉的制裁,包括对普京等领导人实行经济制裁和旅行禁令等,这些言论被英国政坛中保守党的对头们反复炒作,对卡梅伦而言是沉重的负担。此次借欧文“冷饭”秀一下强硬,也有减压的用意。

但在当前经济形势和石油价格持续低迷、卢布汇率一蹶不振的背景下,民族主义和强硬姿态实是普京维持国内高支持率的“镇宅宝剑”,轻易不能放下,而欧文报告的色厉内荏、逻辑苍白则更会令克里姆林宫有恃无恐。1月21日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卡洛娃指责英国将刑事案件政治化,而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以及卢戈沃伊本人则直指欧文报告“逻辑和证据之荒谬不能自洽”。

如今利特维年科家属仍在继续给卡梅伦加压,玛丽娜甚至直截了当表示“首相如果对欧文报告的确凿结论无动于衷将是难以想象的”,英国政坛和国会里的“制裁”声也仍然此起彼伏。

但种种迹象表明,英国政府的“三板斧”业已砍完,利特维年科案这碗“冷饭”也差不多又要端回去等着下次再“回锅”了:毕竟双方都试图借叙利亚政治进程重启合作,而欧文报告本身的“硬伤”和俄方一板一眼地回应足以证明,《经济学人》文章中异想天开的“讨价还价机会”,事实上只不过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