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行政命令,规定以45天为宽限期,禁止任何美国公司和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以及微信的中国母公司腾讯进行任何交易。
 
其实尚不是“全面禁用”
 
正如法新社等海外众多权威传媒所解读的,这项听上去十分刺耳的行政命令,实际上并非如某些中文自媒体所言,是“全面禁用”TikTok和微信,而主要是针对金融交易领域的“动作”。
 
所谓“禁止任何交易”(一些中文译者翻译为“禁止任何商业往来”),是指禁止在“45天宽限期”之后(也即9月20日之后),任何美国公司再与字节跳动或腾讯接洽、实际实施参股、商业并购、重组等金融交易行为。
 
这一行政命令实际上是针对此前因美国官方在毫无证据情况下,单方面指责TikTok“侵害美国国家和个人安全”、“窃取美国个人信息并可能转交中国政府”,威胁TikTok在美生存,并引发字节跳动宣布“剥离在美业务”,触发“微软正考虑并购TikTok”等一系列后续事态,所采取的最新行动。
 
原本,特朗普在8月3日曾公开表示,可以接受“一家美国公司收购TikTok”,但令人震惊地要求“从中抽头”,引发包括美国在内、全球方方面面的质疑和指责;短短3天后,这位以善变著称的美国总统以一纸行政命令推翻了自己3天前的立场,从而在避免继续被揶揄为“让政府在商业并购中敲竹杠”的同时,几乎彻底断绝了字节跳动让TikTok在美国“换壳本地化”的念想。
 
而同时针对微信和腾讯,则是自2019年底、甚至更早以来一系列“暗流”的延续,借口相同,目的同样是限制微信在美国市场的应用普及,预防腾讯将微信国际版Wechat“借壳倒手”在美国“本地化”的可能性。
 
这一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此前“TikTok风波”的延续,但微信和腾讯成为被殃及的池鱼,也绝非偶然。
 
微信于2012年4月宣布开始全球化道路,同年7月宣布进入美国市场,并聘请了足球巨星梅西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在美国市场投入了不小的资源和精力。
 
但总体上看,微信(或确切说,其海外版本WeChat)在美国的推广并不算太成功。
 
2019年9月,美国数据统计服务商Statista公布了一份“全美最受欢迎社交App”报告,其中Facebook、Instagram和Facebook Messenger分别以90.0%、64.92%和56.97%的用户使用率名列前三,而WeChat的用户使用率只有可怜的0.79%——这是个什么概念?在这份排行榜上名列第10的Tumbir,用户使用率是8.96%。
 
由于使用习惯、文化传统、流行时尚等种种原因,微信在美国的使用圈子较为狭小,主要集中在华裔及需要和“华人或中国圈子”密切互动的群体内,而被国人所津津乐道的“移动支付功能”,微信固然可以和支付宝、Apple pay鼎足而三,但美国乃至整个北美却是“信用卡的天下”,主流支付方式是信用卡支付,移动支付本身“饼很小”,微信在这张小饼中份额再大,意义也相对有限,事实上美国通用微信/支付宝的商家虽多,却集中在亚洲游客、消费者云集的“窗口单位”。
 
将原本指向字节跳动的矛头同时针对微信和腾讯,是自2019年底、甚至更早以来一系列“暗流”的延续,借口相同,目的同样是限制微信在美国市场的应用普及,预防腾讯将微信国际版Wechat“借壳倒手”在美国“本地化”的可能性。
 
