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3.22”比利时布鲁塞尔暴恐:到了对“政治正确”发问的时候么?

 

布鲁塞尔突然遭袭

 

当地时间3月22日上午8-9时许,比利时首都、也是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发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痛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

由于事起仓猝,又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时间传闻四起,有称“核电站遇袭”者,有言之凿凿“地铁多个车站发生大爆炸”的。3月27日,比利时联邦检察官范莱乌发布了截止目前为止的官方口径。

照官方口径的说法,3月22日当地时间早8时刚过,布鲁塞尔扎芬特姆国际机场出发大厅连续发生两起爆炸。爆炸发生地距离前往美国各城市的国际出发通道口附近,离接驳的布鲁塞尔捷运系统(Stib)专线通道口也不远。这个地点经过精心选择,不仅人流往来稠密,又在机场安检门之外,恐怖分子如果将炸弹夹带在手提行李中混入,几乎是毫无防备的。机场的两次爆炸造成十多人死亡和百余人受伤。机场所在的扎芬特姆市长维尔梅伦(Francis Vermeiren)称,现场共发现三枚炸弹,其中一枚未爆炸,否则伤亡更加惨重。

第三次爆炸则发生在上午9时10分左右,地点是布鲁塞尔捷运系统(Stib)内,布鲁塞尔东区欧盟机构附近的马埃尔贝克地铁站,目击者称当时有一列地铁从鲁瓦艺术馆站驶入,随即爆炸发生,也有人称“听见几声爆炸”,但警方和检方后来表示,地铁系统内的爆炸只有一次、一地。

后几天各种传闻持续不断,包括布鲁塞尔地铁中所发生的新劫案,以及围绕比利时核电站的种种传闻,但这些传闻迄今或被证实是误传、夸大,或尚未被官方确认与“3.22”事件直接有关。

3月27日正式宣布的官方伤亡数据,是31人死亡(包括3名袭击者)和至少270人受伤。

3月22日当天比利时警方就宣布“至少有3名袭击者,其中1人在逃”,27日比利时检察官则暗示袭击者可能不止4人。

事发后不久,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在网络上宣称对事件负责,称“哈里发的战士”使用“炸弹、自杀炸弹、自动步枪”发动了两次袭击,而许多线索都证实了爆炸发生后第一时间大多数分析家的猜测——此次事件和3月18日比利时军警在布鲁塞尔市郊莫伦瑞克区逮捕去年“11.13”巴黎系列暴恐案唯一在逃的直接参与袭击者、摩洛哥裔比利时人布拉西姆.阿卜杜拉姆(Brahim Abdeslam)有关。

由于事发地点位于公共场合,多名嫌犯的身影被摄入监控摄像头,其中最著名的是“手推车三人组”。所谓“手推车三人组”,是指“3.22”爆炸发生前,被摄入机场摄像头的三名涉嫌袭击者,当时他们每人都推着一辆手推车,身上带有自杀性炸弹包。

“手推车三人组”之所以很快被“锁定”,是因为他们都是暴恐“榜上有名”的人物:画面左边的叫纳吉姆.拉阿克鲁维(Najim Laachroui),居中的叫伊卜拉希姆.巴克拉维(Ibrahim El Bakraoui.),而最右边戴一顶礼帽的叫费萨尔.舍夫,此前是一名在比利时乃至欧洲都小有名气的“为穆斯林难民维权独立记者”,三人都是久居莫伦瑞克区的北非裔穆斯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22”爆炸案的千头万绪,许多都指向“欧洲北非裔移民”、“莫伦瑞克”和“巴黎11.13”等关键词,这绝非偶然的。

去年11月13日,法国发生震惊世界的“11.13”系列暴恐事件,此次事件涉及8名直接参与袭击者和众多幕后策划、窝藏者,而这些人中许多都是居住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市郊的北非裔穆斯林,其中包括主嫌阿巴乌德(Abdelhamid Abaaoud)、首名被辨别身份的恐怖分子的萨拉赫.阿卜杜拉姆(Salah Abdeslam)、据说善于制造炸弹的哈德非(Bilal Hadfi),以及唯一长期在逃、直到今年3月18日才在比利时莫伦瑞克区被捕的布拉西姆.阿卜杜拉姆(Brahim Abdeslam),去年圣诞节后,比利时警方曾对布鲁塞尔、列日两地郊区“重点社区”进行排查,发现大量暴恐线索、隐患,但此次3.22事件的发生表明,仅靠这种类似中国“严打”的特别行动,并不足以消除暴恐隐患。

