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战略:亚太将“增兵”么?
当地时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战略报告,在这份新报告中,奥巴马宣布美军处于10年战争后的“过渡时期”,虽将继续维持全球存在,但将“不得不在更少预算下继续运转”,并转而用“灵活、弹性”策略,准备应付不可预知的威胁。
在当天的讲话中,奥巴马表示,美军将“继续维持军事优先策略”,对重点地区、领域“适当倾斜”,并指出重点地区包括亚太和北约,重点领域则包括情报、侦查、巡逻、反恐、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在对方拒绝美军进入环境下的作战能力”等。一些观察家据此认为,这表明,美国新军事战略,将是“欧洲减兵,亚太增兵”的战略。
事实果真如此么?
从奥巴马报告全文不难看出,这实际上是一份“省费减兵”的计划,根据计划,美国未来10年军费开支将减少4870亿美元,这项削减已为国防部所同意,而“全面削减计划”总额则高达1万亿美元,这是美国为压缩庞大预算赤字、削减联邦债务而作的全盘削赤计划之关键一步,如果国会批准,将从2013年1月开始实施。
正如奥巴马在报告中所言,美国结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将导致18万名美军官兵必须精简或挪作他用。美军在这两场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战争中都获得单独编列预算的权限,如今战争结束,如继续维持目前常备兵规模,则势必挤占日常军事预算,在预算总额削减的背景下,这将意味着关键装备投入的减少。针对此,压缩海外驻军,减少常备兵尤其陆军数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由于欧洲相对平静,而二战后遗存的军事基地、常备兵数量较多,而陆军重装部队被认为是占用人员编制和资源最多、对美国安全作用却最小的兵种,自克林顿时代以来就一直是压缩的重点。按照美方分析家的预测,新战略实施后,陆军将从57万削减到49万,海军陆战队也将有较大幅度削减,而对保护美国本土安全、维持全球军事干预能力至关重要的海、空军,削减的幅度将相对较小。
在“大削减”的背景下,美国对亚太的“重点军事投入”并非总量的大幅增加,而只能是“少裁”,并辅之以侧重点的调整。自冷战后至今,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总兵力并无大变化,在远东一线的三军兵力始终维持在10万人左右,在日本维持着海军1个航母编队、空军1个航空队和陆战队一个远征队,总计3.5万兵力,在韩国维持陆军第8军等总计3.34万兵力,在其它战区削减、收缩成常态的背景下,始终维持兵力大体稳定本身就是“强化投入”,而装备的改进(如驻日航母由常规型更换为核动力)和盟国军力的增强则让战斗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早在新战略公布之前,美军已开始调整亚太军力部署结构,将部分原本驻扎在日本等一线地区的兵力、基地适度后撤至关岛、澳大利亚等地,以加强纵深部署,提高远东军事设施的安全性和抗击打能力,去年底高调宣布在北澳大利亚驻军就是一例。
此外,海、空军成为裁军的受益者,客观上也有利于美军侧重在亚太的活动能力,因为海、空军本就具备全球机动能力,而亚太则在紧缩中保留了相对更多的陆军驻军和前、后方基地。
由此可见,新战略并不意味着美军“增兵亚太”,更不是所谓“重返远东”,事实上美军在远东从未“离去”且始终强大,无所谓“重返”,而所谓“加强投入”,实则是别处多减、亚太少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