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越南选举的新与旧

 

越南第13届国会选举5月22日开始投票,全国6236万多选民将在9.1万个选区参加投票,并从827名候选人中选出任期5年的500名国会代表,这是越南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宣传最积极、声势最浩大的一场国会选举,并引起国际广泛关注。

越南官方在宣传中不断强调,参加选举是每个越南公民的义务,越南《国会代表选举法》则规定,越南公民不分民族、性别、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居住期限,除不能辨别自己行为和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凡年满18岁的越南公民都享有选举权,满21岁的公民享有被选举权,许多信息也表明,此次国会选举,将是越共掌权以来,越南国会选举中非共产党人士、妇女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和高学历者最多的一届。

自“革新开放”以来,越共一直缓慢但不间断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在选举方面尤显大胆,国会选举实行了“一人一票”的普选,推出了“选举人必须参加至少6场选区见面会”等新制度,令候选人和选区、选民间关系更密切,选民对候选人更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盲选”的概率;在推行差额选举方面也循序渐进,中央推举的候选人落选、自荐候选人最终当选,自上届国会选举起已不再是新闻。本届选举,最终通过筛选,进入正式候选人行列的党外人士超过15%,为历届最多,更被视为一次突破性的创举。

必须指出,越南的“革新开放”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其借鉴的主要对象,是50年代苏联、东欧“第一次变革”时期的“全民党”和“统一战线”,而并非西方政体,甚至也与戈尔巴乔夫式的“新思维”拉开一定距离。尽管来自党外、国外的压力一直存在,但越共自上至下始终强调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体制,反对“轮流坐庄”和多党制。

越南的普选和差额选举并非始自今日,而是从1993年第10届国会选举即开始;普选、差额选举、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选,在国际社会主义史上也并不罕见,如华约时代的波兰、匈牙利,甚至齐奥赛斯库时代的罗马尼亚,都曾不同程度上推行过这类选举方式,并容纳民主党派的存在。根据《国会代表选举法》,任何一个候选人不论中央推荐、地方推荐或自荐,都需经过“祖国阵线”的三轮协商关,“祖国阵线”为抗法、抗美战争期间组成的越共外围、统战组织,在这种重重协商的机制下,最终得以进入正式候选名单者不论是否党员,都会遵循越共的方针、政策。

还应看到,国会选举只是“目”,越南国内政治之“纲”是党代会,在今年1月中旬闭幕的越共11大上,越南共产党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核心,并通过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党章》和《2011-202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些纲领一方面强调“一个中心、五个发展理念”,主张“经济革新与政治革新相结合”,强调以人为本,甚至在党的选举中部分推行了党员普选制,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巩固和加强越共领导地位的基础上。

尽管强调“政治革新”,并极力巩固和扩大越共的代表性,扩大以越共为核心的统一战线,但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学说基础上。就在选举投票前3天,5月19日,越共隆重纪念了胡志明主席诞辰121周年,而“学习胡志明主席运动”,即以胡志明理论、思想、道德为“文艺界、报界无穷创作动力”的思想运动,业已在全国范围内隆重开展3年之久。

欧美媒体长期以来一直指责,越南在互联网和媒体解禁方面“落在整个东南亚的最后”,越南不仅对“脸书”、推特和BBC越南语网站加以屏蔽、限制,自2007年起通过立法方式,加强对网络博客、论坛内容的审查,越南刑法第88条“禁止反政府宣传”也始终发挥其效力。不仅如此,在“经济革新”领域,越共的步伐显得有些拖泥带水,腐败、低效、官僚主义等积弊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带给越南社会的喜悦。

越南的“革新”、尤其“政治革新”恐怕是国际共运史上最漫长、最循序渐进的改革,不论选举体制的变革,自荐代表胜选人数,差额选举比例,还是党内候选人落选数量,在近几届越南国会选举中都呈上下波动的不规则性,虽然总得趋势是“放权”,但其节奏显然是有分寸的,这个“分寸”就是在扩大党的民意基础、扩大统一战线代表性同时,牢牢确保党对政权的控制。即使没有“非党国会代表不得超过20%”的明文规定,在党代会纲领指导、党所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层层把关下的现行越南政治体制,也不会让红底黄星的越南国旗变色。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