真正的“应用性限制”,是同样在8月6日,由美国参院全票通过的一项法案,规定禁止在任何政府发放给其工作人员、或国会议员的任何设备上下载、使用TikTok(尚不涉及微信),此前,自2019年底起,TikTok已先后被美国国务院、国土安全部、陆海军、共和党及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禁止使用(仅仅是禁止在公务设备和办工场合使用,而非全面封杀)。这项法案还需在众院通过,然后才能由总统签署,成为正式生效的法令。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险恶的美国政治空气和暗流汹涌的大选前氛围下,“抢先踢中国App一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的“政治时尚”,甚至“政治正确”:7月26日特朗普大选竞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Joe Biden)团队就以和特朗普如出一辙的口实,公开要求所有团队工作人员“必须将TikTok从工作及个人设备中全部删除”,因此TikTok在美国被“逐出官场设备”恐毫无悬念——微信会否同样如此,悬念倒是还有,但也未必很大。
 
 
特朗普到底要干什么
 
特朗普之所以在“逼迫TikTok本地化”后不到3天,就采取了事实上几乎相当于“不许TikTok本地化”的新举措,是有其用意的。
 
首先,11月3日大选投票在即,当前自己选情和民调继续落后,特朗普希望通过不断“打劫”和释放“胜负手”,寻找能有效撬动支持率的“杠杆”。TikTok话题已引发高度关注,“通过妖魔化中国取悦基本盘”的做法此前也曾屡试不爽,此刻自然也何妨一试。
 
其次,尽管字节跳动不断强调“我们为美国创造上万本土就业机会”,但在特朗普及其团队眼里,它仍旧“非我族类”,不符合所谓“美国第一”(正如一些分析家一针见血指出的,特朗普及其部分追随者实际追求的是“美国唯一”,即只有美国可以得利,其他人都只能吃亏),因此只要有哪怕一点可能性,都要千方百计“修理”一下这些在他看来“占了美国便宜”的中国应用。
 
第三,在“TikTok本地化”问题上短短3天后的“始乱终弃”本身,一方面有洗刷“总统图财”非议之嫌,另一方面也带有特朗普另一“习惯性套路”——“极限施压”的浓厚色彩:9月20日之前美国公司仍然可以和字节跳动(当然,还有并未表露“卖意”的腾讯)谈并购,此举等于催促交易尽早完成(如果真有所谓“交易”的话),并借机打压交易可能的成交价。
 
第四,正如坊间所纷纷议论的,微软(一度甚至传闻包括苹果等各路“大财神”)所谓对TikTok的“并购传闻”,越来越被质疑为华尔街惯用的“借题发挥,炒作、哄抬自家持有股票价格,并利用杠杆牟取短线暴利”的“套路”,这显然也绝非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所愿见及。
 
警惕后续“金融大棒”
 
除印度以外,目前实际上并无任何国家对中国App实现某些中文口径所谓“全面封杀”,包括美国在内,舆情、民意也普遍质疑这样做的必要性、正确性,甚至动机。
 
但另一个更大的危险却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后续的“金融大棒”。
 
如前所述,8月6日特朗普和美国会的“组合拳”,实际针对的主要是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现实和潜在金融利益,这种做法并非孤立、偶然,且“杀伤范围”仍在扩散。
 
同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财政部有官员对媒体透露,有不知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已敦促政府在2022年1月前,将“在美上市且未能达到美国审计要求的中国公司”摘牌。此前特朗普曾要求包括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证交会主席克莱顿(Jay Clayton)在内的“关键顾问”起草一份报告,“就保护美国投资者免受中国公司所带来风险提出建议”。
 
如果后续“金融大棒”接二连三打出,中国在美现有及拟议上市公司恐需重新考虑自己的海外“借壳”、海外融资计划,中国有关部门也需尽快制订相应预案,切实保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正当权益。
 
 
 
被用稿单位删改掉一条大纲,所以哪怕没原创也硬着头皮发了。
 
 
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行政命令,规定以45天为宽限期,禁止任何美国公司和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以及微信的中国母公司腾讯进行任何交易。
 
其实尚不是“全面禁用”
 
正如法新社等海外众多权威传媒所解读的,这项听上去十分刺耳的行政命令,实际上并非如某些中文自媒体所言,是“全面禁用”TikTok和微信,而主要是针对金融交易领域的“动作”。
 
