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青山共和国”

 

第一个北美独立国家和第一部北美成文宪法

 

北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是哪一个?第一部宪法呢?

您一定会怀疑我是不是疯了——这还用问么,第一个独立的国家自然是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第一部宪法则当然是1787年9月17日通过、1789年生效的美国宪法。

我可并没有疯,因为这两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并不是美国——或者至少不完全是美国。

先说第一个问题。

1776年7月4日仅仅是通过了《独立宣言》,而北美13个殖民地真正一致同意组成统一的邦联政府,则是1781年3月1日之后的事,尽管1781年时的“美国政府”实际上也只是理论上有了这么个名目,但毕竟可以算是建国了。然则在13个殖民地之外,的确有那么个“独立国家”,真的在1777年1月15日宣布独立,并真的成立了一个有自己政府、领土和国民的共和国。由此可见,说美国是北美第一个独立国家,至少是有争议的。

再说第二个问题。

其实美国并非如许多人所说的那样“从来没换过宪法”——它是换过一次的:1777年11月15日,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起草了《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 and Perpetual Union,简称“邦联条例”),这份有13条款的条例虽仅区区5页纸,却规定了国号、各州权限、公民权、政府和立法机构组成形式及权限、军队组织管理等要素,自1781年3月1日起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基本大法。耐人寻味的是,“邦联条例”第13款即最后一款内容是“本条例永久有效,除非合众国及各州议会一致同意,不得作任何修改”。然而这个“永久有效”的美国第一部宪法却只“存活”了6年6个月零16天,就被前述《美国宪法》所完全替代。

更重要的是,“邦联条例”是美国第一部宪法,但不是北美第一部——有那么一个《独立国家》早在1777年7月8日就通过了自己的宪法,比“邦联条例”的成文早4个月零7天,比其生效早3年半,而且这部北美真正最早的宪法要远比“邦联条例”和最初形态的《美国宪法》先进得多——其第一条就明文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和独立”,且“不受奴役是生而俱来的人权”,事实上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在宪法中明确否定奴隶制的。

这个神秘的“北美第一国”,就是如今在北美以外鲜为人知、只有14年两个月又21天“立国史”的“青山共和国”——佛蒙特共和国(Vermont Republic)。

 

山外青山

 

如今人们常说“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但实际上并不完全,当时英国在北美的正式殖民地有14个,除了后来组成美国的13州,还有最大的北美殖民地——英属魁北克,以及位于今天加拿大中西部的几个“公司属地”。

佛蒙特在当时还不是单列的殖民地或“公司属地”,这片位于北美大陆东北部、今天美加边境附近,面积不到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分属魁北克、纽约和新罕布什尔三个殖民地管辖,名义上是“三管”,实际上是“三不管”。

这里最初是易诺魁等原住民部落的领地,1609年,法国人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也是北美大陆保留至今最古老城池——加拿大魁北克城的建造者)抵达这里,并宣布这里为法国领地,称之为“青山”(Les Verts Monts)。1763年,英法北美战争以英国人胜利而告终,通过《枫丹白露条约》,英国获得整个法属加拿大和法属路易斯安那的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青山”就这样易手成为英国属地,但“青山”这个法语名称却在“变形”为“Vermont”后一直延续至今,“佛蒙特”就是这个法语变形词的音译,而佛蒙特州的昵称“青山之邦”(The Green Mountain State)可算作对这个法语变形词的英文注解。

这里一直是白人殖民者和原住民、英国后裔和法国、西班牙移民混战的前线,当地居民因此养成了勇敢善战、桀骜不驯和酷爱自由独立的性格,18世纪中叶以后,新罕布什尔和纽约两个殖民地政府争夺“青山”控制权和税权,当地人倾向于加盟更具有自由、自治倾向的新罕布什尔,但英国国王却出于英国利益考量,在1764年通过一纸敕令将这里划归纽约。