去年开始突然飚起的“难民潮”让不少局外人误以为,近期恐怖袭击在欧洲的屡屡发生,是这些新难民的涌入所致,这恐怕是个最大的误解。

欧洲是航海时代和殖民时代的“主角”,殖民时代结束后,欧洲前“宗主国”不得不接纳了大量能操简单“宗主国”语言,肤色、生活习惯、行为思考方式和宗教信仰却与欧洲人迥异的前殖民地移民、难民,一些并没有或很少有殖民历史的欧洲国家,则因为种种特殊原因,也形成了类似的中东、非洲移民及难民社区。这些社区包括法国大巴黎的“93省”等东北部郊区,比利时布鲁塞尔周边一些工业区,英国“大伦敦”的托特纳姆区,以及德国一些土耳其裔聚居区等。

这些移民、难民学历低、财力差,且在宗教、文化、生活习惯等各方面与欧洲人差异明显,语言能力也弱,因此在社会上被长期边缘化,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欧洲经济转型,使得大量吸纳低文化就业者的大工业和制造业倒闭、转移,而这些原本是吸收上述移民、难民最多的就业领域,这使得异文化移民、难民社区成为欧洲经济转型的最大牺牲品,令其进一步被社会边缘化,也让其对前途更加失望、更趋于自我封闭,并为原教旨思潮的渗透提供了土壤。

以萨拉菲-瓦哈比为代表的原教旨主义倚仗背后“石油美元”的雄厚财力,在全球范围内铺开一张由原教旨清真寺、经文寄宿学校为核心的“原教旨网”,他们投资建设和维持清真寺/寄宿学校,提供教材和外籍阿訇作师资,为社区内信徒提供从法律诉讼到财政福利补贴的各种“优惠”——交换条件则是要求信徒遵守“原教旨”,并以社区清真寺/寄宿学校为中心安排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日常,乃至行为准则和思想。主流社会对异文化移民/难民社区的吸引力越弱,“原教旨网”对他们的辐射力和向心力就越强,而这样的趋势在法国、比利时和西欧大多数国家,都已延续了几十年之久。

公平地说,不能将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简单化等号,但同样公平地说,国际恐怖势力的确驾轻就熟地将原教旨主义极其遍布全球的传播网络,利用改造成为自己扩充势力、招募和补充兵源、收集恐怖经费和补充恐怖“军需”的“网”。

正如许多分析家所言,比利时在西欧国家中较早意识到异文化地区移民大量涌入和聚居,可能对社会安定构成隐患,并早在几十年前便开始采取一些疏导、防范措施。但大批来自北非及刚果金、卢旺达等地的移民、难民和当地人宗教、文化甚至“观感”都大相径庭,且经济条件差、职场竞争能力弱,一方面被社会边缘化,另一方面却自相抱团,形成半封闭性质的“边缘化社会”。上世纪90年代后半叶起,比利时和欧洲邻国一样进入经济转型期,布鲁塞尔周边莫伦瑞克、查尔贝克、安德莱赫特。圣若斯等曾经热闹非凡的工业区风光不再,大批企业倒闭转型,这种剧变造成上述工业区出现“空洞化”,丧失就业机会和人生希望的移民较过去更边缘化也更自我封闭,而原教旨思潮便趁机填补了这一“空洞”。

公平地说,不能将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简单化等号,但同样公平地说,国际恐怖势力的确驾轻就熟地将原教旨主义极其遍布全球的传播网络,利用改造成为自己扩充势力、招募和补充兵源、收集恐怖经费和补充恐怖“军需”的“物流体系”,而对这一“物流体系”,长期以来国际社会或视而不见、或视若无睹、或掉以轻心、或隔靴搔痒。申根协定的签署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本意是促进欧洲各国的融合,却因配套设施的不齐全,在客观上令“跨国暴恐”更添方便之门,“本国反恐”却横生掣肘之梗。“11.13”后曾有人称,莫伦瑞克乃至布鲁塞尔成了“欧洲原教旨暴恐中转站”,但倘若这一“物流体系”及其成因得不到重视和警惕,即便打掉了莫伦瑞克,“暴恐中转站”仍能驾轻就熟地利用“欧洲无疆界”的便利和原教旨网络、边缘化社区这两大温床,在诸如法国巴黎93省或德国巴伐利亚某地重新孳生。

