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语:4月16日拉美国家厄瓜多尔发生7.8级地震,而这不过是近期地球上一系列地震中震级最强、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在环太平洋-印度洋的广阔地域、海域,短短时间里发生了一系列地震,这不免让人惊呼“地球是否调到了‘振动模式’”,更让人担心,自己的家园是否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遭到地震的突袭

 

厄瓜多尔地震

 

厄瓜多尔的地震发生在4月16日晚间,震级为里氏7.8级,震中位于该国中西部距离穆伊斯内约27公里处一处人烟稀少的陆地,震源距地面19.2公里,是该国自197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截至当地时间4月22日,官方宣布至少死亡602人,受伤12500人,失踪130人。

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Rafael Correa)表示,由于清理瓦砾和废墟进展缓慢,许多人被埋在下面,加上余震频繁(截止4月22日已发生有明显震感的余震70多起),死亡人数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

厄瓜多尔经济近年来严重依靠石油出口,自去年起全球油价暴跌,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导致该国经济严重受挫,IMF日前将该国2016年年度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下调到0,尚不清楚此次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是否会令该国经济雪上加霜。一些分析家认为,由于震中并非该国经济发达、人烟稠密的地区,直接损失可能会小一些,但灾后重建和灾民安置等工作还是会给政府带来沉重压力。科雷亚总统18日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不无忧虑的表示,仅灾后重建就将耗资数十亿美元之巨,这让他和政府“十分担忧”。

幸运的是该国经济命脉——位于埃斯梅拉达斯的炼油厂安然无恙,不过为防万一还是暂时停产,但由于港口、道路受损或堵塞,香蕉、花卉、可可豆、鱼类等的出口近期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外电评论认为,厄瓜多尔政府此次救灾应急反应效率尚可,总统科雷亚闻讯后立即结束在意大利的访问回国,而副总统格拉斯(Jorge Glas)则在灾后仅几小时就赶到灾区指挥。

尽管如此,灾区状况仍然令人担忧:短短48小时内发生了多达230次以上的余震,劫后余生的灾民在疮痍满目的街道上彷徨,提心吊胆地望着街边摇摇欲坠的幸存建筑。灾区波尔多维约的埃尔罗德奥监狱约130名囚犯趁乱在4月17日晚逃走,令灾区恐慌气氛加剧。尽管政府宣布紧急出动包括军警在内超过1.35万救灾人员赶赴灾区,并激活了约6亿美元的应急贷款基金,国际社会也紧急援助,但灾区仍在抱怨各种应急物资的匮乏和电力供应的中断。

据厄瓜多尔政府4月20日的初步估计,地震造成7000余座建筑物倒塌,26000人至今仍住在避难所中,直接经济损失30亿美元。联合国认为厄瓜多尔灾区有72万人以上需要帮助,其中35万人在未来3个月内需要特别紧急援助,并因此呼吁全球为此筹款7270万美元。世界银行4月22日宣布向厄瓜多尔提供1.5亿美元紧急贷款,以帮助解决灾区医疗设施和急救设备匮乏的困难。

科雷亚政府也宣布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增加特别税以资助灾区重建等,不过批评者认为,此举不啻为让厄瓜多尔“再遭遇一次地震”。

 

“振动模式”的地球

 

让国际社会紧锁眉头的,是厄瓜多尔大地震仅是近期全球一系列地震的最新一起。

4月14日晚,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发生里氏6.5级地震,两天后又在原地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两次地震导致至少41人死亡,逾2000人受伤,约90000当地居民被疏散,45万户家庭供电中断,进出熊本机场的航班和九州地区新干线服务都被迫中断,由于地震导致许多路面出现裂缝,灾区及附近多数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暂时关闭。当地救灾部门表示,由于气候恶劣和许多人被困在废墟中,加上余震不断,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频发,死伤人数可能还会增加。

4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奥利港西北88公里洋面上发生里氏6.4级地震,震源距地面10公里,这是该国近半个月一系列地震中最新的一起,而最强烈的一起发生在4月3日,震级达里氏7.2级,地震引发了海啸,并在当地居民中引起恐慌,人们担心,一连串的地震可能导致这个以火山岛组成的国家因火山爆发或海啸而遭受灭顶之灾。所幸地震均发生在海中,目前尚未发现人员伤亡。

同在4月15日,凌晨6时15分,印尼马鲁古省巴拉大亚湾东北134公里处洋面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源距地面215公里,幸未造成任何伤亡或损失。

4月13日,缅甸-印度边境的缅甸曼尼普尔邦,印度阿萨姆邦、西孟加拉邦和比哈尔邦遭受里氏6.8级地震的侵袭,地震导致缅甸、印度和周边许多国家居民感到明显震感,缅甸曼尼普尔邦有至少30人受伤,而印度阿萨姆邦则有2人死亡,逾70人受伤。