所谓“禁止任何交易”(一些中文译者翻译为“禁止任何商业往来”),是指禁止在“45天宽限期”之后(也即9月20日之后),任何美国公司再与字节跳动或腾讯接洽、实际实施参股、商业并购、重组等金融交易行为。
 
这一行政命令实际上是针对此前因美国官方在毫无证据情况下,单方面指责TikTok“侵害美国国家和个人安全”、“窃取美国个人信息并可能转交中国政府”,威胁TikTok在美生存,并引发字节跳动宣布“剥离在美业务”,触发“微软正考虑并购TikTok”等一系列后续事态,所采取的最新行动。
 
原本,特朗普在8月3日曾公开表示,可以接受“一家美国公司收购TikTok”,但令人震惊地要求“从中抽头”,引发包括美国在内、全球方方面面的质疑和指责;短短3天后,这位以善变著称的美国总统以一纸行政命令推翻了自己3天前的立场,从而在避免继续被揶揄为“让政府在商业并购中敲竹杠”的同时,几乎彻底断绝了字节跳动让TikTok在美国“换壳本地化”的念想。
 
而同时针对微信和腾讯,则是自2019年底、甚至更早以来一系列“暗流”的延续,借口相同,目的同样是限制微信在美国市场的应用普及,预防腾讯将微信国际版Wechat“借壳倒手”在美国“本地化”的可能性。
 
这一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此前“TikTok风波”的延续,但微信和腾讯成为被殃及的池鱼,也绝非偶然。
 
微信于2012年4月宣布开始全球化道路,同年7月宣布进入美国市场,并聘请了足球巨星梅西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在美国市场投入了不小的资源和精力。
 
但总体上看,微信(或确切说,其海外版本WeChat)在美国的推广并不算太成功。
 
2019年9月,美国数据统计服务商Statista公布了一份“全美最受欢迎社交App”报告,其中Facebook、Instagram和Facebook Messenger分别以90.0%、64.92%和56.97%的用户使用率名列前三,而WeChat的用户使用率只有可怜的0.79%——这是个什么概念?在这份排行榜上名列第10的Tumbir,用户使用率是8.96%。
 
由于使用习惯、文化传统、流行时尚等种种原因,微信在美国的使用圈子较为狭小,主要集中在华裔及需要和“华人或中国圈子”密切互动的群体内,而被国人所津津乐道的“移动支付功能”,微信固然可以和支付宝、Apple pay鼎足而三,但美国乃至整个北美却是“信用卡的天下”,主流支付方式是信用卡支付,移动支付本身“饼很小”,微信在这张小饼中份额再大,意义也相对有限,事实上美国通用微信/支付宝的商家虽多,却集中在亚洲游客、消费者云集的“窗口单位”。
 
将原本指向字节跳动的矛头同时针对微信和腾讯,是自2019年底、甚至更早以来一系列“暗流”的延续,借口相同,目的同样是限制微信在美国市场的应用普及,预防腾讯将微信国际版Wechat“借壳倒手”在美国“本地化”的可能性。
 
真正的“应用性限制”,是同样在8月6日,由美国参院全票通过的一项法案,规定禁止在任何政府发放给其工作人员、或国会议员的任何设备上下载、使用TikTok(尚不涉及微信),此前,自2019年底起,TikTok已先后被美国国务院、国土安全部、陆海军、共和党及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禁止使用(仅仅是禁止在公务设备和办工场合使用,而非全面封杀)。这项法案还需在众院通过,然后才能由总统签署,成为正式生效的法令。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险恶的美国政治空气和暗流汹涌的大选前氛围下,“抢先踢中国App一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的“政治时尚”,甚至“政治正确”:7月26日特朗普大选竞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Joe Biden)团队就以和特朗普如出一辙的口实,公开要求所有团队工作人员“必须将TikTok从工作及个人设备中全部删除”,因此TikTok在美国被“逐出官场设备”恐毫无悬念——微信会否同样如此,悬念倒是还有,但也未必很大。
 
