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FBI的“十大通缉犯”

 

去年“五一”,策划发动“9.11”恐怖袭击案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国特种部队袭击击毙,近1年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宣布,将本.拉登从FBI“十大通缉犯”榜单中除名,并以30岁的前私立学校教师、涉嫌拍摄儿童色情照片的埃里克.贾斯丁.托特取而代之。

FBI这个“十大通缉犯”是怎么回事?拉登明明死了1年,为何到现在才从榜单上“一笔勾销”?区区一个拍“儿童黄片”的前教师,何以在这项“排行榜”上“有面子”和臭名昭著、一度令天下人谈虎色变的本.拉登平起平坐?

说起这份榜单来,话可就长了。

1949年,美国举行了一次公开的“打击严重犯罪讨论会”,在会上,当时的FBI局长约翰.胡佛和美国合众国际社总编威廉姆.金赛.哈特金森进行了一次饶有兴趣的深入讨论,探讨如何最有效地通缉和逮捕那些“最难捕捉的重要嫌犯”,两人在讨论中达成共识,认为应以FBI的名义发布一份“重要通缉犯榜单”,并通过各主要传媒广为传播散布,从而使得全社会遍布监督、寻找通缉犯的耳目,令追捕这些大案要犯的工作变得更容易,更有社会基础。

合众国际社随后将这番对话整理成文发表,并授权各传媒广泛转载,引发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FBI从媒体、社会的热烈反应中认识到,发布“重要通缉犯榜单”的确可以起到调动社会资源,增广自身耳目搜索范围的作用,能有效弥补执法资源不足的缺陷,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捕捉到危险的逃犯。

1950年3月14日,第一份“FBI重要通缉犯榜单”形成并向媒体和公众散布,这份榜单上共有10人,都是当时公认最危险、最神秘、最难找到的重要通缉犯。其实这些通缉犯中不少早就在通缉行列,当时联邦调查局习惯将逃犯名单写在一个记录本上,第一页共写10人,都是“大人物”,早在1949年2月7日,《华盛顿每日新闻》就披露过这个记录本,并称之为“FBI的十大通缉犯名单”,50年的这份只不过将这种名单公开化、正式化了。自此后,“十大通缉犯”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份榜单上的名字都是10个,甚至“FBI十大通缉犯”最终取代“重要通缉犯榜单”,成为这份榜单的通用名称。尽管如此,事实上这份榜单的“上榜”标准是“对社会构成巨大、特别危险”,因此偶尔“十大通缉犯”榜单上会有11个名字。但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自1950年至今62年间,“多一个名字”的情况如凤毛麟角,且即便实际上榜单上有11个名字,FBI还是习惯性称之为“十大通缉犯榜单”,到目前为止,这个榜单还从未出现过同时有12或更多名字在列的例子。

十大通缉犯榜单的发布权,归属于FBI下属的刑事调查部(CID),而这些上榜者的“脱颖而出”,需“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一番复杂、缜密的筛选。按程序,FBI下属56个办公室都有权力和义务提出自己的“推荐人选”,这份名单将经过CID的审查,由FBI下属公共事务办公室向总部提交建议,FBI总监亲自批准,再交由CID正式发布。这个过程冗长繁琐,经常会出现通缉犯早已落网,其大名却仍迟迟不见从榜单上摘下“让贤”的怪现象,前文提到,拉登死后1年才下榜,奥妙正在于此。

十大通缉犯榜单通常会在媒体上发布,并长期持续地张贴在各种公共场合,如邮局和大超市的公告栏,就是FBI最喜欢张贴这份榜单的地方。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做法的收效是很大的,据FBI自己的资料,自1950年至今,“有幸”上榜的通缉犯共计495人,其中落网465人,被剔除6人,在逃仅24人。在落网的465人中,有153人系公众帮助下抓获,还有数目不详的通缉犯因惧怕榜单的社会效应而被迫自首,或在情绪紧张下路出马脚而被捕。

第一份FBI重要通缉犯榜单上排名“编号1”的通缉犯,是惯犯托马斯.詹姆斯.霍顿,此人20年代就因抢劫列车上邮件被定罪,两次被抓又两次越狱,并在最后一次脱逃后枪杀了妻子和两名兄弟。这位“FBI第一号通缉犯”的大名登上榜单,并被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报纸转载,一个读者在阅读榜单时偶然发现霍顿行踪,并即刻报告给FBI,根据这一线索,美国警方在1951年6月23日在俄勒冈州比弗顿将他抓捕归案。他并非首份“十大通缉犯榜单”中落网最快的:编号3的珠宝抢劫、爆炸制造和谋杀同伙嫌犯威廉.内比斯特在1950年3月16日上榜,两天后即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被捕,同样是因为有人先看见榜单,然后发现他就是榜单上的嫌犯。