同日,尼泊尔科达里发生里氏7.3级地震,尼泊尔全境、印度北部和中国西藏樟木地区等感到强烈震感,由于比哈尔邦2015年4月曾发生过导致19人死亡的地震,此次地震令该地区居民十分恐慌,许多人涌上街头避难,造成社会秩序一度紊乱,幸无人员伤亡。

4月10日,印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处人烟罕至的地区发生较强烈地震,导致南亚西北部广大地区居民感到震感……

短短一周时间里,全球范围内竟发生了如此之多的地震,这让人不免怀疑,地球是否又被调到“振动模式”。

 

是否存在“全球联动”?

 

上述一系列地震大多发生在环太平洋-环印度洋地震带上,这让人不免担心,是否存在地震的“全球联动”,这一地震带上其它地区会否受“联动”波及,并进而接踵发生大地震?

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PGP)地球物理学家阿拉尔(Patrick Allard)认为,不能说这些地震之间一点关系也没有,毕竟它们的确都分布在环太平洋、环印度洋这个所谓“火环”的周边地带,这里是地球上强烈地震和火山爆发最频繁的地带,尤其是环太平洋地带,可以说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强震和火山爆发。但具体到近期的几次强烈地震,比如伤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厄瓜多尔和日本地震,彼此间恐怕就不存在太直接的联动关系,毕竟两地相距达近1.5万公里之遥。

IPGP另一位地球物理学家贝尔纳尔(Pascal Bernard)指出,这几次地震的确有共同的特点,即都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带,这里也是传统上的地震多发地带。但不同地点发生的地震是由不同的板块碰撞所引起,如日本熊本地震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间相互碰撞,而厄瓜多尔地震则是所谓“帕斯卡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间的碰撞,“太平洋西北部发生的板块间碰撞,是不太可能影响到太平洋东南部的,因此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间接连发生的地震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也援引地震学家瓦格斯塔菲(Johanna Wagstaffe)的说法认为,这种对“全球联动”的担心可能是杞人忧天。

她承认的确存在“地震带”之说,但上述几个已发生地震的地点相距十分遥远,很难说彼此间存在直接联系。以最严重的日本和厄瓜多尔地震为例,两地震中相距超过1.5万公里,且日本地震属于“断层型地震”(transform earthquake),而厄瓜多尔地震属于“俯冲型地震”(subduction earthquake),成因迥异,尽管同在一个地震带上,却不能说是相互联动的作用所致。

美联社也引述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地震学家霍夫(Susan Hough)的话称,“似乎很难证明太平洋-印度洋沿岸一系列地震间存在直接关联”,但她也承认,这一地震带上短时间内发生如此频繁的较强地震的确令人瞩目,“或许以我们目前的认知程度,还很难了解更多的个中缘由”。

不过多位地震学家都指出,太平洋东岸、即整个美洲西海岸都位于地震带上,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较长时间“地震空窗期”,这意味着能量的集聚,也意味着未来发生地震的概率大幅度增加。此次发生地震的厄瓜多尔灾区就是处于地壳最活跃的纳斯卡板块-南美板块接缝附近,在这里,纳斯卡板块每年以61毫米的速度俯冲到南美板块之下,而当地又已经历了十多年的“空窗期”,结果不震则已,一震就是强震。

尽管“全球联动”被认为是过虑,但许多专家担心,在相同或相邻地域连续发生“相互关联”强震的担忧,很可能不一定是多余的。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专家佐藤浩就认为,熊本县此次发生的地震,性质类似于“双主震”,这可能表明当地积蓄的震能尚未完全释放,近期可能还会出现较强地震。而京都大学地质专家冈田光正则认为,熊本地震会导致原本就不稳定的当地及周边板块结合部更加不稳定,从而增大周边近期发生连带强震的概率。

一些专家认为,“南海海槽地带”(自阿留申群岛沿日本东海岸直到菲律宾一带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结合部)出现“局部联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著名地质学家古村孝治就认为,“南海海槽地带”(实际指日本本土以外的“南海海槽地带”)已有近70年未发生过强烈地震,“或许近期可能会有发生强震的较大隐患”,相反,在他看来由于能量释放较充分,近期在九州岛一带再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反倒不那么大了”。

至少以目前的科学水平,强烈地震尚属人类无法消灭、甚至无法准确预报的自然灾害,对于可能来袭的地震,我们目前能做的,恐也只能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应急救助、自救知识的普及,来尽可能增大抗震系数,减少一旦地震来袭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毕竟,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从包括此次在内历次地震的损失可知,有没有充分的抗震准备,后果是截然不同的。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