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南苏丹:“独”易而“立”难

 

由于在2月7日公布的公投中,支持独立者占压倒多数,根据2005年《内罗毕协议》,以朱巴为首都的南苏丹共和国将在7月9日宣布独立。

历史上南苏丹和北苏丹分多合少且分属不同文明体系。北方属于北非文化体系,中世纪以后成为自中东迁徙而来的阿拉伯人和逊尼派穆斯林聚居区,南苏丹则一直属于黑人文化圈,苏丹南北方直到公元13世纪才第一次统一,1821年才纳入同一个国家的版图,且这两次统一,都是由入侵的埃及军队所强加。

1899年苏丹全境沦为英国-埃及共管的领地,独立后北方的阿拉伯人和南方的黑人意见不一,最终兵戎相见,第一次苏丹内战(1955-1972)打了17年,造成50万人丧生(仅1/5是武装人员),上百万人流离失所;第二次苏丹内战(1983-1994)打了11年,造成190万平民死亡,400万人流离失所,是二战后平民死伤最多的内战。痛定思痛,南北苏丹的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开始寻求非战争方法解决矛盾,并在2005年1月9日达成《内罗毕协定》,给予南苏丹高度自治权,并承诺在2011年1月9日举行南苏丹全民公决,全体南苏丹选民可以投票决定南苏丹的前途和命运,是独立还是继续高度自治。而有争议的、盛产石油的阿布耶伊地区,则单独举行一次公决,选择究竟加入南方或北方。

最终南苏丹98.83%的投票者选择了独立,这一独立诉求得到了联合国、非盟和包括“五常”在内各大国的支持,以及苏丹喀土穆政权的尊重。尽管公决后南北苏丹仍然发生诸多摩擦,阿卜耶伊争议地区的冲突更一度白热化,5月21日,苏丹军队一度占领阿卜耶伊,遭到南苏丹当局强烈谴责,而喀土穆政府则指控南方军队在阿卜耶伊以北袭击北撤的苏丹军和蓝盔兵,双方都谴责对方破坏协定,并坚决否认对方对本方的指控。这些冲突一度让国际社会担心,苏丹内战将以“国战”的形势重演。

好在南北方迅速冷静下来,达成了“阿卜耶伊归属公投揭晓前共管”的君子协定,避免了冲突升级,苏丹总统巴希尔也在事态趋于平静后,重申了“喀土穆将成为第一个承认南苏丹独立的政府”的承诺。种种迹象表明,阿卜耶伊冲突不至于成为影响南苏丹如期独立的变数。

尽管喀土穆政权在5月31日拒绝了联合国将“苏丹特派团”任期延长3个月,至今年10月9日的要求,但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阿兰.勒罗伊已表示,将在南苏丹境内组建并部署新的“南苏丹特派团”,以“帮助南苏丹稳定政府、巩固和平”,而当地区域合作组织——东非共同体负责政治联盟的副秘书长贝亚特里斯.基拉索5月29日在乌干达莫罗托“和平长跑”仪式上表示,一旦7月9日南苏丹正式完成独立仪式,东非共同体将接纳南苏丹为正式成员国。

喀土穆的守约、联合国和区域合作组织的保障,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都足以确保南苏丹在7月9日顺利独立。

但7月9日的“独立”严格地说只完成了“独”这一步,作为一个新国家,南苏丹要真正“立”起来,成为国际社会能够自立的成员,却并不那么容易。

南苏丹十分贫穷落后,基础设施匮乏,相当于法国面积的领土上居然只有38公里铺设路面的公路,只有2%的苏丹人有小学文化程度,文盲率高达85%,尽管石油资源丰富,但出口通道却控制在喀土穆手中,另辟蹊径所需的巨额投资,是这个穷国所难负担的。许多非洲媒体都担心,即将诞生的将是非洲这个最贫穷大洲的最贫穷国家。尽管朱巴当局四处求援,但一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二来南苏丹是一个面积近59万平方公里、人口达850万的国家,建设、发展绝非一蹴可就的事。

原先统一的苏丹一直推行“向北”的政策,即在政治、文化和地缘战略上向北非-阿拉伯圈靠拢,而南苏丹“独”后因种族、感情等因素,势必走“向南”路线,和东非、中部非洲的黑人国家加强融合。但相对北非、阿拉伯的富庶,东非共同体诸国要贫困、落后得多,相濡以沫固能抱团取暖,自顾不暇的穷兄弟们,却对南苏丹的“立”难助一臂之力。

经过长期努力,原本不易的“独”已即将成为现实,南苏丹人民能否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帮助,将更加艰难的“立”尽快实现,人们将拭目以待。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