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朝鲜的核家当与核心思

“天安舰事件”的喧嚷,和金正日密访中国的风波尚未平息,5月12日,朝鲜《劳动新闻》突然发布消息称,朝鲜“自主掌握”了核聚变技术,并着意强调该技术是用于“能源生产”的。

消息传出,震惊者有之,愤怒者有之,不信者更大有人在。神秘的朝鲜,究竟有怎样的核家当与核心思?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称,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朝鲜已在苏联帮助下开展核研究,60年代中期即建成了宁边核试验基地,一座800千瓦的小型核反应堆开始试运转,用于少量提炼核材料、培训人员和积累经验,其起步并不比中国晚,进展也不算很慢。当时的朝鲜不论军事装备还是工业化水平,在远东都处于领先程度,比韩国、中国,甚至日本都要超前,又有苏联这样强大的后盾,取得如此进展不足为奇。当时朝鲜半岛实际上仍处于战争停火状态,而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欧洲成为东西方对峙的主战场,朝鲜的核进展并未引起国际社会过多的关注。

1980年,朝鲜在宁边动工建设5兆瓦核反应堆,公开的用途是发电。这种反应堆属于第一代石墨反应堆,安全性差,发电效率低,曾酿成著名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但堆芯可以提炼核弹材料之一——钚239,因此开始引起国际社会“朝鲜在发展核武器”的猜测。但这种猜测当时遭到朝鲜官方的严词反驳,为打消疑虑,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然而当1987年,5兆瓦堆建成后,朝鲜却拒绝按照条约要求,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

从7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关注朝鲜核项目的进展,1988年第一次指责朝鲜有意发展核武器,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逐步卸下在欧洲的核对抗包袱,开始有余力关注朝鲜半岛核问题,抓住朝鲜拒绝国际核查的小辫子穷追猛打,并公开宣称,朝鲜已有能力制造2-3枚钚弹。

对此当时执政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一概予以否认,死咬住“发电用途”不放,面对国际压力,朝鲜于1992年允诺接受国际核查,并在随后两年间共接受6次核查,但美国不依不饶,认为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核查只具有象征意义,要求朝鲜接受“常态化、不间断的核监控”。

对于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朝鲜最初采取了硬顶的策略,并因此于1994年5月30日受到联合国安理会就此问题的第一次国际制裁。

面对僵局,部分国际社会人士,如美国前总统卡特和一些日、韩政治家、企业家提出,采用另一种和平思路,协商解决问题,当年6月,卡特访问平壤,和朝鲜达成《朝核问题框架协定》,根据协定,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在宁边核设施安装监控设备,朝鲜不经允许不得拆卸这些设备,也不得启动已被封存的设施,作为回报,美、日、韩将提供资金、技术,无偿帮助朝鲜建造两座轻水核反应堆,这种新一代核反应堆安全、发电效率高,但无法制造武器级核材料,在核反应堆建成前,美、日、韩将向朝鲜提供发电用重油作为补偿。

这一协定落实的前提,是朝鲜坚持“发展核能力只是为了发电”的既定说法,和韩国、日本有关方面乐意提供资金换取朝鲜不发展核武器,在当时,日本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换取朝鲜积极解决失踪日本人问题,而韩国社会主张“对北亲善”的声音也较响亮,因此计划得以顺利出笼。

然而当年7月8日,即卡特访朝后不到一个月,金日成去世,金正日上台,朝鲜进入所谓“三年国丧”期间,对外交流出现停滞,而日、韩等方对高达45亿美元的轻水堆资金缺口由谁填补争议不绝,重油补偿也经常断档,使问题变得复杂化。

在一段时间的扯皮和交涉之后,朝鲜和美国首次进行了高级官员互访,2002年8月,第一座轻水堆在平壤奠基,国际社会一度认为,朝鲜核问题已经解决。

但就在两个月后,美国侦察机发现,朝鲜不但仍继续核计划,而且正就第一次核试验做最后准备,随即在2002年10月派遣特使凯利访朝,要求朝鲜停止核计划,否则美国将中止援助,朝鲜则宣称,如果美国中止援助,朝鲜将“有权开发核武器”。当年12月,美国中止对朝鲜提供重油,而朝鲜以此为由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仍承诺不发展核武器。

2003年4月,中国倡议召开中、美、日、俄、朝、韩六方会谈,以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得到各方响应,当年8月27日第一轮会谈召开,并在2004年6月第3轮会谈后发布了一项主席声明,各方承诺“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然而仅过了10个月,朝鲜突然宣布拥有核武器,并在2006年10月9日,于舞水端里引爆了一枚800吨当量的小型核弹头,六方会谈就此陷入停顿。此后原本倾向于“阳光政策”,主张对北方和解的韩国开始逐渐转向对朝强硬,而其它各方对朝鲜的立场也变得微妙起来。

