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414凌晨,以迄今未得到确凿证实的所谓“叙利亚政府军在内战中使用化武”为口实,美国为首的多个欧美国家对叙利亚目标进行了“精确定位的军事打击”。

于此同时,在遥远的纽约联合国总部,另一场“不流血的战争”也在激烈进行,在美国“主场”,缺乏证据的美方观点得到许多呼应之声,而叙利亚驻联合国大使贾法里( Beshar el-Caferi)行孤影只的一张新闻照片,则在中文媒体、自媒体圈内被当作“弱国无外交”的铁证广为传播。

仅就叙利亚问题层面说“弱国无外交”,在某些方面是成立的:“叙利亚之春”迄今已历78年,正所谓“春秋无义战”,混战久了,任何相关方面都不是“纯洁的羔羊”,但当初被刻意塑造为“手无寸铁的和平示威者”、“温和反对派”的某些势力,如今早已被证明为极端武装,曾大力扶植、“洗白”他们的国际后台却多可借助其强大国力和雄厚话语权继续“居高临下”,处于孤立、弱势一方的大马士革当局则在很多时候“有理无理都说不清”。别的不说,即以“化武”问题论,自2012年至今,每逢某些反对派武装在战场上陷入被动,这一问题就会突然“热得发烫”,迄今已老生常谈般折腾了至少三次大高潮,无数次小高潮,尽管从未被确切“锁定”证据,但并不妨碍“老把戏”一演再演。

但“弱国无外交”只是叙利亚问题的一个侧面,“弱国外交”则是另一个侧面——某种意义上,后一个侧面更突出、更重要。

首先,原本被许多观察家以为“撑不了多久”的大马士革政权能支撑至今且看不到崩溃迹象,很大程度上是“弱国外交”的结果:美欧虽有干预之心却也惟恐逊尼派原教旨坐大(毕竟“基地”或“伊斯兰国”的杀伤力谁经历过谁知道),且不愿冒和俄罗斯这个核大国直接冲突的风险;俄为了自身利益需要(维护国家和领导人形象、牵制欧美力量使之不能全力投入更致命的东欧方向,保住塔尔图斯这个冷战后俄在独联体外唯一的军事基地)必须投入力量确保大马士革政权的存续,却又因为种种原因(俄叙不论海陆空联系均需经过第三国,俄实力财力有限且远距离投入过大过久得不偿失,俄并不想和欧美完全撕破脸)只能维持对方“吃不饱饿不死”状态;沙特处于逊尼派对什叶派、本国对伊朗的地缘、教派对立,希望孤立大马士革,扶植亲本方的逊尼派势力上台,却因“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的失控、沙特和卡塔尔这对“前伙伴”的反目成仇,和其它各方在“伊斯兰国”等恐怖势力异军突起后的戒备、警惕不得不有所收敛节制;土耳其纵横捭阖,阴晴不定,但实际上将叙利亚干预的目标牢牢锁定为“消除库尔德武装威胁”和“确保边境地带安全”两个基本点,任何势力触及这两个基本点则“六亲不认”,反之“一切都好商量”;伊朗是较俄罗斯更鲜明、更“舍得下本”的大马士革支持者,其出发点除了什叶派“同宗之谊”,更重要则是地缘政治和战略的需要,通过扶持摇摇欲坠的大马士革当局,伊朗可以确保中东“什叶派铁三角”(伊朗-大马士革当局-黎巴嫩真主党)的基本稳定,且在地缘上可借助伊拉克什叶派人口居多、中央政府为什叶派把持的便利,实现德黑兰-大马士革的声息互通;至于以色列,其战略意图是联欧美、拉拢沙特,抑制“什叶派三角”,但因为以色列和伊斯兰世界间的险恶关系,其在叙境内找到直接代理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整个中东世界也曲高和寡,地缘内的各方即便心中痛快也不能公开叫好(沙特王储只叫了半声就被加沙人烧了照片)因此只能扮演“趁乱打杠子”的搅局角色。

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弱国外交”格局,才让表面上形势险恶一时的大马士革当局未曾步“阿拉伯之春”其它几国前政府的后尘。“只计失地、不计得地”是不合适的。

具体到此次“4.14”武装打击,同样是既体现“弱国无外交”,更体现“弱国外交”的微妙局面。

特朗普直到43还公开宣称“将在近期决策是否让美国军事力量从叙利亚撤离”,印证了其早在2013年就不断强调的“美国不当世界警察”、“没必要在叙利亚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一贯论调,借“化武风波”拉住美国不让其撤,就成为沙特、以色列等方面的外交博弈要点,而近期饱受“通俄门”、“FBI调查私人律师”、“前FBI巨头科米出书”、“艳星封口费”、“贸易战”、“非法移民”等一系列争议性热点困扰的特朗普也希望借在“化武问题”上秀肌肉转移视线,同时一方面显示自己和俄之间“清清白白”,另一方面显示自己比前任奥巴马高明(同样是“化武传闻”奥巴马划了“红线”却最终一枪未放,说不定还能顺势讹沙特一笔“犒军钱”,可谓一件多雕;英、法等盟友的战略和美国相似,但态度细节有差异(英国略积极而法国略暧昧,和本国国内异议的强弱有关),其目的也相似,更增加了在英国脱欧时代维系欧美统一战线的意味,和借力打力维系自身在中东热点地区存在感的目的。正因如此,这次打击才会雷声大、雨点小地“程式化”。

另一方面的俄罗斯、伊朗,则既不能过于示弱(会被对方“打蛇随棍上”,且大马士革当局如垮台对其战略利益和国际国内形象都将构成沉重打击),也不能过于示强(真被对方在孤悬东地中海的叙利亚拖入持久消耗战是耗不起的),因此也要表现出既高调喊打、又不真的“打打杀杀”的“外交式战争”态势。

于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4.14冲突”就显得颇为诡异:美国早早高调宣布开打,却又巧合地让对方有机会转移,袭击时以无人攻击为主,又心照不宣地放弃了惯用的强电子干扰;俄罗斯则不断放狠话,却在短暂的交火中做起床晚了只能喊口号状,结果自然是看似一场激战,时则损失寥寥,美欧宣布精确摧毁了对方化武能力,而对方则表示原本就没有化武能力所以无从摧毁——顺便说,双方发布的、相互矛盾的大捷战报,都是水汪汪的。

接下去怎么打?没听见特朗普说“大功告成”(Mission Accomplished)?接下来打不打就仍是“弱国外交”说了算。光看到“弱国无外交”,看不到实际主导叙利亚局势走向的“弱国外交”,就不免一叶障目。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