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法国恐怕是“老欧洲”中最早举起“欢迎中国人抢购”牌子的,早在本世纪初,笔者往返中国-非洲间从巴黎机场中转时,戴高乐国际机场免税店就竖起了这样的“欢迎牌”,而“老佛爷”等法国商场和连锁酒店、公园、游乐场等旅游设施也很快趋之若鹜的“跟进”。

然而让法国人乃至欧洲人措手不及的是,中国“顾客”的“买买买”很快就不仅限于“老欧洲”商店里有形的奢侈品等商品,以及无形的服务,而是开始瞄准这些商家本身。

据法兰西24电视台援引法国《回声报》和英国汤森路透的数据,2015年中国在欧洲共计为并购欧洲企业、品牌或股份花费277亿美元,而今年1-6月不到半年时间就已花掉了624亿美元,《回声报》6月6日统计显示,在中国海外投资比重中,欧洲(60%)已占据大半壁江山,相比之下,美洲仅25%,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加起来不过15%。

法国人如此躁动,是因为近期一桩轰动法兰西的恶意并购时间被炒热:来自上海的锦江集团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一心想将自己控股法国雅高集团的比例从现在的15%提升至29%,且照一些法国本土经济评论家的推测,倘若不是法国监管部门设置了30%的持股申报门槛,且在锦江集团股权运作过程中一再发出警告,不排除后者“霸王硬上弓”、谋求更大比例控股权的可能性——本来他们的并购就丝毫不顾及雅高老板巴赞公开多次表达出的不情不愿。

“雅高事件”不过是中国企业在欧“爆买”的冰山之一角:被法国人惊呼为“大胃王”的复星集团2014年收购了法国人引为骄傲的高端旅游旗舰——地中海俱乐部,如今这家早先吞下加拿大蒙特利尔著名的太阳马戏团(在法语圈相当有知名度)的中国企业据传已开始觊觎拥有未来影视城、阿斯托利克斯公园、瓦利比公园、格雷文博物馆和法国最好的滑雪及滑雪缆车生意的阿尔卑斯集团;Pierre&Vacances酒店集团则面临刚刚收购了美国酒店集团丽笙和其一系列子公司的海南航空的并购企图;欧洲农药巨头——瑞士先正达今年2月被中国化工收购,后者去年还收购了意大利著名轮胎企业倍耐力26%的股权;美的集团则一直在觊觎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酷卡……6月6日,中国苏宁集团宣布并购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著名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更是让素来骄傲的“老欧洲”发出了“中国购买力正征服欧洲”(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8日)的惊呼。

“老欧洲”之所以对他们曾经欢迎的中国“购买力”感到紧张,并非是偶然的。

首先,许多欧洲人对中国(其它欧洲以外国家也一样)购买力的欢迎,是建立在“请你们来帮我们赚钱”或“请你们来帮我们解困”的一厢情愿上,正如RFI上有评论家表示“我们很欢迎东风参股雪铁龙这样的中资并购,但收购”地中海俱乐部“或阿尔卑斯集团还是算了吧”,而一些评论者则在去年山东高速并购法国图卢兹机场(持股49.9%,图卢兹机场位于空客集团总部所在地,是法国第四大机场)私下流露出“我们希望中国人买空机场免税店的商品,而不希望中国人把免税店和机场也一并买走”。问题在于资本是逐利的、强势的,他们当然不愿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活雷锋”,而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出发点,从“爆买商品”到“爆买商家”,是顺理成章的变化。

一些欧洲业内人士曾将中国企业的“爆买”归咎于“被纳入政府统筹计划的统一行动”,认为只要对中国国企竖起藩篱便可万事大吉。这种论调在去年底、今年初中化一系列并购发生之际曾十分流行,但最新的一轮“中国大爆买”却打破了这一论调——复星、美的等企业都是背景相当单纯的中国民企。

照一些欧洲专家,如A Capital创始人皮埃特里和法国蒙特.萨尔维中国咨询公司负责人杜福尔等的分析,全球经济放缓让中国开始在海外寻找便宜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而欧洲在这方面有不少“价廉物美”的“好货”,在自身遭遇经济寒流后尤其如此。在他们看来中国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使得许多中国企业热衷于去海外寻找机会,而低迷的欧洲经济让欧洲优质企业资产的性价比对中国资本而言更具吸引力,此外,相对于美国,欧洲各国对外资并购并没有那么多保护主义色彩,也不会因地缘政治之类考量而对中资叫停,这正是中国“爆买”的良机。

但事情似乎远不像这些欧洲分析家所言那样简单,也并不像法国《新观察家报》一篇评论所言“中国购买者似乎比对着诸如法国CAC40成分股企业名单之类的欧洲知名企业清单决定其购买目标”,许多时候不论国企、民企,其并购和参股目标显然经过精心选择,目标也并非都是技术、专利和产能,而已扩展到品牌、档次、品味等“软层面”(收购国际米兰就是其中一例,某种程度上收购地中海俱乐部也是)。此外,一些欧洲分析家也开始注意到,不少中国背景的资本是挟“天使投资”合作人一起进入,这显然是意在通过资产运作和股权买卖直接博利,而非对企业经营本身有兴趣。