国王的敕令在历史学家看来适得其反:由于“青山”的激烈反对,鞭长莫及的纽约事实上没能从这里得到多少好处,相反,“英国人的蛮横”却激怒了“青山人”,已在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蔓延的独立思潮,迅速传播到这里,且受欢迎程度较十三州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曾有人形容,在十三州普遍存在的“独立派”、“保皇派”之争,在“青山”几乎不存在——“这里只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派’存在”。

波士顿“茶党”的领袖之一托马斯.杨(Thomas Young)积极在“青山人”中传播独立、反英意识,他在“青山人”中的门徒有伊森.艾伦(Ethan Allen)兄弟等,由于佛蒙特不是正式殖民地或属地,当地并没有殖民机构,最高长官是康涅迭戈殖民地第14团,团长托马斯.奇滕登(Thomas Chittenden)是独立运动的温和同情者,对“独立派”的活动听之任之。

1764年,“青山人”开始组建正规的本土民兵组织“青山男孩”(The Green Mountain Boys),这支地方武装建立的初衷,是抵御来自纽约等其它殖民地的侵削,保护“青山人”利益,但随着艾伦等人的加入,“青山男孩”迅速演变为激进反英武装。

1772年,艾伦一家在威努斯基河(当时叫“洋葱河”)一带买下4万英亩土地,并在那里屯垦(这里后来发展成佛蒙特共和国首都、也即今天佛蒙特州首府伯灵顿,有趣的是,土地的卖家就是前面提到的奇滕登团长,后来他成为佛蒙特共和国开国总统,和佛蒙特州第一任州长)。针对纽约时任总督特赖恩(Governor Tryon)的蛮横,艾伦一家选择了对抗:他们将原本一团散沙的“青山男孩”组织起来,在本宁顿的山猫酒馆(Catamount Tavern)建立大本营,扬言“将一切来犯者打回去”和“不接受任何蛮横的指令”。

由于艾伦的强势,“青山男孩”很快就成为“艾伦的人马”:主要首领不是他的兄弟亲属(如他的兄弟艾拉Ira Allen,表兄弟华纳Seth Warner和贝克Remember Baker,堂兄弟埃比尼泽Ebenezer Allen)就是他的死党(如诗人罗利Thomas Rowley、后来做到州长的加卢沙Jonas Galusha,后来做到佛蒙特大法官的小法赛特John Fassett, Jr. ,,以及当地反英黑社会头目克莱Jabez William Clay等),他们使用绿底、左上角蓝色四方形中散布13颗白星的“青山男孩旗”——有趣的是,这面旗帜除了颜色和条纹外,在其它各方面都酷似后来“13颗星版本”的美国星条旗。

艾伦被推举为上校(后来自己晋升为将军),以“青山男孩”为班底组建了“青山安全委员会”,实际控制了佛蒙特大部分地区,并驱逐了从纽约等地前来屯垦的亲英定居者。特赖恩试图用高压制服他们,宣布“青山男孩”为“本宁顿暴徒”,悬赏20英镑捉拿艾伦等6名“青山男孩”首领(后增加至100英镑/人),这导致“青山人”进一步被激怒,1775年,当艾伦等人拿着“青山男孩”的联署信,准备去找英国人请愿和抗议时,他们得到了来克星敦事件的消息——北美独立战争开始了。

 

“青山男孩”

 

“青山人”很快就收到十三州的求援,请求他们加入本方和英国人开战。

对于是否参战,“青山人”是有分歧的:奇滕登等温和派赞成自治,但并不希望卷入十三州和英国人之间的混战,甚至“青山男孩”内部也有不少人认为,此刻正是“青山”奇货可居、渔翁得利的好时机,应该观望而非早早表明态度。但艾伦本人跃跃欲试,早年曾参加殖民军远征的他志向远大,小小的“青山”已不能满足胃口,他在1775年4月底接受马萨诸塞和康涅迭戈民兵首领们的请求,决定参加偷袭英国要塞——提康德罗加堡的行动,并被推举为总指挥。

5月10日凌晨,大陆军-“青山男孩”联军突袭了提康德罗加堡,艾伦一马当先,高喊着“以上帝和大陆会议的名义”勒令驻军司令德拉布拉斯(William Delaplace)投降,后者慑于其武力,被迫向艾伦交出佩剑以示投降。

