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俄罗斯何以炮击中国渔船?

 

7月16日,俄罗斯海岸巡逻船在日本海俄罗斯专属经济区内,向中国山东威海籍渔船“鲁荣渔80-117”号炮击,造成中国渔船上1名船员失踪;7月20日,俄联邦安全局滨海边疆区边防局发布声明,称已根据俄罗斯联邦法律中有关“非法进入俄联邦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条款,对“鲁荣渔80-117”号船长邱晓明,和7月15日因进入俄罗斯专属经济区捕鱼被扣对“浙江渔8695”号渔船船长张新旗提起刑事诉讼。

尽管7月19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紧急约见俄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科兹洛夫,就炮击及造成中国船员失踪提起交涉,但俄边防局却坚称,炮击进入该国专属经济区但中国渔船“合理合法”。

近年来中俄政治、经济关系较为密切,普京上台后更做足“俄中友好”姿态,因此许多人对俄方此次但言行深表不解。

那么,俄罗斯何以炮击中国渔船?

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所谓“合理合法”是否成立。

据报道称,两艘中国渔船均系在未办理俄罗斯专属经济区捕捞许可证情况下,在日本海俄罗斯专属经济区捕鱼时被抓扣,其中“鲁荣渔80-117”系逃避俄方执法时被炮击。自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署后,中国在日本海已无海岸线,此次两艘中国渔船在俄专属经济区无证捕捞,且“被抓现行”(“鲁荣渔80-117”上被查获22.5吨鱿鱼),从这点上讲,俄执法船的确有执法权,两艘中国渔船理亏,正因如此,山东省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才表示,两艘渔船回国后可能会被相关部门处罚。

但“有权执法”并不等于有权粗暴执法。“7.16”事件中,俄方在执法时使用具有致命杀伤力的30毫米口径火炮,对并无防护力的渔船,和手无寸铁的渔民滥施火力已属不当,因此造成中国渔民失踪(很可能已经遇难)则更无法容忍。不论国际法或任何国家法律,违规越界捕捞都罪不至死,如果说,俄方“扣船”的确“合理合法”,那么“开炮致人失踪”则无论如何无法自圆其说,也正因如此,中方程国平副外长的“强烈不满”,集中在俄“粗暴执法、动用武力抓扣中方渔船、造成中方人员失踪”方面。

既然如此,俄方为何要“粗暴执法”?

事实上,这种在本方领海、专属区内的“粗暴执法”,是俄罗斯的“传统”:2009年2月14日,被控“非法越界”的中国货船“新星”号被俄边防军巡逻舰击沉,10名船员落水,其中3人失踪;2006年8月16日,一艘日本渔船在日俄争议的齿舞群岛贝壳岛附近海域捕蟹,被俄方巡逻船以“越界捕捞”为由开火射击,一名渔民当场中弹身亡;1988年2月12日,美国巡洋舰“约克城”号以“维护无害通过权”为口实,驶入黑海塞瓦斯托波尔港以南7海里、前苏联领海内,苏联护卫舰“忘我”号挂出“我舰奉命撞击你舰”信号撞击“约克城”号舰体,迫使后者带伤驶离苏联领海。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沙俄,长期以来对海洋有特殊的“胃口”,且习惯于用“显示力量”为手段“维权”,认为“秀肌肉”可以震慑觊觎其海洋权益者,使之不敢再生“非分之念”。而在实际操作中,俄的这一手的确“有回报”,如“约克城撞击事件”后,美国海军专门制订规则,此后其舰艇再未挑衅性越过苏/俄领海线,而“贝壳岛事件”后,日方虽然反应强烈,但此后渔船视该海域为畏途。可想而知,尝到甜头的俄执法船,自然会将这种粗暴的执法方式奉为圭臬。

中国和俄罗斯虽然有密切的政治、经济往来,但并非盟友,且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贸易、渔业、能源合作等方面都不乏不协调音。俄滨海边疆区地广人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族人向西“回流”严重,而中国公民越界“讨生活”者增多,因历史和现实原因惟恐这块曾经的中国领土被“重新染黄”者,在滨海边疆区、乃至整个俄联邦不乏其人,反映到执法方面便是神经过敏、简单粗暴,这种倾向不仅在海上、在渔业领域,在许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只是这次“搞出人命”。

普京是一个注重权威、民族主义色彩较强的领导人,并非什么“亲华派”,其任总统、总理期间,既有中俄政治上合作、经济上发展的一面,也有输油管问题屡屡反悔、军事贸易阴晴不定,以及“黑清关事件”、“中国间谍风波”等杂音,对他而言,俄中友好是基于俄方利益,“维护渔权”也是基于俄方利益,友好会谈,抓扣渔船也不会手软。

当然,俄也并非总是这样“粗暴执法”。挪威执法船就曾“以暴易暴”,在2007年11月27日“粗暴强扣”俄渔船“腾达”号,以惩罚后者违反巴伦支海渔业协定的行为,事后俄方虽提出抗议,但此后双方渔业纠纷大为减少,还签署了新的补充协定。

对中方而言,现实的选择只能是抓住“粗暴执法”和“致人失踪”做文章,迫使俄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不认真对待的后果,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中国渔民利益。同时,俄在专属经济区内执法的逻辑、做法,以及这种逻辑、做法的得失利弊,也值得中国有关方面认真总结。

还应看到,随着中国渔业捕捞能力的提高,和中国沿海渔业资源枯竭、休渔期延长,越来越多渔民、渔船踏上远洋捕捞之路,中国和外国的渔业纠纷,已从近海扩展到非洲、美洲海岸,如何规范远洋渔业捕捞,减少跨国渔业纠纷,一旦发生这类纠纷,又如何应对,都是现实的、全新的挑战。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