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去年底,一份“高盛高管力荐”的十五本书单在网上出现,这份“十五本不得不读的书”由一些微博、微信公众号力推并相互转发,又被一些中国国内媒体、网站当做新闻刊登,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其实这本书单并不是新的。

国内最早提到“高盛高管书单”是20151221,由腾讯财经引自热门微博,又由该热门微博引自“财经观察”Business Insider网站,宣称“在这些书中首次涉及学校阅读清单”,当时书单上共有12本书;第二次密集提到“高盛高管书单”是2016715日前后,来源是某些微博、微信“自媒体”,称“最近高盛高管推荐了一份书单”,书单里有15本书,大部分和前一份重合;第三次密集提到这份书单已是201612月下旬,口吻同样是“最近高盛高管的推荐”,并声称“想进高盛的不妨先看看这十五本书”,这“十五本书单”绝大多数也和前两份如出一辙

实际上这几次“高盛高管书单”真真假假,有的写对了“原创”单位,有的则写对了书单中图书的原始推荐者,并不同程度塞进一些“私货”。但“高盛高管书单”的确是有的。

这份书单最初的确刊登在“财经观察”上,原始标题则是“高盛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在今年秋天读这12本书” Goldman Sachs thinks everyone should read these 12 books this fall,文中提到高盛高管们应邀编写了一份“暑假后学校推荐书单”( back-to-school reading list with book recommendations ),将之作为给员工们“收心”的阅读建议,并挂在高盛官网上。汉语圈最早出现的“高盛高管书单”除了因为时间晚了几个月而将“暑假后推荐”润色为“年底推荐”,以及错误理解了“学校推荐书单”的含义(本意是北美公立中小学在漫长的暑假结束后发给学生及家长,希望在学期开始后阅读的参考书目,这里“财经观察”是借喻)外,基本“忠实原著”。“财经观察”称,这份书单是高盛官网连续第二年推出“高管暑期荐书书单”,但前一份因官网更新已看不到了,据此可知,很大一种可能,其余版本“高盛高管书单”中有出入的荐书并非都来自“改版者”的“私货篡改”,而是从如今已看不到原文的“第一份高盛高管书单”中找来的。

正如“财经观察”的借喻所揭示的,“高管书单”最早源于北美公立中小学,一般都是在北美“劳工节”(9月第一个周一)前通过邮件发给学生及家长,因为劳工节是传统上购买书籍、文具的日子,劳工节一过就开学了。“中小学书单”推荐的主要图书品种,除了童书外,基本上分为“浅阅读的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地理、动植物、风土人情等;“浅阅读的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历史、国别、名人传记、名人回忆录;“浅阅读的文艺作品”,包括不太深奥但很出名的小说、剧本等。这类书籍共同的特点,一是“政治正确”,二是“励志”,三是“通俗易懂”。

上世纪7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书友会”(如著名的贝塔斯曼书友会和纽约时报书友会)则是“书单”文化的另一大来源。这些“书友会”以不同的书籍排行榜为依据,定期向入会读者提供“推荐书单”,“推荐书单”上的图书对会员提供有吸引力的折扣,如果会员辗转推荐,还有各种回扣和奖励。“书友会书单”的荐书同样集中在前述三大类,且更突出“励志”色彩,针对对象是所谓“蓝血人”(出处据说是当年“书友会书单”上出现率很高的一本书《蓝血十杰》),即进入华尔街/硅谷令人羡慕的投资、高科技公司,渴望“更上一层楼”的专业人士,以及渴望成为这类专业人士的“有为青年”——这些人普遍推崇“成功学”,渴望找到“成功秘诀”和“参照模板”,这些“书单”密集推荐励志类图书,正是有的放矢的营销手段,由于同期被密集推荐的书中有一本《心灵鸡汤》,因此这类书单也被戏称为“鸡汤书单”。

华尔街、硅谷的许多大大小小投资、高科技公司和新兴创业企业借鉴了这两种“荐书书单”的特色,在近十几年间也开始流行“高管荐书”和“公司荐书”,并将之作为公司所谓“团建”的一部分,一些公司仅仅是将书单开出来,挂在公司主页上或用邮件发给员工,另一些则会报销、或买了这些书单里的书统一下发(有些是借、有些是送),一些硅谷的小公司、新兴公司名堂更多,会组织“集训”集体阅读,或抽查员工“读后感”,或者专门为刚入行的新员工“喂鸡汤”。