提康德罗加战役是北美独立战争早期大陆军为数不多的大捷,极大振奋了大陆军士气,“提康德罗加”从此成为美国军舰命名的热门词,二战中曾有一艘航母以此命名,第一代“宙斯盾”战舰的首舰也被命名为“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这样一来这一级著名战舰也被按惯例称作“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而“青山男孩”和艾伦则立下头功。

然而艾伦的心情并不愉快:战役爆发前几小时,大陆军名将阿诺德(Benedict Arnold,此人是北美独立战争早期最著名的大陆军名将,但后来叛逃,成为整个北美独立战争史上最著名的叛徒)不请自来,并和他抢夺指挥权。尽管这一风波在战前以妥协告终(艾伦继续担任攻城总指挥,并在攻城成功后出任要塞司令而阿诺德则成了外围战的总指挥),但已埋下不和的伏笔。这种彼此不和导致几天后两人在圣约翰战役中相互拆台,“青山男孩”遭遇惨败,艾伦则愤而辞去了要塞司令职位。

为挽回颜面,同时激励有些泄气的“青山男孩”,艾伦拿出了远征加拿大的宏伟战役计划,并提交给大陆会议,结果却是戏剧性的:大陆会议接受了战役计划,却把“青山男孩”整编为纽约州序列下的一个轻步兵团,任命华纳为团长,艾伦的兄弟们担任了各级分队指挥,偏偏没有给艾伦任何职位。很显然,北美十三州的“办公室政治”发挥了作用。

急于立功的艾伦强忍不满,以“平民顾问”的身份随军参战。8月28日,加拿大战役打响,9月8日“青山团”从提康德罗加堡出动,渡过圣劳伦斯河向英属加拿大最大城市——蒙特利尔进攻。

这次战役大陆军出动1万人,志在必得,但这支军队政出多门、互无统属,又对加拿大人、尤其法语加拿大人的“独立意愿”盲目乐观,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估计不足,结果遭到惨败,艾伦所加入的蒙哥马利(Richard Montgomery)一路损失最为惨重,蒙哥马利本人阵亡,艾伦本人则在蒙特利尔郊外的长岬被俘(1775年9月25日),当时他所能指挥的只有107名士兵,直到1778年,艾伦才被纽约州通过交换俘虏的方式换回,而这时“青山共和国”已经宣布独立了。

 

青山共和国

 

加拿大战役的失败和“青山男孩”的惨痛损失,让“青山人”意识到,如此“无名无分”地跟着北美十三州混下去,并没有太好的结果,因为十三州各怀私心,纽约和新罕布什尔州都想吞并佛蒙特,而不是让这块“青山”以独立州的身份加入美利坚合众国。

奇滕登和艾拉.艾伦等人很快达成了共识:“青山”必须先独立再说,惟如此才能在未来为自己寻得一个最有利的安排——当然,最好是美利坚合众国获胜,“青山”作为一个州加盟,但也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1777年1月15日,共和国宣布独立,国号“新康涅迭戈共和国”(Republic of New Connecticut),这是为了迁就当时境内来自新康涅迭戈的军人,但当地人仍然习惯称这个年轻国家为“佛蒙特”,在托马斯.杨等人的不断建议下,6月2日“青山”正式将国名改为“佛蒙特共和国”,也就是俗称的“青山共和国”。

这年稍晚,“青山人”在埃里亚赫的温莎酒馆起草通过了北美第一部宪法——佛蒙特宪法,这座酒馆如今以“老宪法大楼”著称于世。有趣的是,主持宪法起草的并非“青山人”,而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客卿潘恩博士(Thomas Paine)。