一方面因为资本的强大“穿透力”,一方面则由于中国“爆买者”购买意图和资金来源的多样性,“老欧洲”显得有些防不胜防、不知所措和无可奈何:雅高的老板巴赞对锦江“求爱”不“感冒”,打算引入“骑士资本”救场,但他寄托厚望的费尔蒙莱佛士集团两股东卡塔尔政府和沙特王子瓦利德(Al Waleed)必须在1个月内分别购入雅高股份的10.5%和5.8%才能“救场”成功,由于难度太高,巴赞不得不将另一个中国资本——华住酒店集团当作“备胎,而另一个传闻被觊觎的对象——阿尔卑斯集团酒店CEO马塞尔则索性”主动出击,据说他最近几个月都在和中国人讨论并购或入股事宜。

对于超出他们“忍耐力”外的中国“爆买”,“老欧洲”似乎也打算软硬兼施:软的方面,一些专家(如Coach Omnium.的沃特金斯Mark Watkins)近期不断释放言论,称“欧洲企业需要专业化和熟悉当地情况的经营者”,暗示中资应该“知难而退”;硬的方面,试图采取“欧洲统一战略”竖起防火墙,阻止“不受欢迎的中国爆买”的声音明显增多,即以6月上旬为例,先有6月2日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扬言阻止外商并购“关键技术公司”,目标直指美的-酷卡并购,后有6月7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接受“北方之声”采访时直言“希望避免雅高被中国企业并购”,而他们都不约而同寄希望于“欧洲一盘棋”。

然而这恰是最无希望的一件事:各怀心思的欧盟固然无法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达成一致,但同样也无法在阻止中国“爆买”上形成统一立场(正如一些评论者戏言“连难民和欧债问题都达不成一致,别的就算了吧”),杜福尔就曾指出,中国企业不论在美国哪个州投资都会面对单一的美国联邦政府,而在欧洲,各国都知道倘若本国拒绝,这些钱会去邻国,这同样是它们所不愿见到的。

问题的关键并不仅在于此:尽管经济不景气是全球性事件,但相对而言,美国和中国处于较强势、较主动的地位,而欧洲则是经济放缓的“重灾区”,中国有“爆买”的实力和胃口,美国有“拒绝爆买”的底气,与之相比,欧洲还剩下些什么?

一些欧洲专家(如曾持怀疑立场的Coach Omnium.的沃特金斯Mark Watkins)也指出,以“中国企业缺乏专业性和管理经验”为由阻挠其参股是不太站得住脚的,许多中国企业控股的欧洲实体(如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和瑞典的沃尔沃汽车)经营管理得不错,而且中国投资者在聘用本地专业团队方面也并不保守,如卢浮宫酒店集团的鲁洛甚至被任命为锦江欧洲公司总裁。照沃特金斯的看法,“不应对中国投资这类股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

当然,欧洲人也好,中国人及中国“爆买者”背后的天使投资人也罢,都必须现实一些:正如沃特金斯所言,一些被“爆买”的行业,如欧洲酒店和旅游业经营利润不大,中国投资者和天使投资人不应指望这类投资能很快变现和收回成本,相应的,欧洲合作伙伴也不能指望中国投资的引入必然会带来滚滚中国客流和商机。

就在法国人为“雅高事件”议论纷纷、惊叹不已之际,又一桩“中国爆买事件”发生了:6月10日,由铂涛酒店集团Plateno Hotel Group暨“七天假日酒店”联合创始人、NewCity资本总裁、美籍华人李谦(Chien Lee,音译),Plateno Hotel Group暨“七天假日酒店”联合创始人兼CEO、中国人郑南雁(Alex Zheng),美国人康威(Mike Conway) 和海耶斯(Elliott Hayes)组成的投资集团收购了法国足球甲级联赛参赛队——尼斯俱乐部80%的股权,而这次“中国爆买”并未在当地引发多少负面抵触情绪——正如当地媒体《尼斯晨报》所言,作为法国南部地中海之滨“蓝色海岸”重要的旅游城市,近年来尼斯中国游客数量激增,给当地经济带来极大好处。2015年尼斯天蓝海岸机场共计接待中国游客13万人次,是10年前的6倍,为吸引更多中国人,尼斯机场专门配备了中文指示,以方便到达的中国游客登录WIFI,机场的免税店可以使用中国银联卡,厦门航空公司也实现了和尼斯间的直航。在这种大环境下,让当地的法甲俱乐部染上“中国色”,当然不会是什么会令当地人大惊小怪的事。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