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阿拉法特的“复活”

 

中东似乎永远不缺乏奇迹:就在“阿拉伯之春”方兴未艾且前途叵测之际,阿拉法特又“复活”了。

这位前巴解领导人已于2004年11月11日与世长辞,人死不能复生,他当然不是真的“活”过来,所谓“复活”,是指关于他的话题,再度成为世界和传媒的热点、焦点。

事情要从7月4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一则新闻说起。

这家电视台宣称,瑞士洛桑放射物理研究所对阿拉法特遗留衣物、牙刷、内衣等物品进行检测,发现其钋210含量是正常值的20倍。这种放射性元素中含有“阿尔法粒子”,一旦渗入人体,会在短时间内致死,毒性是氰化物的2500亿倍,因此“阿拉法特很可能是被毒死的”。按照这家电视台的分析,钋210是地球上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只有人工提取才能生产出足够暗杀用的剂量,而且其提取手段只能通过粒子加速器或核反应堆作用,门槛很高,这等于暗示,巴勒斯坦人的宿敌、中东核能力最强的以色列,是最大的凶嫌。

这种说法很快遭到以色列方面的反驳。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帕尔默对半岛台的暗示反唇相讥,称“如果动机和言辞可以杀人,那么半岛台也可以被称作凶嫌”,而一些以色列专家,如以色列公共大学政治学教授丹尼斯.沙尔比认为,以色列(尤其被许多巴勒斯坦人质疑是主要嫌疑人的沙龙)没道理这样做,因为2004已是巴勒斯坦人所谓“二次起义”第四年,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人中已丧失很多号召力,被以色列军队围困在拉马拉住处,同时在国际舞台被边缘化,这种情况下暗杀阿拉法特只能是弄巧成拙:“让这个丧失活动能力的人尸位素餐,要比让他成为烈士,同时出现一个或几个新的、强有力的巴勒斯坦领袖,对以色列人更有利”。还有以色列官员、分析家称,阿拉法特的敌人多得很,“别人也可能下手”。

阿拉法特是否真的被毒杀?如果是,究竟是谁干的?

尽管“钋210毒害说”绘声绘色,但正如许多行家所言,疑点并非没有。以色列专家伊利.卡蒙指出,钋210半衰期只有138天,而阿拉法特已去世8年,上述衣物、个人物品中含量本来就有限,如何至今尚有大剂量残留?倘果真如此,被半岛台称“亲手将遗物交给本台”的阿拉法特遗孀苏哈,何以并未中毒?瑞士洛桑大学医疗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斯.芒冉等人也认为,半岛台所提供的并非更有力证据(如阿拉法特身体组织结构),上述遗物中某种元素含量超标,原因可能有多种,“尚不足以构成证据链”。

如果真是中毒,以色列当然会成为重点怀疑对象,毕竟彼此为敌多年,且以方情报部门并非没有暗算巴勒斯坦领袖、甚至阿拉法特本人的前科,但正如以方人士所辩称的,2004年的阿拉法特处境艰难,此时暗算他,对以色列利少弊多;至于某些人所怀疑的,系哈马斯、甚至法塔赫内部争权夺利者所谓,则更难以自圆其说,因为钋210实在太昂贵了,此前为数不多的范例(如俄罗斯人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动手者都疑似为国家专政部门(且还都是大国、强国),巴勒斯坦任何政治派别怕都没这么阔绰。

耐人寻味的是,阿拉法特生前最后一段时间可谓虎落平阳:本人被长期围困在拉马拉官邸,美国和以色列均以他支持“起义”为由不愿视他为对话对象,而属意于其政治接班人、如今已成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负责人的阿巴斯,巴勒斯坦人内部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哈马斯根本不把他当做巴勒斯坦最高领袖,不仅趁他被困“攻城略地”,且不断制造政治难题,至于卡塔尔等“海合会”国家,则仍记恨海湾战争时阿拉法特支持萨达姆的宿怨,对他爱理不理。

如今8年光阴倏忽而过,情况却来了个180°大转弯:昔日冷若冰霜的卡塔尔媒体为他“鸣冤”,昔日“老二变老大”的阿巴斯替他抱不平,甚至昔日根本不拿他当老大的哈马斯也作愤慨状,反复呼吁“不要让阿拉法特死不瞑目”……这一切只能让人感慨政治风云之诡异,以及中东问题之复杂。

阿拉法特去世后,巴以关系几度绷紧,至今仍高度紧张,“阿拉法特中毒说”不论最终如何了局,都不会令巴以间的政治气氛产生实质性变化。值得注意的,倒是海合会、法塔赫和哈马斯利用阿拉法特话题的“复活”抢占舆论和道德制高点的言辞、动作,究竟隐藏和意味着什么,这些言辞、动作,又将给巴勒斯坦、阿拉伯世界和整个中东政治局势,带来怎样的预后。

7月4日,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表示,只要阿拉法特家人同意,就将“开棺验尸”,并同意组建“国际专家团”调查此事。如前所述,钋210半衰期有限,即便真的“开棺”,最终检验结果也未必具有说服力,反倒可能成为相关各方又一次“政治抢镜”的契机。从这个意义上,或许“开棺验尸”有助于澄清真相,也或许,哪怕真的“开棺”,真相仍会笼罩在云里雾中。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