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降准大手笔与百姓小钱袋

 

2月29日也即G20上海会议闭幕后仅两天,中国央行就宣布了既在意料外、又在意料中的降准决定,自3月1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

2015年自2月5日至10月24日,中国先后进行了5次降准和5次降息,其主要目的都在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保持金融体系内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从而达到“稳增长”的目的。去年12月间,业内曾普遍预期中国将再次降准降息,以确保年度增长“达标”,但最终中国政府接受了未完全达标的年度增幅,并未采取“双降”措施。由于全球经济形势自年初以来显得颇不乐观,担心全球经济重陷衰退泥淖的声音变得响亮,因此中国实行降准或降息并不出乎意料,但选择在G20上海会议刚刚开完、中方“人民币汇率不会大幅下跌”承诺言犹在耳之际实施降准,其时机选择还是让一些观察家始料未及,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这表明中国决策层开始更加重视经济滞胀的风险,开始将“稳增长”提上议事日程。

对于普遍老百姓而已,降准降息这样的金融调控大手笔中之微言大义,他们未必都弄得清,也未必有兴趣刨根问底,他们所更关心的是攸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降准对自己的“小钱袋”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

虽然此次只降准、不降息,但多数分析家预期,今年内降准动作不会到此为止,降息也随时可能出现,且降准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决策层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必将导致商业存、贷款利率的下调,具体到老百姓头上,就是银行理财部门所提供的高息稳定投资品种选择余地少了,回报率也会随之下降,对于稳健性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从中获得的回报将会变少。

降准的目的之一是增加流动性,降低储蓄率,让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循环,理论上对于企业是一个利好,并应该可以促进就业,改善企业经营情况,这意味着许多工薪一族可以获得或保住职位,得到更理想的薪资回报。但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这些资金真的进入实体经济循环,而非被“看不见的手”引向“虚体经济”,且这些实体经济企业果真能实现效益,而非变成又一次过剩产能的堆积。

理论上降准所导致的流动性增加,会促使更多资金流入股市,并推动股指上行,这将有利于被此前大半年A股走势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中国股民“至少缓口气”,但这种理想状态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市场和投资者对股市管理、股票投资回报恢复信心,股市规范性建设取得实质性进步,否则就不排除如去年下半年那样,这边降准、降息动作不断,那边股指仍然隔三差五来个“周五例行跳水”动作。从目前情况看,虽然降准首日股指走势不错,但投资者和市场仍余悸未消,后市如何还得走着瞧。

正如许多人所预料的,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驾轻就熟地流入目前看似回报率最高、变现最实在的一线房地产市场,这将令居住在京沪穗深的市民喜忧参半,喜的是名下房产坐地生财,百万、千万“富翁”指日“变身”,忧的是房价上涨如此之快,尚未买房或需要改善性购房者不免望楼兴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降准在有效“去库存”并拉抬GDP增速的同时,也可能迅速堆积杠杆泡沫风险,且从目前情况看,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仍冷热不均。

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通常会导致通胀率上升,从而令百姓因物价上涨而感到手中“小钱袋”相对变得阮囊羞涩。但此次降准避开了春节消费高峰,且当前各项民生指数较为稳定,倘极富中国特色的“猪疯狂”之类场景不再重演,此次降准对“菜篮子”之类基本民生的影响,应该是有限的。

如前所述,鉴于国内外的“大气候”,今年的降准乃至降息恐怕都不会是一次性的,而会是一套“组合拳”,倘这套“组合拳”真能把实体经济打上去,把就业、市场和金融“激活”,则老百姓的“小钱袋”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充实;反之,倘实体经济过剩产能堆积现象重演,股市、楼市又吸附过多流动性且迅速堆积杠杆风险,则许多人将不免有“纸面富贵、来得急去得快”之危险。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