正如CNBC在谈及“华尔街高管荐书书目”时曾经说过的,这些荐书书目共同的特点,是“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面”,因此具备“轻、浅、快、励志、政治正确”的特点。

以“财经观察版高盛高管书单”为例,总共12本书中,《世界与我之间》Between the World and Me是作者Ta-Nehisi Coates写给儿子的半自传体励志文,描写了美国社会黑人“有为青年”的成长心路历程;Black Wealth, White Wealth: A New Perspective on Racial Inequality谈的是黑人社区出身者如何积累财富,以及公共政策如何对此产生影响;《家庭》Homegoing是一位来自加纳移民描写一对命运迥异加纳姐妹的小说;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Why So Many Predictions Fail — But Some Don't是一本典型的“失败应对学”书籍;'Half of a Yellow Sun是尼日利亚裔作家阿迪奇Chimamanda Ngozi Adichie以上世纪60年代尼日利亚“比夫拉内战”为背景撰写的一本小说;'A Little LifeThe Healthy Workplace是经典的“鸡汤文”;Seinfeldia: How a Show About Nothing Changed Everything是所谓揭示华尔街/硅谷“公司内幕”的成功学作品;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是一本“浅历史”读物;此外,书单里还有一本名人传记《丘吉尔.一个生命》Churchill: A Life和一本大人物撰写的战略学普及读本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世界秩序》World Order。此外,还有一本被推荐者包装为“组织管理者必读”的体育类书籍《倒金字塔:足球战术史》'Inverting the Pyramid: The History of Soccer Tactics

其它版本“书单”中则可看到更多的“浅历史”(如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aple by Paul JohnsonNapoleon,A Life byAndrew Roberts),“励志学和办公室学”(如Economies, by César Hidalgo,谷歌高管施密茨的How Google Works, by Eric Schmidt,以及老牌“鸡汤文”卡耐基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by Dale Carnegie和“从零到一” 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by Peter Thiel),名人传记(如Wolf Hall by Hilary MantelHamilton, by Ron Chernow),“浅文学”(如Revival, by Stephen KingThe Divine Within: Selected Writings on Enlightenment, by Aldous Huxley.)……尽管这些书名未必真的是“高盛高管”所开出,其中一些(尤其那些年代久远的“老鸡汤”)可能是作者塞进去的“私货”,但华尔街/硅谷高管、公司能开出的书单,大体上就是这样的类型。

之所以要“轻浅快”,是因为“蓝血人”及希望成为“蓝血人”的“有为青年”时间宝贵,需要那些能在工作之余的有限、零碎时间里尽快获得有用“知识点”的读物,且最好不需要发散思维和反复咀嚼;之所以要“励志”,是因为“靠个人奋斗而成功”不仅是这类企业成功的座右铭,也是当代美国中产阶级子弟人生信奉的圭臬;之所以要“政治正确”,则是因为中产阶级和“成功公司”自信是社会中坚,信奉这样的信条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是自己的义务所在。

大部分“高管荐书书单”都是在公司内部流传,有些公司甚至用纪律形式将之规定为“不得外传”的公司机密,但也有些公司,如高盛、JP摩根,以及伯克希尔哈撒韦等,乐意将“高管荐书”放到公众场合分享。近年来一些媒体(如CNBC、财经观察、彭博社)会选择性介绍某些公司的“荐书单”,亚马逊等在线书店则有时会把这类“书单”当成“活广告”来渲染,不过由于美国严格的专利保护体制,这些做法都是有相当约束的,不像“中文版”那么“疯”。

对于这类书单也有不少反对意见,有人曾在亚马逊留言,称“鸡汤书单”会造成“阅读同质化”和“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会“造就很多能在几乎所有领域夸夸其谈,但其实任何话题都谈不深透的怪物”。20169月高盛并未照例推出新的“高管书单”,或许也有某些苦衷吧。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