真正的“应用性限制”,是同样在8月6日,由美国参院全票通过的一项法案,规定禁止在任何政府发放给其工作人员、或国会议员的任何设备上下载、使用TikTok(尚不涉及微信),此前,自2019年底起,TikTok已先后被美国国务院、国土安全部、陆海军、共和党及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禁止使用(仅仅是禁止在公务设备和办工场合使用,而非全面封杀)。这项法案还需在众院通过,然后才能由总统签署,成为正式生效的法令。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险恶的美国政治空气和暗流汹涌的大选前氛围下,“抢先踢中国App一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的“政治时尚”,甚至“政治正确”:7月26日特朗普大选竞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Joe Biden)团队就以和特朗普如出一辙的口实,公开要求所有团队工作人员“必须将TikTok从工作及个人设备中全部删除”,因此TikTok在美国被“逐出官场设备”恐毫无悬念——微信会否同样如此,悬念倒是还有,但也未必很大。
 
特朗普到底要干什么
 
特朗普之所以在“逼迫TikTok本地化”后不到3天,就采取了事实上几乎相当于“不许TikTok本地化”的新举措,是有其用意的。
 
首先,11月3日大选投票在即,当前自己选情和民调继续落后,特朗普希望通过不断“打劫”和释放“胜负手”,寻找能有效撬动支持率的“杠杆”。TikTok话题已引发高度关注,“通过妖魔化中国取悦基本盘”的做法此前也曾屡试不爽,此刻自然也何妨一试。
 
其次,尽管字节跳动不断强调“我们为美国创造上万本土就业机会”,但在特朗普及其团队眼里,它仍旧“非我族类”,不符合所谓“美国第一”(正如一些分析家一针见血指出的,特朗普及其部分追随者实际追求的是“美国唯一”,即只有美国可以得利,其他人都只能吃亏),因此只要有哪怕一点可能性,都要千方百计“修理”一下这些在他看来“占了美国便宜”的中国应用。
 
第三,在“TikTok本地化”问题上短短3天后的“始乱终弃”本身,一方面有洗刷“总统图财”非议之嫌,另一方面也带有特朗普另一“习惯性套路”——“极限施压”的浓厚色彩:9月20日之前美国公司仍然可以和字节跳动(当然,还有并未表露“卖意”的腾讯)谈并购,此举等于催促交易尽早完成(如果真有所谓“交易”的话),并借机打压交易可能的成交价。
 
第四,正如坊间所纷纷议论的,微软(一度甚至传闻包括苹果等各路“大财神”)所谓对TikTok的“并购传闻”,越来越被质疑为华尔街惯用的“借题发挥,炒作、哄抬自家持有股票价格,并利用杠杆牟取短线暴利”的“套路”,这显然也绝非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所愿见及。
 
警惕后续“金融大棒”
 
除印度以外,目前实际上并无任何国家对中国App实现某些中文口径所谓“全面封杀”,包括美国在内,舆情、民意也普遍质疑这样做的必要性、正确性,甚至动机。
 
但另一个更大的危险却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后续的“金融大棒”。
 
如前所述,8月6日特朗普和美国会的“组合拳”,实际针对的主要是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现实和潜在金融利益,这种做法并非孤立、偶然,且“杀伤范围”仍在扩散。
 
同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财政部有官员对媒体透露,有不知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已敦促政府在2022年1月前,将“在美上市且未能达到美国审计要求的中国公司”摘牌。此前特朗普曾要求包括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证交会主席克莱顿(Jay Clayton)在内的“关键顾问”起草一份报告,“就保护美国投资者免受中国公司所带来风险提出建议”。
 
如果后续“金融大棒”接二连三打出,中国在美现有及拟议上市公司恐需重新考虑自己的海外“借壳”、海外融资计划,中国有关部门也需尽快制订相应预案,切实保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正当权益。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