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日前一则由恶搞网页“breakyourownnews.com”自动生成的恶搞“新闻”——“希拉里(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和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Bill Clinton)离婚”出人意料地在中国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圈“火”了一把,其中大多数人当然对这则“新闻”的真实性心知肚明,转发、点评不过跟着起个哄,但也颇有些人(包括一些见多识广的“大V”)一度上当,闹出不大不小的笑话。

正如不少观察家所言,“希拉里和克林顿离婚”自莱温斯基事件爆发后,业已成为美国政坛的“老梗”,几乎隔三差五就会被当作“回锅肉”翻炒一番:最早的版本还是比尔.克林顿在白宫“当家作主”之际,小道消息称希拉里“忍无可忍”,要拂袖而去,让比尔当他的“美国第一离异总统”(美国迄今没有一任总统在任上离异);2000年初她刚刚当选纽约州参议员后,又有小道消息称,他们两人跑到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双双进入“冷静期”,以商讨“好来好散、互不拖累”;2008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内候选人提名初选之初,这样的传闻再度不胫而走……小道消息的载体,通常是“本报新闻如与事实相符纯属偶然敬请谅解”的著名不严肃媒体《国民问询报》和《洋葱新闻》之类。

当然,所有这些传闻最终都被证明是假的——不管两位当事人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但在台面上他们仍然是“勤勉敬业”的夫妻兼搭档:比尔在任上,希拉里又是“谅解”又是鼓励,让这位一度灰头土脸的“裤带总统”有惊无险地走完两个任期鞠躬谢幕;希拉里三度出山参选(一次参议员,两次总统),比尔也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一副“贤外助”的姿态。即便如此,“拆伙”说依然阴魂不散,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剔除那些无甚“营养”的“纯恶搞”,真心希望希拉里和比尔——或干脆说,和“克林顿”这个姓氏“拆伙”的,很多是如假包换的希拉里粉丝。在这些人看来,“管不住裤带”的比尔如今已成为强势热门候选人希拉里的“负资产”,后者的主要支持群体是女性、女权主义者,在这些人眼中比尔可实在不是什么光彩人物,让“伟大的希拉里”继续顶着“克林顿”的“招牌”,实在是不能帮忙、只能坏事。要知道美国是个颇有些“二元”的社会,一方面,作为普通人,其生活方式的选择有极大自由度,另一方面,人们对于政治性公众人物的私生活却有着所谓“马萨诸塞清教徒式苛刻”,希望他们“白璧无瑕”,尽可能远离一些“不必要的是非”——而比尔的“拉链门”无疑正属于这一类是非。

也有一些希拉里粉丝并不像女权主义者那般偏激,但在他们看来,比尔的站台和助选明显有“帮倒忙”的奇特作用,2008年民主党内初选,比尔曾在助选中一度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结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持上述观点者大多相信,即便没有“克林顿光环”,希拉里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人气也绝对能够脱颖而出,甚至,“希拉里.克里姆”会比“希拉里.克林顿”更受欢迎。

但很多人并不同意这样的意见。

在他们看来,希拉里的政治生涯看似光鲜,实则有很大短板:尽管很早就在政坛活跃,但独立进入政坛的资历并不算老,且参议员、国务卿都是所谓“庙堂官”,缺乏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的阅历和经验,在其参议员、国务卿任上言行、政绩都充满争议,其竞争总统的两大“卖点”,一是“未来首位美国女总统”的品牌效应,二则是“克林顿”这个姓氏了——虽然对比尔的“人品”见仁见智,但就其内政外交表现,相当多美国人还是很称许的,许多人都认为他是里根之后美国最伟大、最有能力的总统,甚至有人认为,相较于里根,克林顿在经济治理方面更胜一筹,这在如今经济形势扑朔迷离的美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此时此刻丢掉“克林顿”这个招牌,未必是明智的选择。

更何况“马萨诸塞式苛刻”对女候选人同样适用:即便“拆伙”是更明智的选择,如今也为时已晚,选战白热化之际如此冒险,势必被唯恐天下不乱的对手和“围观者”找到梦寐以求的“劫材”反复“打劫”,虽然未必能“杀死大龙”,但“败事有余”四个字还是做得到的。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美国媒体已潜移默化地习惯于用“克林顿”而非“希拉里”来作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的简称,“克林顿”已不再是比尔一人、而成为希拉里和比尔共同的“注册商标”,考虑到永久退出一线政坛的比尔如今仅是个“职业演说家”,这个“注册商标”对尚处政坛最前沿的希拉里而言,显然更“值钱”,“拆伙”想想可以,做是真心做不得的。

然而克林顿这个“注册商标”对希拉里而言的确也有些“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怒”的两难:“拆伙”注定大亏,“捆绑”从08年和今次助选情况看也是“票房毒药”。美国选民的心态的确十分微妙:他们可以欣赏某个家族的能力、才气,却未必情愿因此就让这个家族“江山坐稳”,前有爱德华.肯尼迪,后有杰布.布什,都在这种微妙心态上吃了哑巴亏,希拉里也逃不脱这个怪圈——选民们再怎么怀念克林顿时代,却也不希望十几二十年里白宫轮流让克林顿、布什轮流“当家作主”;再怎么称许比尔的才情,却也不希望一个曾经当过8年总统的“第一先生”在幕后“疑似垂帘听政”。因此对希拉里而言,当前最“不坏的”(貌似没有最好的)选择莫过于继续主打人们早已习惯了的克林顿“品牌”,但与这个“品牌”的前CEO——自己的丈夫比尔保持一个不远不近、若即若离的安全距离。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