 

真相一点点大白

 

3月27日比利时检察官所宣布的,其实主要是一条好消息:“手推车三人组”已全军覆没了。

3人中的拉阿克鲁维是和“伊斯兰国”等国际恐怖组织有密切联系的极端分子,巴克拉维则被法国和比利时警方初步认定,可能是制造马埃尔贝克地铁站爆炸的元凶,上述两人都已被证实作为“人弹”当场自爆(另有1名自爆“人弹”身份不详),而前面提到一直以“自由记者”面目出现的舍夫,则戏剧性地在3月24日落网。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舍夫一直以“穆斯林非法移民利益捍卫者”、“自媒体记者”身份活跃,其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在2014年7月独家报道并谴责比利时斯滕奥克尔泽尔非法移民拘留中心的条件“不人道”,且“强迫穆斯林在斋月进餐”,当时还赢得一些欧洲左翼组织、活动家的支持。但据比利时媒体报道称,事实上他早就因“行踪可疑”被警方盯上,且被发现曾试图在布鲁塞尔马克西米连公园这个“流浪汉宿舍”里劝诱穆斯林非法移民和流浪汉参加“圣战”。他原本应该作为“人弹”在“3.22”当天和袭击目标同归于尽,却因为炸弹包出故障未响,不得不抛弃“臭弹”逃之夭夭。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24日:当天他仍以“自由记者”身份跑到布鲁塞尔联邦检查机关参加一个抗议示威,结果在检察机关大门口被当场拿下。

除了舍夫(将被以“涉嫌参加恐怖组织”、“涉嫌参与恐怖袭击”、“涉嫌参与未遂恐怖袭击”三项罪名起诉),27日检方还宣布将起诉3月24日被捕的阿布巴卡尔(Aboubakar A)和25日被捕的拉巴赫(Rabah N)。据比利时《晚报》透露,前者涉嫌参加了策划恐怖袭击的组织,并担任该组织的行政管理工作,但可能并未直接参加过此次和以往的恐怖袭击,将被控“涉嫌参加恐怖组织”,而后者身份和罪名尚不清楚。

连日来比利时、法国警方及安全部门加紧行动,力图趁热打铁,尽快破获制造“11.13”和“3.22”这两个相互密切关联系列暴恐事件的罪魁祸首。这一行动事实上在“3.22”事件发生前即已开始(前面提到的、3月18日比利时军警在布鲁塞尔市郊莫伦瑞克区逮捕布拉西姆.阿卜杜拉姆,“3.22”事件发生后行动力度加大,更得到其它欧洲国家的协助(涉嫌帮助袭击者获得假身份证的阿尔及利亚人埃丁Djamal Eddine O.就在26日被意大利警方逮捕)。据法国方面一些媒体称“约30人组成的、直接参与‘11.13’和‘3.22’事件的恐怖团队近乎被一网打尽”,确认在逃者只剩下穆罕默德.阿布里尼(Mohamed Abrini)和号称“欧洲头号通缉犯”的叙利亚人哈米德。

但就此说大功告成,恐怕言之太早。

 

政治正确可以休矣?

 

尽管俄罗斯卫星网等一度热衷于炒作“默克尔曾与巴克拉维合影”,再度引发人们对“难民暴恐说”的恐慌,但正如“合影”很快被证实为乌龙(合影的难民另有其人,且因为合影有幸被一户柏林家庭接纳入住,与恐怖袭击无关),此次(以及前几次)欧洲暴恐案件和众矢之的的“难民门”并无直接关系,绝大多数涉案者或是多年前即已移民至欧洲,或干脆就是在欧洲出生、一落地即是“欧洲人”。

如前所述,由于历史、现实和社会原因,欧洲已存在大量被本地边缘化、却深深嵌入“原教旨网”的穆斯林移民、难民社区,这些社区长期以来被欧洲主流社会忽视、淡漠,政治家和经济界既解决不好、事实上也普遍不愿面对这些棘手的烂摊子,偶有直面问题并尝试解决者(如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则往往在“尊重多元”、“人道主义”的“政治正确”大帽子下被抨击成“政治小丑”。尽管随着一系列矛盾的突出(上述社区犯罪率升高、原教旨色彩日趋浓厚、开始干预其它社区生活习惯,以及远高于其它族裔的生育率等),日渐引起许多国家政府的不安,出台了一些制约性法规、政策,但执行力却实在堪忧——又卡在“政治正确”这一环了。

