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月11日去世、15日方传出讣闻的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先生在美籍汉学家中绝非声名最显赫、最为国人所熟知的一位,却很可能是最特别、最重要的一位。

囿于自身思维模式、知识结构,加上传统的“文明中心论”影响,绝大多数汉学家——甚至可以说远不止汉学家,更远不止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人——在分析中国问题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套用费正清先生(John Fairbank)的冲击-反应理论,即将中国历史上或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现象,归结于对外来因素冲击的反应。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某些看似水火不相容、“汉魏不两立”的“涉中”争论,实质却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或一个瓜上的红、白两半瓜瓤——他们实际上都认为,中国出现的问题、矛盾和现象,实质都是外来因素影响、冲击、渗透所引发的“反动”,只不过对冲击本身是“积极正面”还是“不怀好意”,冲击所引发的“反动”是昂扬向上还是糟糕透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读,如此而已。

而孔飞力先生尽管师从费正清,却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用起来很“顺手”,仿佛从古到今、从历史到“非历史”都可方便轻松给出三段论式解答的冲击-反应论,并提出了“中国中心观”。

所谓“中国中心观”,并非中国古代传统的、如今早被证明不合时宜的“华夷之辨”,也非李约瑟(Joseph Needham )先生那种“凡事都努力找个中国源泉”的研究方法,而是在研究中国问题时更强调中国自身因素的作用,在他看来,中国近代门户逐渐开放,外界“干扰源”作用愈益明显,并不足以改变一个“事实”,即中国社会的各种现象、矛盾、问题及其变化,最根本的成因依然是本土的,是中国社会自身因素在起更大的作用。

难能可贵的是,孔飞力先生并非如某些中外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学者那样重思辨而轻经验,更未走上大多数汉学家(包括许多极富知名度的汉学家)重西方资料、数据、模型,在中国本土资料中重口述史而轻文字材,既不屑、也不能充分利用浩如烟海中文典籍、档案、文献的窠臼,而将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中文“故纸堆”中,可以说,孔飞力先生之所以能在海外汉学研究中独辟蹊径,找到他坚信正确的“中国中心”,和他这种不怕在陌生语境和学术氛围内“动手动脚翻东西”的严谨学风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他是真正钻进资料中去找寻道理,而非如某些人那样,带着自以为是的道理,去资料中“有矢放的”地去找寻证明。

如前所述,孔飞力先生并非那种在专业圈外很“走红”的汉学家,引入版权出版已久、近日才因其不幸去世而突然被“炒红”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是其最容易“读进去”的一本著作,在同样是中国近代史爱好者、研究者和古文爱好者的本人看来,却未必是最好和最重要的——至少在深刻性方面,远不如《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和《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后两本书虽然更“学院派”,普通读者读来不免枯燥,却更能体现其“中国中心观”的研究风格以及(尤其重要的)思考中国历史、现实问题的思维模式:任何过去的、现实的和未来的中国社会矛盾、痼疾或突发性事件,其生成、酝酿和蔓延固然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推动,但根本肇源却必然在中国社会自身和内部,因此解决问题的答案,也自然必须且只能在中国社会自身、内部去找。

将问题的责任更多归于外部因素(不管认为这种因素及影响是正面或负面的),可以轻松解释许多事,也更容易为某些结论、决策找到轻松自如的借口,或看上去效果立竿见影的“头孢”类特效药,却往往因此忽略了自身的问题,忽略了真正的“病灶”,其结果往往是离真正的正确答案渐行渐远。我们可以不认同孔飞力先生的某些学术意见、论断,却必须承认并借鉴其学风、思维方法,必须承认他的“中国中心论”理论,对思考和研究中国历史、现实问题,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本人曾师从国内一位近代史大家,最早的研究课题是清末捻军史,当时这位近代史大家主张将捻军历史分为六个阶段,其中包括“响应太平天国阶段”、“加入太平天国阶段”和“继承太平天国阶段”等,当时尚是初生牛犊的本人曾质疑“将源起两淮的捻军历史完全依附于源起广西的太平天国历史”,是否有夸大外来因素影响,无形中忽视两淮捻患自身成因之嫌,这种很不成熟的意见,后来得到许多业内前辈和这位近代史大家本人的鼓励,认为是正确的思考问题方式,现在看来,当初这种粗浅意见,在某些方面恰于孔飞力先生“中国中心观”思维逻辑不谋而合。

“君子和而不同”,孔飞力先生的学术观点本人未必全然认同(如他认为中国古、近代分划点应为太平天国而非鸦片战争,本人就不能苟同),但这种重视外来因素影响、更重视自身肇源挖掘的逻辑和研究方式,却是绝不应被漠视的。“中国中心论”绝不能理解为将中国视作“中心”,而应理解为在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时需更多从内部、从自身找答案——在我看来,个中意义非但远不止“故纸堆中事”,甚至也并不仅适用于研究中国的问题:事实上即便现在,在很多领域里,不仍然有许多大名鼎鼎的专家、传媒、学术机构,驾轻就熟地为一个个热点问题“多快好省”地找寻看上去像那么回事的“外来阴谋论”答案么?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