迄今为止,通缉时间最久的是编号386的维克托.曼努埃尔.热雷拉,此人在1983年涉嫌武装抢劫富国银行运钞车约700万美元,并向两名保安注射不明药物致死,于1984年5月14日上榜,至今已历近28年,一直逍遥法外;通缉时间最短的则是比利.奥斯汀比科,这名背负两项一级谋杀和多项银行抢劫重案的嫌犯1969年1月8日上榜,两小时后就在华盛顿特区密西西比大道一间寓所的阁楼上被捕,因为此人自作聪明地以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躲在最后一次作案现场的附近,结果被一名曾遭他抢劫银行办事处的职员认出。

如果某名嫌犯上榜60年仍未被抓获,他很可能会在一番繁琐手续后被“摘牌”,理由是他要么已经去世,要么不足以再构成对社会的威胁。迄今因这一原因被“摘牌”的通缉犯共有6名:编号14的弗雷德里克.J.特鲁托、编号36的詹姆斯.艾迪.迪格斯、编号78的大卫.丹尼尔.基冈、编号97的尤金.弗朗西斯.纽曼、编号107的安杰洛.路易吉.佩罗、编号112的埃德温.桑福德.加里森。下一个有望因“60年大限”期满而“摘牌”的,是1965年起上榜的约翰.威廉.克鲁泽,他将在2015年1月7日“满限”——前提是在此之前不被抓获。

本.拉登被“摘牌”后,一些国内传媒将之称为“前FBI头号通缉犯”,甚至有媒体称取而代之的托特称为新的“头牌”,这些都不准确。多年以来,FBI十大通缉犯榜单上排名第一的,始终是一直在逃的热雷拉,拉登在被“摘牌”前排名第三,编号456,而托特将排名新排行榜的第10,也就是榜尾。这是因为FBI的这份榜单是根据通缉编号来排列的,编号越小,表明此人被通缉时间越长,资格自然也越老,编号495的托特是目前最大编号拥有者,自然也只能忝列孙山之位了。

FBI十大通缉犯排行榜从诞生至今已历大半个世纪,期间改变很多,如自1991年起,FBI沿用很久的手写记录本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脑输入;早期逃犯统计编号多有重复,被抓获的逃犯,其编号有时会被用于新的上榜者,如今则是编号和通缉犯一一对应,即便抓获,编号也从此不再使用,甚至此前重复的编号也被重新整理,并赋予不重复的流水号。如今,尽管传统的张贴法仍在沿用,但FBI更多依赖互联网进行信息沟通传递。

通缉令俗称“悬赏捉拿”,照理赏金应很丰厚,但实际上并不然:目前在榜诸人中,除了热雷拉因久抓不得,FBI拍出100万美元悬赏外,其它诸人最高奖金只有10万美元。刚刚“下榜”的本.拉登曾号称被悬赏5200万美元,但其中5000万美元系美国国务院埋单,另外200万则是航空运输协会和国际飞行员协会的悬赏。

由于和本.拉登同样的理由,编号458的前黑帮老大、被悬赏过200万美元的詹姆斯.约瑟夫.巴格,此人去年6月2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妮卡被捕,如果他的下榜流程效率和拉登差不多,估计离“摘牌”也快了。

剩下的8人中,包括贩毒、谋杀、越狱、有组织犯罪等等。和许多人所想象的不一样,恐怖头目登上这份榜单的并不多,他们大多被列入另一份专门的“FBI恐怖危险分子榜单”。这是因为FBI十大通缉犯榜单所罗列的,是对美国社会构成最大危险的罪犯,正因如此,看似不过是个“倒腾毛片的”托特居然可以堂皇上榜,和本.拉登同列,因为在FBI看来,摧残未成年人,毒害美国社会,其危险性不亚于制造“9.11”大案。在北美,恋童癖、制作和传播未成年人参与的色情音像制品,是很严重的罪行,美国、加拿大等对此的打击不遗余力,重视和投入程度绝不亚于反毒。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美国社会对金融诈骗等经济类犯罪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针对这类非暴力性质犯罪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这同样体现在FBI的这份十大通缉犯排行榜上。在这份传统上挤满杀人越货者的榜单上,已出现了多名涉嫌洗钱和设置庞氏骗局进行金融诈骗者的身影,许多观察家预言,未来这类非暴力犯罪者还会更多出现在这张榜单上。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