在国际社会强大压力下,朝鲜在当年9月底宣布重返六方会谈,但提出了新的要价,要求国际社会给予更多援助,以换取朝鲜“去核化”,遭到美方拒绝,当年10月14日,在各成员国一致赞同的前提下,安理会通过谴责朝鲜核试验、并对朝鲜实施相关制裁的1718号决议,当年12月,美国以朝鲜涉嫌制造美元伪钞为由加强对朝制裁,朝鲜则以“不解除制裁就不参加六方会谈”的口实宣布退出六方会谈。

在各方斡旋和努力下,2007年7月14日,朝鲜宣布关闭宁边核设施,接受国际核查,当年9月,重返六方会谈,并通过“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再次确立“去核化”目标,作为回报,2008年6月,美国在朝鲜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相关清单后,将朝鲜从“流氓国家”名单上除名,解除“敌国贸易法”中相关制裁条款,同时恢复向朝鲜援助重油。

就在国际社会再度松了一口气之际,2009年4月,朝鲜宣称“发射通讯卫星”,发射了一枚越过日本上空的运载火箭,这被认为是洲际弹道导弹实验而遭到美、日等国强烈谴责,13日,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要求朝鲜停止类似违背1718号决议的行为,朝鲜外务省以此为由,在第二天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不久后重启核反应堆,责令国际核查人员离境,5月25日,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

6月12日,安理会通过1874号决议,对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给予“最严厉谴责”,并加强对朝制裁,授权国际社会拦截朝鲜可疑船只和飞机。

纵观朝鲜核问题的历史,不难看出,在金日成时代,朝鲜始终否认自己在发展核武器,而到了金正日时代,则不断反复,时而承认,时而否认,时而强调“去核”,时而又再度挥舞核大棒。

朝鲜的“核胃口”其实一目了然:首先,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被南方反超并不断拉远差距,且追赶无望的情况下,希望靠一招鲜的“撒手锏”维持对抗的平衡,确保自身的安全;其次,在国内经济陷入死局、民生状况不断恶化的局面下,希望借助国际社会对核武器的恐惧和关注,在东亚各大国间翻云覆雨,换取更多的援助;第三,希望通过“核变奏”达到跳过中国、直接和美国媾和,依靠美国的条约确保自身安全的目的。由于国际社会对朝鲜核能力的评价不高,加上朝鲜屡屡变卦,国际信用丧失,朝鲜方面越来越难以达到目的,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在核问题上花样翻新,以抬高身价,此次宣布“核聚变成功”就是最新例证。

然而它的“核家当”究竟如何?

据美方评估,尽管朝鲜的确拥有制造核弹的材料和技术,但这些技术都是战后50年代前苏联旧技术的老版本,陈旧落后,且虽然朝鲜有能力制造弹道导弹,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实现了“两弹合一”,原子弹是“粗糙”的,且由于国际社会的封锁,每进行一次核试验,可用于制造原子弹的核材料就要减少一部分,因此腾挪的余地不大。然而“粗糙”的核弹头和“不靠谱”的核武器,却足以在周边制造麻烦和恐慌。

至于刚刚宣布的核聚变,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都表示不信任。

相对于原子弹的核裂变,制造氢弹的核聚变技术门槛更高,迄今能制造原子弹的国家已有很多,其基本原理已经普及化,但氢弹技术至今仍只有“5常”具备。一些国家在突破氢弹门槛前,会试验一种带有热核材料的原子弹,但这种原子弹只裂变、不聚变,和氢弹不可同日而语。朝鲜连这种“假氢弹”尚无力试验,就更不用说真氢弹了。

不仅如此,即使氢弹也仅仅是不可控核聚变,而朝鲜宣称“自主掌握”的“核聚变发电”属可控核聚变,这个项目至今尚无一国成熟掌握,中、俄、美、欧盟、日、韩、印7国自2005年6月28日达成协议,在法国卡达拉舍建立实验反应堆,开展为期30年,耗资100亿欧元的ITER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这一号称“仅次于国际空间站项目、世界第二昂贵国际科学合作项目”至今尚未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一座商业开发堆要到2015年才“有望落成”,以朝鲜的国力、科技力,如何可能“自主开发完成”?

由于“天安舰事件”和一系列负责的国际纠葛,美、韩等方已由近年来一贯主张的、让朝鲜先无条件回到六方会谈,再讨论其它问题,发展到让朝鲜先澄清有没有“罪责”,再考虑是否允许其回到六方会谈,在“核家当”无法支持其“核胃口”前提下,朝鲜的“核舞步”再如何灵动,其回旋余地怕也是越来越小了。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