此次难民潮发生后的一些现象就足以说明问题:尽管难民潮很快失控,但除了入欧盟最晚的东欧“小伙伴”,在欧洲核心区,即便大多数国家和政治家私下也要大喊“吃不消”,但事实上并没有几位主流政治家敢于在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公开谈论恢复各国间边控的话题。更夸张的是,去年年初、年底,巴黎接连发生“查理周刊”和“11.13”两桩惊天暴恐大案,但仍有许多舆论以“政治正确”的理由,对警方形容某个恐怖袭击在逃嫌犯“具有某族裔特征”提出非议。

巴黎九三省、比利时莫伦瑞克区等地的“治安之癌”已持续30多年,“3.22”事件 前几天被抓获的阿卜杜拉姆自“11.13”至被抓获,在距离“欧洲心脏”近在咫尺的莫伦瑞克潜藏了4个月之久,其最后的藏身所——莫伦瑞克区四面风大街79号,是一个看上去似乎“什么都藏不住”的所在。但正如知情人所言,莫伦瑞克区自31年前就已经是“警察放弃的地方”,早已成为“另一片天地”,即北非裔移民及其后代为主要居民、萨拉菲和瓦哈比原教旨伊斯兰教为“主流思想”的社区,这里的北非裔移民、移民后裔彼此熟识甚至沾亲带故,并通过社区内的清真寺和讲经学校进行“半封闭式”的社交,“只要想隐藏,就可以隐藏的很深”。

事实也的确如此:“11.13”巴黎系列暴恐已知的8名直接参与者中至少有4名来自莫伦瑞克区,其中包括3名死于暴恐事件中者(主嫌阿巴乌德Abdelhamid Abaaoud、第一个被锁定身份的嫌犯、布拉西姆.阿卜杜拉姆的弟弟萨拉赫Salah Abdeslam、据说是“炸弹大王”的哈德非Bilal Hadfi),而更早一些、去年8.21“大力士”高铁未遂恐怖袭击案的主犯、比利时籍摩洛哥裔青年卡扎尼(Ayoub El Khazzani)也是“大布鲁塞尔”居民,他一口咬定自己“一直住在布鲁塞尔公园长凳上”,但许多人都相信,他极可能也是依附于“莫伦瑞克网”的众多“危险者”之一。而此番的“手推车三人组”,同样也都跟莫伦瑞克有关。

正如前文所言,欧洲暴恐的肆虐远早于难民潮,更比“伊斯兰国”的历史悠久得多,小的、远的不说,仅近年发生、规模和知名度极大的,便有2004年“3.11”马德里连环恐怖爆炸案(191死,2050伤)、2005年“7.7”伦敦公交系统连环爆炸案(56死,700人以上受伤)、2015年“1.7”巴黎查理周刊事件、“8.21”阿姆斯特丹-巴黎“大力士”高铁未遂恐怖袭击案,和去年底“11.13”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等。

如果不能打破某些不合时宜、养痈遗患的“政治正确”思路,即便真的破获“30人团队”,甚至打垮“伊斯兰国”,也不能说就此高枕无忧——如前所述,恐怖的土壤早已深埋本土,有土壤、网络和通道,只要症结不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基地”之后会有“伊斯兰国”,而“伊斯兰国”之后同样会有后来者,他们也绝不会缺乏人、枪、钱和藏身之处。

众所周知,不论“基地”或“伊斯兰国”,国际原教旨恐怖组织最大的“冤家对头”本都该是美国,但相对于“老欧洲”,美国人在反恐方面敢于突破某些“政治正确”框架——这不仅是在谈有争议的《爱国者法案》、仍是热点的“维基泄密”门,和近期沸沸扬扬的“苹果解密争议”,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理直气壮地谈“为反恐必须限制某某”并不会触犯“政治不正确”的忌讳,谈“大熔炉”、“美国梦”则更是“美国政治正确”的典型。

 “3.22”和“11.13”事件的凶嫌正纷纷落网,他们理应受到法律严惩,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摧毁恐怖主义所依附的“网络”,以及恐怖分子、恐怖同情思想所孳生的“土壤”,而在此之前,似乎到了到了对一些“政治正确”发问(如果不能说“非议”、“质疑”的话)的时候——道理是明摆着的:直面问题未必就能解决问题,但回避问题则必然会让问题得不到解决。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