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0月2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20),在这份经济预测中,IMF预言2020年印度人均GDP将低于以贫困著称的邻国孟加拉国。

直到1971年才获得独立的孟加拉国当年几乎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直至五年前,自诩南亚盟主的印度,人均GDP也比孟加拉国高出约24%,但按照IMF上述预计,2020年孟加拉国人均GDP以美元计,将达到1889.97美元,略高于印度的1876.53美元。尽管2021年印度(2030.62美元)就将重新反超孟加拉国(1989.85美元),但这一脆弱的优势仅能维持3年,到2024年孟加拉国(2544.32美元)就将再次反超印度(2544.26美元),且这一次印度恐怕难以很快重新抢回“杆位”——2025年孟加拉国人均GDP预计为2756.10美元,而印度则将为2729.24美元。

对此一些印度国内批评者、尤其是支持反对党的学者讽刺称,莫迪(NarendraModi)政府动辄高唱“赶超中国”甚至“追赶工业化国家”的高调,结果非但离中国(同一预计认为2020年以美元计,中国人均GDP10839.43美元)原来越远,如今连斯里兰卡(同期预期人均3697.89美元)和孟加拉国也瞠乎其后,恐怕暂时只能在忝列全球贫困国家榜单TOP10的尼泊尔(同期预期人均1115.56美元)面前,抖一抖“南亚老大”的威风了。

对此亲政府的专家和官员,如前内阁首席经济顾问苏伯拉曼尼(ArvindSubramanian)等认为“这样对比不公平”,因为“印度出于更深远的战略考虑维持了本币低汇率”,主张“应该用不变价格和购买力平价(PPP)来衡量”。按照这个计算方式,2020年印度人均GDP为6284美元,比孟加拉国的5139美元高出一大截。

更有支持莫迪的观察家认为,印度的数据“看似难堪,实则更加健康而均衡”。如《每日星报》经济专题记者巴塔查尔亚(Pallab Bhattacharya)就认为,孟加拉国“畸形发展低端制造业和‘三来一补’”,且“牺牲工人收入和福利取悦外国投资者”,“即便获得高增长也不足为训且难以持久”,而印度“立足自力更生和高端产业,增长更为扎实”,“完全没必要妄自菲薄”。

对此一些头脑冷静的专家,如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巴苏(KaushikBasu)等指出,事实并非如“不足为训派”所言。

他们指出,孟加拉国近3年来经济一直以8%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过去10年的平均GDP增速也维持在6%以上,今明两年虽然受新冠(Covid-19)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预期仍能保持4%左右的稳定增速。与之相比,印度经济增速已连续4年下滑,IMF最新估计,2020-2021财年印度经济将出现10.3%的负增长,尽管2021年预计会出现8.8%的报复性反弹,但“滞涨”的大格局将很难根本扭转。值得一提的是,IMF的预测并不孤立,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India)也预言,2020-2021财年,印度经济将出现9.5%的负增长。

按照PPP计算,印度人均GDP的确仍比孟加拉国高出1000多美元,且这一数据同样来自IMF——但别忘了,2019年按PPP计算的印度人均GDP是孟加拉国的11倍,这仍然绝非一个值得印度自豪的数据对比组。

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孟加拉奇迹”的关键,在于选择了务实的经济发展道路。

孟加拉国充分利用周边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能转移的契机,认识到充足而廉价的劳力、悠久的棉纺织业基础和传统,是跻身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的希望所在,在短短10年间,该国吸引了大量海外纺织业“三来一补”投资,让孟加拉国迅速崛起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令服装业及配套服务业成为该国经济和财政收入第一、第二大支柱。

尽管诚如巴塔查尔亚等人所言,孟加拉国的高增速,的确是以低工资、高劳动强度为代价换来的,这些孟加拉国服装车间里的纺织工人,论个体收入难望印度班加罗尔IT代工精英之项背,但孟加拉国服装业及配套企业的员工,却数以百万、甚至数亿千万计,吸引着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力进入城市和工业领域,实现充分就业。巴塔查尔亚们津津乐道“高收入印度员工不菲的购买力远胜每月只能挣仨瓜俩枣的孟加拉纺织工”,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孟加拉国纺织工及其家属所占人口比重,远远超过印度“骄傲的高收入者”,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迅速增长,其长远趋势,就是孟加拉国贫富差距不断缩小,而印度却不断扩大——更值得一提的是,纺织、服装和服务业吸收了大量孟加拉国女性就业,极大提高了女性在孟加拉国社会的地位,与之相比,曾几何时在妇女权益方面和孟加拉国“难兄难弟、半斤八两”的印度,说“进步有限”恐怕都是客气的,所谓“更健康、更均衡的印度”,又从何说起?

一些国际观察家指出,尽管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泛起,但贸易全球化、市场开放和寻求国际分工中适当位置,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仍然是寻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孟加拉国正是遵循这一法门,同包括中、美、日、欧等各大经济体均衡发展双边经贸关系,才获得了理想的经济发展环境;与之相反,印度近年来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口号越喊越响,在自身工业和科技基础薄弱前提下盲目强调“自力更生”,对外资、外国产品百般排斥,甚至连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时代的“不要洋货”(swadeshi)口号也沉渣泛起,即便新冠疫情发作前,其经济增速已连续下挫三年,当疫情来袭、当局应对又捉襟见肘,经济自然雪上加霜。

还应看到,孟加拉国决策者已经认识到,人口(目前高达1.6亿)是双刃剑,少了不行,但始终维持高增速,势必会拖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指数,因此已通过各种宣传和措施,在近年来有效、明显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与之相比,印度在这方面非但后知后觉,甚至在莫迪“当家”后,执政的人民党“外围”纷纷高唱“人口是天赐”的赞歌,将“印度很快会在人口总数上超过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当作特大喜讯宣传、称颂,此消彼长,对两国经济增长前景,势必构成不同的影响。

诚如许多印度有识之士所言,罔顾冷峻现实,继续不切实际地搞“跨越式发展”,让经济增长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农村人口无关,继续穷兵黩武、四面出击,继续沉醉在各种迂阔无当的“传统”和“改革”中,并通过不断修改数据和统计口径,维持“南亚老大”的虚体面,印度经济将不仅输掉今天,更可能输掉明天、后天。

一些观察家,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Institute ofSouth Asian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所长莫汉(C. Raja Mohan),孟加拉国“即便真的实现经济奇迹,对印度也是大好事”,理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拉近,将促使孟加拉国等更乐于与印度融合,从而推动印度所倡导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更快成形”,这显然又是典型的“印度式”一厢情愿:既然孟加拉国迄今所获得的经济成就,并非和印度“一体化”、相反,是和印度保持“差异化”才获得,那么,他们凭什么要和已被反超的印度,分享自己千百万流水线工人用低薪、长工时和高强度工作所换来的成功果实,凭什么?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