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6月27日,俄罗斯官方媒体率先报道称,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就去年11月24日在土叙边界击落一架俄罗斯苏-24战斗轰炸机,并导致俄罗斯飞行员死亡致函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表示歉意”,随即路透社、法新社等欧美主要媒体也转载了埃尔多安向普京致函的事,而中国国内一些媒体则将之概括为“埃尔多安就土击落俄军机向普京道歉”,甚至“土耳其就击落俄军机向俄罗斯道歉”。

然而这样的解读恐怕并不正确。

首先,埃尔多安致信的对象虽然的确是普京,但在谈及军机击落事件时,其相关话语的致辞对象(也就是“宾语”)却不是普京或“俄罗斯”、“俄罗斯人民”,而是“俄罗斯遇难飞行员家属”,也就是说,这封信所要表达的,是埃尔多安个人(而非“土耳其”或“土耳其人民”)对“俄罗斯遇难飞行员”的“不幸遇难”表示“同情和哀悼”,并向这位“遇难飞行员”的家属表示“歉意”,简言之,这是个人对个人、而非个人对国家的“歉意”,且后一个“个人”是俄罗斯遇难飞行员的家属,而不是普京——普京仅仅是一名“代拆代转”的“信使”而已。

其次,各大国际传媒引用从土耳其方面信息源发出的稿件中,“道歉”所用的词是“sorry”,在外交辞令中,“sorry”只是“表示歉意”,是一种程度略高于“遗憾”(“regret”)的客套话,而不是更具正式色彩、真正被认为在外交礼仪上表示歉意的“道歉”(“apologize”)。这三个外交辞令的含义是清晰且广泛应用的,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5.8”被炸事件,事后美方使用的是“regret”;2001年“4.1”EP-3B/歼8II陵水撞机事件,美国政府用“sorry”换回了被中方扣留的人机,这句“sorry”当时被中方媒体广泛解读为“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道歉”,但美方接回人机后随即由国务院正式表态,宣称“sorry不是道歉”,利用当时某些方面对“sorry”和“apologize”两个“道歉”间语意的微妙差异,给中国狠狠“上了一课”。

有人称“埃尔多安致普京的信用了土耳其语,俄方则用了俄语,不能以英文为准”。这句话看似有理,实则不足为训:这封信被俄媒披露后不久,各大主流媒体便纷纷刊发,“表示歉意”一词全部使用了“sorry”,甚至一向对母语敝帚自珍的法国媒体也不例外(法语比英语精确),这个“sorry”只能来自土方对外公布的统一口径。更何况,埃尔多安“sorry”的致辞对象仍然是飞行员家属,而非俄罗斯总统,更不是俄罗斯政府或人民。要知道当年陵水撞机事件后美方的那声“sorry”,毕竟还是“公对公”的,事后仍被推为“并非道歉”,何况此番埃尔多安这封“私对私”、仅由普京转交的信函?

事实上在最初的“嘴炮互开”后,埃尔多安和普京就开始兜着圈子谋求两国关系的缓和,毕竟俄土间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土耳其离不开俄罗斯这个重要经济伙伴,俄罗斯也必须打通土耳其这个“五海三洲之地”的咽喉要冲,让乌克兰危机后饱受孤立的自己可以畅通出入黑海,但两位领导人都靠民粹起家,让步可以,“示弱”却是不行的,此次原本“私对私”的“sorry”之所以刻意搞成这种很容易“被误读”的微妙模式,或许正是双方苦心孤诣之目的所在:如此一来双方都可以宣称“我没让步”、“对方先怂了”,从而给自己、也给对方一个说得过去的台阶,毕竟大家都要过日子——但“围观者”如果被这谙熟国际政治及其术语套话的“老二位”给忽悠瘸了,那便是另一码事了。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