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高考作文:基本功.想象力.“地气”

 

作文题通常是高考中最为人关注、议论也最多的一部分。

和往年一样,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大抵也还是这么几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句话背景”作文,要说和往年相比的特别之处,一是命题作文比例是近年来较高的,材料作文只有“新课标”和福建两家,介乎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之间的“一句话背景”作文,也不过北京、湖南、广东、上海四家;二是回归“议论文包打天下”传统的痕迹明显,除安徽、广东。浙江三家“文体不限”外,其它各家的命题都不脱议论文窠臼,即便“文体不限”的三家,“我的时间”这样的题目,在有限的高考作文时间里写成议论文的难度,显然也比写成散文之类小得多。

命题作文中,有不少系“半开放”的,虽然有命题,但考生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以不同形式作个性化解读,如全国卷的两个命题“期待长大”和“诚信”、山东卷的“这世界需要你”、安徽卷的“时间在流逝”等等;也有些是较“封闭”的命题,考生只能望题生意,自由发挥的余地相对较小,如重庆的“坚守梦想、情有独钟”、陕西的“中国的发展”;还有些看似有选择余地,实则不过可在“正方”、“反方”或“和稀泥”间择一,如辽宁卷的“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等。

另有一些命题则属于“发散”型,即相对于“半开放”型更抽象,发挥余地更大,如江西卷的“拥抱”、湖北卷的“旧书”、天津卷的“镜子”等,对于考生而言,这类命题可谓一把双刃剑:既容易写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佳篇,也是不知所云垃圾文字的高产区。

本次高考仅有的两个材料作文(“新课标”的“中国的崛起”和福建的“袁隆平”)都缺乏太多的腾挪空间:虽说是材料作文,却近乎“绝对正确命题”,考生连选择“正方反方”的自由度都没有,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规规矩矩地写一篇充满“得分点”的经典应试文字。

几个“一句话背景”类作文题则差异甚大。浙江的命题显得有些“另类”——“季羡林等名人及其成就在消失不见”和“我的时间”之间缺乏清晰的因果关系,必须在限定时间拿出有说服力(说服阅卷者给高分的能力)文章的考生,看了这样的题目想必会眼前一黑;北京的“世乒赛三选一”是个较有“操作性”的命题(虽然较无想象力),除非体育盲,大多数考生看到这样的题目,恐都会悄悄松口气;而湖南卷的“歌手发言”题,恐怕另类和“微言大义”得有些过头了。

最让人感到“舒服”的,恐怕是上海卷和广东卷。前者用“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两句截然相反、却各有道理的格言,让学生自行调和一杯“文字鸡尾酒”,原料完全相同,但不同的笔下却足以写出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文章,在命题的开放性与“标尺性”分寸上,是本次作文题中把握最好的;而后者则在“一句话背景”中便点出了“原点”的多样性,然后让考生们“回到原点”,这足以让不同考生的笔下,出现色彩纷呈的“原点”,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卷也是唯一在命题中写明“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的——尽管从理论上讲,任何作文都理应如此。

不论松紧难易,中规中矩或剑走偏锋,高考作文拿到满意分数的要素,仍然是基本功、想象力和“地气”。没有基本功,文字就不忍卒读,文章结构就难以立住;缺乏想象力,文章就是一堆让阅卷老师昏昏欲睡的“不失分点”的组合,可以拿到基本分,但很难更进一步;缺乏“地气”即广东卷所说的“生活体验和认识”,以及个人的感悟、心得,文章就会如少油少盐的菜肴般,吃来总觉得差了些什么。尽管历年高考,都会有个别幸运儿靠“怪招”博得意外高分,但必须看到,幸运儿终究是幸运儿,绝大多数如此铤而走险的考生,都会在“机械化”批改中“死”得很难看。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