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让双方说话 请专业登场

 

北大物理学院教授钱思进指控其前硕士研究生胡震涉嫌本科毕业论文抄袭一事,在舆论、网络的关注下,业已成为公众性话题,许多评论者,包括时评人士和普通民众,围绕“抄袭和学术造假应该怎么办”进行了热烈讨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讨论之初,议论者所看到的信息,是远不够充分的,基本上只有钱思进教授的简略陈述,和川大物理学院不完整的辩解,钱教授虽表示“有实证细节”,但最初并未公开罗列,而另一个最重要的当事人——胡震先生,在最初的讨论中始终未曾露面发言。

论文抄袭和学术造假理应严惩,这本是毫不含糊的大是大非问题。众所周知,抄袭风、造假风,是当今困扰中国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学术界的痼疾顽症,严重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学术氛围和声誉,以及社会风气。不仅如此,造假风早已渗透中国社会许多领域,动摇着社会道德和诚信的基础。正因如此,第一眼看到“论文抄袭”、“学术造假”的指控,人们往往本能地联想到道德、诚信、社会风气等各种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并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急欲就这个道德问题发表意见。

然而抄袭、造假固然是道德问题、社会问题,但就物理学或其它自然科学学科而言,什么算抄袭,那些算造假,却首先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术问题,专业问题。正如一些专业人士在一开始就指出的,在许多自然科学的学位研读中,论文引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何谓抄袭,何谓正常使用,其标准是相当缜密而专业的,并不能泛泛而论,更不可只凭一面之辞定案。让两位当事人——钱思进教授和胡震先生在同等的平台下,得到相同的说话机会,把彼此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摊出来,让舆论、公众得以在完整信息链和双方陈词的基础上,更全面地审视这桩“抄袭”、“造假”公案,从而避免判断的错误和议论的偏差。这在当今网络时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旦立论的根基有问题,后续影响往往很难约束和收拾。

我们看到,在事态变成公众性事件后,胡震先生已开始尝试为自己辩护,并在网络和部分媒体得到了一些说话的机会。与之相对应的,是钱思进教授也陆续公布了其早先声称的“证据”和“细节”,应该说,事态正向着“双方都可以说话”、“大家都可以围观”的良好方向发展。

但必须看到,这桩公案本身具有相当的学术性、专业性,从目前双方所罗列的证据、说法看,对于多数围观者、评论者而言,要辨明话题、判断是非,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术业有专攻,对于分科越来越趋于细化的当代自然科学领域,“隔行如隔山”的问题就更突出。对于此,笔者衷心期望两位当事人能顾及公众的阅读、理解能力,尽可能深入浅出地作诠释和阐述,也希望围观者能先静下心来把双方披露的细节多研究、多观察,思考、议论和探讨,则应建立在对细节的充分吸收、观察基础上。从这点上讲,包括笔者在内,最初参与讨论的许多人,都失之于急了。

道德层面的问题,当然可以由道德、社会来审视、仲裁,但既然这首先是个学术问题、专业问题,那就应尽快敦请学术、专业出场。事到如今,“状纸”其实已经递上去很久,有关方面原本希望低调、内部解决的初衷不论有多少客观合理性,也已变得不合时宜,请中立、专业(如果可能也可引进无利害关系的外籍专家参与)机构和专家对这桩“抄袭”、“造假”学术官司进行科学的、纯专业的审查,并给出权威性的意见,才是了解这段“学术官司”的“专用钥匙”。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