独立建国后,“青山男孩”继续站在美国一边参战,并先后在“扬基之战”和著名的萨拉托加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报复“青山男孩”,英国殖民军以加拿大为基地,伙同印第安同盟部落莫霍克族不断侵扰佛蒙特共和国,这迫使年轻的“青山共和国”不得不“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如前所述,“青山人”最希望的是以第十四个州的身份加入美国,为此早在1785年,艾伦主持下的安全委员会就铸造了带有“第十四颗星”(拉丁文STELLA QUARTA DECIMA )的硬币,独立后由艾拉.艾伦设计的佛蒙特国玺,采用了十四个枝松树图案,官方解释同样是“第十四个州”。获释后的伊森艾伦被任命为特使,其主要使命是和大陆会议谈判,让佛蒙特以第十四个州、而非纽约或其它十三州之一的一部分身份加入合众国。

但实际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在1781年华盛顿打赢约克敦战役前,北美独立战争鹿死谁手并不那么清晰,孤悬内陆且北邻英属加拿大的佛蒙特,必须“留个后手”。在极其秘密状态下,佛蒙特共和国上层一直保持着和魁北克城英国殖民当局的密切接触,其“要价”是一旦英国获胜,佛蒙特可以取消独立,但英国必须将佛蒙特单列为独立的自治殖民地。

 

第十四州和“第二共和国”

 

随着约克敦战役美法联军的胜利,一切变得毫无悬念:美国独立了,英国人虽然还留在“青山”以北的英属加拿大,但元气大伤,暂时没工夫来骚扰了,现在佛蒙特必须专注起来,为“第十四州”而努力。

此时的佛蒙特共和国被戏称为“不情愿共和国”(reluctant republic)——它要的本不是一个独立但“一穷二白”的共和国,而是一个有自治权、不受纽约欺负的领地。由于派系倾轧,这个1787年就建国并拥有宪法的共和国,直到第二年才有了自己的总统(奇滕登),且此后几年上层官员走马灯般轮换,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共和国”是暂时的,“第十四州”才是“青山”的未来。

然而尽管1787年大陆会议就“原则上”同意“青山”加入,却因为纽约的阻挠一直含糊其辞。直到1790年3月6日,纽约州议会才投票放弃了对“青山”的“领土要求”,10月7日合众国议会和佛蒙特共和国代表宣布“谈判成功”,1791年3月4日,佛蒙特共和国宣布加入美利坚合众国,成为佛门特州——美国的第十四个州,折腾一圈后又当回总统的奇滕登有幸成为佛蒙特州第一任州长,他也成为集开国、“亡国”总统和“开州”州长为一身的罕见“历史幸运儿”。

但“青山共和国”的故事并未到此结束。

“青山男孩”和他们的旗帜始终存在:这支武装的番号虽然屡经更迭,但始终打着“青山男孩旗”,这面旗帜曾飘扬在一战、二战的多个重要战场,如今仍是佛蒙特陆军、空军国民警卫队的法定旗帜。

“青山共和国”呢?

2003年,前杜克大学经济学教授、作家托马斯.奈勒(Thomas Naylor)公开发表《青山宣言》(The Vermont Manifesto),称“9.11”惨剧证明,美利坚合众国“没有能力保护‘青山人’”,如今到了建立“佛蒙特第二共和国”(The Second Vermont Republic)的时候了。此后一段时间里,奈勒不遗余力推销“第二共和国”概念, 2007年4月佛蒙特大学农村研究中心一年一度“佛蒙特投票”表明,有约13%的“青山人”支持独立。同年由弗兰克.布莱恩(Frank Bryan)和伊恩.鲍德温(Ian Baldwin)合撰的《曾经和未来的佛蒙特共和国》(The Once and Future Republic of Vermont)一文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上,文章引经据典称“佛蒙特并没有真正加入美利坚合众国,因此我们有权选择离开”,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

2012年“第二共和国”的“国父”奈勒去世,但“第二共和国”的“独立运动”却仍然在进行着,他们有自己的网站、旗帜(就是“青山男孩旗”),甚至“议会”和“议员”,也有自己的口号(让“佛蒙特第二共和国”成为“北美的瑞士”),但正如一位读者在《华盛顿邮报》网站留言中所言——“佛蒙特共和国?它如今只存在于网上”。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