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7531,全长472公里、设计客运时速120公里、货运80公里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举行了通车交付仪式,肯尼亚总统肯雅塔(Uhuru Kenyatta)亲自出席了仪式。

正所谓“一家欢乐一家愁”,就在许多人为被命名为“马达拉卡快线”(Madaraka Express,马达拉卡是斯瓦西里语“自由”之意)的新铁路欢呼之际,也有一些人黯然神伤——“疯狂快线”(Lunatic Express)恐怕离谢幕越来越近了。

 “疯狂快线”是什么?是一条旧铁路,其2/3的路线正好和蒙内铁路重合,而这条“快线”的历史十分悠久,第一对列车正式通行已是距今121年前的事了。

学过高中世界历史的都知道,19世纪末欧洲列强加紧瓜分全球殖民地,非洲则是殖民地瓜分最疯狂的地区,为争夺非洲殖民主导权,英、法不惜耗费巨额人力、物力,发起了“对穿非洲”的行动,并极力探索非洲四大河流(尼罗河、赞比西河、刚果河、尼日尔河)的源头,目的是抢先占领非洲腹地,成为非洲殖民的盟主。当时英国自北边的埃及-苏丹和南边的南非-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和赞比亚)南北对进,法国则从法属苏丹(今塞内加尔和马里)和吉布提东西对进,最终英国“领先一个身位”险胜一局。

虽然如此,但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势力仍然强大(殖民地总人口比英国的少,但面积比英国的大),而新兴的德国抢占了坦噶尼噶(今坦桑尼亚的大陆部分),对英国在非洲东部最重要的殖民地——肯尼亚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一些著名殖民狂热分子希望“做一件大事”来巩固英国在非洲东部的优势。

什么大事?就是从当时英属东非首府蒙巴萨港修一条长长的铁路,一直通到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这里是当时英国在非洲腹地最坚固的据点,这样一条铁路修通后,隔着维多利亚湖可以连接同样为英国所修建、通往南非的铁路,一旦有事,全副武装的英国陆军就可以从印度乘船赶到蒙巴萨,然后借铁路的便捷迅速调动到非洲腹地,对付其它欧洲人和非洲土著都不在话下,没事时则可将非洲中部丰富的资源,比如矿产和热带作物,装上火车,运到蒙巴萨,再从这里装船运往印度——当时英国想在印度发展加工业,这条铁路恰可成为为“印度工业区”输血的“血管”。

这项计划最狂热的倡导者,一是因殖民印度和染指西藏而为中国近代史所熟知的英属印度总督寇松(George Curzon),二是英属东非总督艾略特( Charles Eliot),这项计划几乎立即遭到英国议员们的强烈质疑,国会议员亨利.拉布谢尔(Henry Labouchère)质疑寇松的想法是疯狂且毫无道理的念头”——这么昂贵的铁路有什么用?建成后运什么人和什么货?

当时这条铁路沿线布满了热带森林、稀树草原和荒地,人烟稀少且多为对白人充满敌意的非洲部族,如马赛族、南迪族、布干达族等,零星散布的少量村庄外,则是狮子、大象等野兽的乐园,东部非洲几乎没有工业,甚至没有合格的劳动力,一切都要从外运进来,代价可想而知。

但殖民狂热驱使英国人不顾一切地上马了:1890年,蒙巴萨-坎帕拉铁路正式破土动工,设计全长2765公里,为了省钱,采用了法国人熟悉的“米轨”(轨距1000毫米的窄轨),而非英国人习惯的、1937年后称为“标准轨”的1435毫米轨距。

由于当地找不到合适劳工,艾略特和寇松合作,从印度动员了32000名以上的劳工赴非洲建设铁路,全部20条每条长9的铁轨、120万个轨枕、20万个鱼尾形接轨夹、40万个鱼尾板螺栓、480万个钢珩也都要从印度乃至英国本土进口,为此不得不首先扩建蒙巴萨港。

这条铁路对于当地土著而言,是方便殖民者侵略、掠夺的工具,而沿着铁路大量涌入的“外人”则破坏了他们既有的生活平静,针对铁路的武装反抗风起云涌,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柯东屠杀”和“南迪战争”。

“柯东屠杀”发生在189511月。当时英国殖民者基尔吉森(Thomas Gilkison)派出一支由150名武装人员和1000名搬运工组成的补给车队,前往纳库鲁(现肯尼亚裂谷省省会)为铁路施工者补充给养,返程时车队在马赛族柯东-马泰(今天肯尼亚马伊马西乌)部落驻地附近宿营,武装人员不断前往部落偷窃牛奶和诱拐少女,引发部落愤怒,部落长老连夜拜访车队,告诫“不要乱来”,当时车队负责人信誓旦旦答应,但随后就纵容部下继续诱拐少女,结果激发部落反抗,100名武装人员和646名车队搬运工被杀死。

殖民者震怒地认为“野蛮人不识好歹”,英属东非总会计师迪克(Andrew Dick)大言不惭地要带领人马“犁庭扫穴”,他率领30名英国士兵和一些本地雇佣兵出发,沿途不断劫掠土著人牲畜和焚烧房屋,结果被马赛族武士采用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方法全歼。

