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叙利亚:巴沙尔的孤独

 

11月15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曾援引叙利亚温和反对派人士的评论称,巴沙尔之所以在阿盟13日作出4天内中止叙利亚成员国资格的决定表现出极大愤怒,甚至不顾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规定的“各国间相互确保外交官在从事外交任务过程中不受迫害、不受法律制裁”条文,坐视政府支持者冲击多国使馆而置之不理,是因为阿盟的决定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或者干脆说,就算他料到表决结果,也万没想到22个阿盟成员国中,投赞成票的竟有18个之多。

即便一手促成这一决议的卡塔尔代表、外长本.贾西姆也坦言,作为阿拉伯前线国家,叙利亚对阿盟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作出暂停其成员国资格的决定是“痛苦”的。从第一次到第四次中东战争,叙利亚每次都站在阿以对抗的最前线,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人员损失,和戈兰高地被以色列长期占据的巨大代价。正因为此,自3月国内乱局开始后,巴沙尔一直自信地认定,就算他被全世界抛弃,阿拉伯兄弟也会不离不弃。事实上,阿盟也的确一直扮演着斡旋者、调停者的角色,一方面说服巴沙尔停止镇压,实行改革,另一方面劝反对派参加政治对话。

然而阿盟的主导者——海合会六国不论在教派、政体还是意识形态上,都和秉持阿拉伯社会复兴主义的阿萨德政权貌合神离,虽有过不少合作,但彼此间缺乏“真情实感”;两伊战争中,海合会各国都支持伊拉克,惟独叙利亚支持伊朗;海湾战争中双方总算站在同一战壕,但战后在黎巴嫩真主党等问题上彼此再度交恶。可以说,海合会国家对信奉什叶派阿拉维特教派、实行世俗主义的阿萨德王朝素无好感,相反,却和阿萨德父子铁腕镇压的反对派主体——“逊尼铁三角”信奉同样的逊尼派瓦哈比教派,在巴沙尔大开杀戒、国际社会侧目而视的背景下,倘不是看在“前线国家”的份上,尤其在巴以因“入联”问题对立的大背景下投鼠忌器,阿盟恐怕不会等到11月13日才对叙利亚动手。巴沙尔在这一问题上错估形势,只能注定忍受孤独。

10月4日的联合国安理会谴责叙利亚决议草案,投下反对票的尚有中、俄两个常任理事国,但11月13日阿盟决议出台后,中国却迅速作出了支持阿盟决议,敦促叙利亚履行阿盟倡议的反应,令一些国外观察家感到惊讶。事实上,在不关乎重大国家战略利益的前提下,中国政府的传统立场,一向是支持事发地的“权威性意见”,对于叙利亚局势,阿盟显然就是这样的“权威性意见”,此前阿盟的态度是倾向于调解,中方的意见与之相应;如今阿盟改取施压立场,中方的立场自也会随“权威性意见”而改变。无论如何,这本不应“意外”的“意外”,令大马士革更加形孤影只。

尽管冷静下来的巴沙尔对支持者袭击外国使馆的狂潮紧急叫停,但相关各国已纷纷召回大使,更多的国际制裁、更大的压力将纷至沓来。连对叙利亚最温和的阿拉伯领袖之一、约旦国王阿卜杜拉都开始呼吁他下台,阿萨德王朝的孤独可想而知。如今他正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了。

当然他还不至于孤独到底:形同卫星国的黎巴嫩投了反对票,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慑于其兵威,恐只能站在他的一边;俄罗斯几乎是阿盟决议出台后,世界大国中唯一表示不满和批评的。俄罗斯在叙利亚有重大战略利益,叙利亚港口塔尔图斯曾是前苏联在地中海最早的军事基地,也是如今俄罗斯唯一的海外军事基地,是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地中海乃至印度洋活动的唯一支撑点,叙利亚是渴望“温暖海洋”的俄罗斯所绝不甘放弃的要点,也是俄在中东唯一像样的盟国,在普京强势回归的当下,俄罗斯恐将出于自身利益,硬着头皮对大马士革力挺到底。这或许能令叙利亚再次逃过联合国安理会的谴责、制裁决议,却无法改变阿萨德政权的孤独面貌。

从最新消息看,受到鼓舞的反对派开始更大胆地挑战巴沙尔权威,而巴沙尔也采取了更强硬的镇压手段。阿盟决议排除了包括“禁飞区”等外国军事干预的可能性,而欧美各国暂时也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反对派在叙利亚境内始终难以形成巩固据点,更让可能的外来干预变得难以下足。或许,巴沙尔将陷入“愈疯狂愈孤独,愈孤独愈疯狂”的怪圈,不知何时方是了局。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