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叙利亚胡拉镇发生针对平民的屠杀,据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挪威将军罗伯特.莫德称,在这次屠杀中有至少108人死亡,近300人受伤,死亡者中据称包括49名儿童和7名妇女。
究竟是谁做了这些严重违反国际法的暴行?
叙利亚反对派和部分欧美政府认定是大马士革当局的责任,但叙利亚政府则矢口否认,5月27日,叙利亚外交部发言人吉拉德.马克迪西将事件责任归咎于“恐怖分子所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给出了模棱两可的证词,一方面表示现场有坦克装甲车辆行动痕迹,并“可能有坦克炮弹引爆”,另一方面又称许多受害者是被刀具杀死。同日安理会一致通过媒体声明,对胡拉惨案肇事者提出强烈谴责,要求叙利亚政府“立即停止使用重武器”、“立即从发生冲突的居民区撤出军队和重武器”,但声明并未确认事件责任者,而只是泛泛地要求“所有各方”停止针对平民的暴力。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鲁伯特.科尔维尔5月29日称,胡拉惨案的108名受害者中,死因为火炮或坦克攻击的不到20人,大多数人是被“处决”的,当地逊尼派居民称,这些人是在两次事件中被亲政府民兵组织“查比拉”杀死的,但科尔维尔以安全为由拒绝透露信息来源,并称希望将有一个关于胡拉事件的详细调查报告。28日匆匆抵达大马士革的叙利亚和平调解人、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事件表示“震惊”,认为此事将进一步危及和平进程,表示“一手造成惨案者应承担责任”,但并未直接指明究竟谁该负责。
事件发生后,美、英、法、德等国迅速宣布驱逐叙利亚外交官,并将惨案责任归咎于大马士革当局——尽管无法直接说“巴沙尔策划实施了屠杀”,但言下之意是“倘若巴沙尔肯下台便不会有屠杀”。很明显,正如此前类似事件发生后上述国家的反应一样,它们试图借此加大对巴沙尔的压力,迫使其下台——或至少逼迫其从居民点撤军,并同意军队和亲政府民兵“克制”;安南尽管并未将事件责任归咎于大马士革当局,却同样试图借胡拉事件说服巴沙尔“采取大胆步骤”制止暴力,包括让政府军和亲政府民兵从居民区撤军并停止使用武器,目的是借此“激活”奄奄一息的安南和平倡议。
对于大马士革当局而言,胡拉事件必然导致国际压力的进一步增强,且几乎必定伴随着更严厉的制裁,和部分国际势力对反对派更露骨、更直接的帮助,因此抵触和抵制几乎是必然的。在巴沙尔一方看来,既然直到今天还拿不出政府参与屠杀的证据,安理会媒体声明和安南要求“政府军和亲政府民兵必须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从居民区撤军和保持最大克制”,就显得“蛮不讲理”,尤其是亲政府的阿拉维特派民兵,在叙利亚冲突越来越明显表现出教派血腥仇杀特质的今天,让他们“住手”,在他们听来不啻叫他们“坐以待毙”,言者殷殷,听者藐藐,几乎是注定会发生的。正因如此,事发后巴沙尔当局表现强硬,拒绝在“真相未明”时继续让步或“放弃自卫权”,针对唯一发出“不排除动武”威胁的法国,叙利亚采取了“以驱逐大使对驱逐大使”的报复措施。
对于反对派而言,他们所希望的,是通过此次事件,再次喊响此前已有些沉寂的诉求,包括直接把叙利亚当局定位为“罪魁祸首”、用国际武力确保“人道走廊”和“安全区”,甚至直接军援、直接外来军事干预,等等,“叙利亚全国委员会”负责人加里温声称,只要联合国“仍不作为”,就“让安南倡议见鬼”,一些反对派中的激进派人士已公开呼吁“不必顾忌安南倡议”、“拿起武器”,正表明了反对派这种急切心理。
然而欧美各国对动武却并无多少积极性。
5月29日晚,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法国电视二台发表讲话,一方面称“应努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叙利亚问题”,另一方面又称“不排除军事选项”,似乎在延续萨科奇的外交惯性,但就在他发表这番讲话前仅仅几分钟,美国白宫表示,此时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是“不适当”的。正如法国欧洲一台所评论的,奥朗德的表态是“纯粹政治姿态”,因为他给军事干预设置了“国际社会一致”和“联合国授权”两大先决条件,并称“当务之急是说服俄中两国”,而他3天前刚会晤过普京,明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更何况,他几乎立即发现,自己的表态在华盛顿曲高和寡。
事实上处于选战期的美国早早摆出“不直接干预”的姿态,英国调门最高却有心无力,法国刚刚换届,奥朗德和社会党人对海外干预素无兴趣,此次“不排除”表态毋宁看成缺乏外交经验的他一次不大不小的“外交乌龙”,而“海合会”和土耳其等对军事干预更有兴趣各方的意图,随着事态发展和时间推进越来越受到怀疑,这些都让反对派的直接军事干预要求难以被满足。此次发出最激烈言论的加里温,血案发生前夕已被“全国委员会”罢免,而被罢免的原因之一,正是国际社会和国内少数教派对其表现出的原教旨、好战和独断专行感到不安。道理是明摆着的,当具有逊尼派瓦哈比教派和兄弟会背景的加利温高呼“拿起武器”时,和该教派有世仇的亲政府什叶派阿拉维特派民兵又怎可能“保持最大程度克制”和“放弃武力”?反对派组织全国协调委员会就不赞成全国委员会的原教旨主义和暴力色彩,认为“民主和世俗”才是叙利亚全体民众的利益所在,并认为应全力支持安南倡议,“知难而进”,并积极争取中国和俄罗斯的共识。
5月30日,俄罗斯官方表示,叙利亚局势恶化“双方都有责任”,反对借胡拉事件扩大制裁或逼迫巴沙尔下台,这表明胡拉事件并未改变围绕叙利亚问题,各国间的一贯分歧。法国《新观察家报》文章指出,部分激进反政府武装习惯于每逢联合国开会或安南到访前夕发动武装行动,以吸引国际关注,表明自己存在,甚至故意挑衅,用“苦肉计”吸引镇压,以证明其对阿萨德当局指责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欧美对反对派的支持是三心二意的,而俄罗斯对大马士革当局的支持却是全心全意的,日前俄罗斯和叙利亚正洽谈“自由贸易区”,如果实现,叙利亚因制裁而丧失的旅游、出口业利润,很可能从俄叙交易中得到补偿,此举将鼓励巴沙尔继续坚持,因为他会想“看,我们并不需要欧美”。
这一切都表明,叙利亚政治僵局注定将持续拖下去,因胡拉血案而被各方唾弃为“死亡倡议”的安南和平倡议还会再被勉为其难地扶起来,因为在目前,不论叙利亚国内冲突各方,还是国际社会,都严重缺乏互信和共识,安南倡议的六点,是唯一可以让各方都说一声“同意”的东西——哪怕这声“同意”是多么的言不由衷。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