由于迪克随行有3名法国人,后者不满迪克做法,劝阻无效后中途离开,并随后将耳闻目睹公诸于众,欧洲舆论为之大哗,狼狈不堪的英属东非当局不得不停止报复,和马赛族“私了”。

“南迪战争”则发生在1896年之后,当时肯尼亚境内(蒙巴萨至基苏木)970公里已通车,铁路主要在乌干达等裂谷腹地进行(包括配套的支线),南迪部落酋长萨默埃(Koitalel Arap Samoei)率部反抗,一直斗争到1905年,最终被臭名昭著的英国冒险家、军事间谍梅纳茨哈根(Richard Meinertzhagen)镇压下去,南迪族人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除了当地人,野生动物也是“杀手”:1898年,两头狮子偷袭建筑工地,至少吃掉28名工人(有说实际吃掉135人的),甚至警察总监罗亚尔(Charles Ryall)在轨道宿营车休息时,也差点被破窗而入的一头狮子吃掉。内罗毕铁路博物馆至今收藏着3枚当年偷袭铁路工地被打死狮子的爪子。

不过正如内罗毕铁路博物馆副馆长兰迪加(Elias Randiga)所指出的,“狮子不过吃掉百来个工人,但修建铁路死亡的工人多达4000个,每一英里就要付出4条人命”——他们死于瘟疫、劳累、事故,以及殖民者的苛待。

1896年肯尼亚境内铁路开始通车,1901年,铁路修到维多利亚湖东岸的肯尼亚城市基苏木,此后则陆续修筑,官方说法是1929年“大体竣工”,据说直到1956年才算“停工”(而不是完工)——此时距离肯尼亚独立也只剩下了7年。

这条铁路仅在肯尼亚境内就花费了550万英镑,折算成今天的币值,相当于6.6亿美元,不算征用的非洲本地劳工(数量无法统计,其中死亡约2000人),仅投入的印度劳工就有2498人丧生。6724名精疲力竭的印度劳工选择留下来,他们构成了蒙巴萨的印度人社区。

艾略特称“从来都是国家建成一条铁路,但我们却用一条铁路建成一个国家”,试图以此为“疯狂快线”辩解,如果仅指内罗毕,他的说法不无道理:由于工期拖得太长,原本是个内陆小村的内罗毕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后勤基地和集市,并逐渐发展成拥有600万人口的东非最大城市之一。

但对于肯尼亚和东非而言,这只是一条将它们的血肉掠夺到外国的吸血管,和一条随时将镇压者运进来的运兵通道。

可悲的是,寇松、艾略特的疯狂想法只实现了一半:由于工期太长和英国国力随后下降,他们所憧憬的“印度工业区”成为泡影,艾略特煞费苦心构思的“白人殖民计划”(让苏格兰农民沿着铁路一步步渗透到肯尼亚和乌干达腹地,最终将当地“染白”)则完全落空:的确有少量苏格兰农民移居肯尼亚,但他们走到离海岸线不远的地方就不愿前进,就此定居下来,更富戏剧性的是,肯尼亚独立后绝大多数苏格兰农民选择了肯尼亚籍,并成为今天这个新兴非洲国家拳头产业——精细农业和园艺业发展的头号功臣。

说到这,其实必须强调一下,“疯狂快线”的正式名字是“乌干达铁路”(遵循欧洲传统以铁路终点为名),“疯狂快线”典出前文提到的英国国会议员亨利.拉布谢尔,而正式得名则是1971年作家米勒(Charles Miller)在《伦敦快车:帝国主义的游戏》(The Lunatic Express: An Entertainment in Imperialism .)中“拍板定案”。

“伦敦快车”是这条“快线”上客车的标准名称,肯尼亚独立后仍然沿用,但“快车不快”,内罗毕-基苏木段因无人问津,2012年停运,蒙巴萨-内罗毕段理论运行时间13小时,2016年英国《经济学人》记者实地探查,发现“一般需要24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而当地人则“默认”全程运行时间为25小时——而同样区间,“马达拉卡快线”只须4小时。

2017428,“疯狂快线”的最后一列“伦敦快车”开出,今后这条古老铁路的命运,人们尚不得而知。

2016929,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了名噪一时唱衰蒙内铁路的文章《肯尼亚会否出现另一条“疯狂快线”》,质疑蒙内铁路是“耗费巨资、毫无用处的‘白象’”,并借所谓“蒙内铁路火车撞死大象”指责新铁路“影响野生动物生存”。对此一些非洲学者调侃道“他们忘记内罗毕铁路博物馆里收藏的狮子爪了么”,并指出正是“疯狂快线”的通车,导致大量欧洲猎人更方便地出入非洲腹地,猎杀了数以万计的狮子、大象、羚羊和斑马。这篇文章还暗示,蒙内铁路征地“损害了马赛族部落的利益”,对此有人不无讥讽地反驳“柯东事件那会英国人怎么不想想马赛族部落的利益”?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