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保加利亚以色列游客被炸案:来自波斯的“超限战”?

 

7月18日,一辆载有40多名以色列游客的大巴在保加利亚海滨城市布尔加斯(Burgas)机场外遭到自杀性炸弹袭击,以色列媒体一度报道称8人死亡(其中7人为以色列人)、31人受伤(全部为以色列人,其中2人重伤),但保加利亚警方随后正式公布的伤亡数据为7人死亡(其中5人为以色列人,1人为保加利亚人,1人为未知国籍的“人弹”),30人受伤。

保加利亚警方起先据目击者的形容透露,当场死亡、且被炸得面目全非的“人弹”近乎光头、棕色脸孔,看似阿拉伯人,但数日后参加尸检的法医专家加林娜.米列娃(Galina Mileva)却给出了大相径庭的细节——当场死亡的“人弹”年约25-30“或更大一些”,蓝或绿色眼睛,7-8厘米长浓密黑发,脸色和皮肤白皙,人种不详。7月23日有知情人士对媒体宣称,这名“人弹”系从保加利亚入境,身边有一名女子陪同,16日之前下榻于瓦尔纳(Varna)市PERFEKT酒店,这名女子同时还与另一名男子过从甚密,警方怀疑这消失的一男一女系“人弹”同谋。

这名“人弹”是什么人?针对以色列游客的袭击,又是何方所为?

据21日曾搭载“人弹”从布尔加斯北部的拉弗达(Ravda )前往鲍莫里(Pomorie)的出租车司机回忆,这名“人弹”操“口音纯正的俄语”,而警方则宣称,在“人弹”身上找到一张假美国驾照,可以证实并非保加利亚公民,而爆炸是由藏于其身上的至少3公斤TNT烈性炸药引发。

事件发生后,以色列当局第一时间便把责任矛头直指宿敌伊朗。

外长阿维格多.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首先发难。他表示,“有确凿证据表明”,伊朗革命卫队协助并指使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发动了这次针对以色列目标的自杀袭击。

国防部长埃德胡.巴拉克(Ehoud Barak)随后宣称,以色列所面临的是一个“由伊朗主使的、全球规模的恐怖袭击浪潮”。

最后是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ou) “盖棺论定”。他在19日称“所有线索都指向伊朗”,他指出,伊朗“18年前就曾袭击过阿根廷犹太人社区(AMIA)”,当时的袭击造成85人死亡、300人受伤,而过去几个月,伊朗“企图在泰国、印度、格鲁吉亚、肯尼亚和塞浦路斯等国”发动针对伊朗目标的袭击,“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他宣称“伊朗恐怖袭击遍及全球”、“对无辜者构成巨大威胁”,“以色列将有力回应伊朗恐怖主义”。

然而伊朗却立即作出了坚决否认和反唇相讥。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拉明.梅赫曼帕拉斯(Ramin Mehmanparast)特称“伊朗才是恐怖主义最大受害者”,“以色列总理栽赃污蔑伊朗是老生常谈”。这位发言人称,以色列特供在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地惯用“恐怖手段”进行暗算,且“针对伊朗核科学家发动了多次恐怖袭击”。伊朗官方电视台则称,以色列的指责“一如既往地毫无证据”,只能被认为是“在世界上刻意营造反伊朗氛围的拙劣伎俩”。

以色列和伊朗长期关系紧张,前者对后者的反犹太姿态、及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反以耿耿于怀,更对伊朗核计划如芒刺在背,屡屡宣称要“先发制人”、“进行外科手术”,其最担心的除了伊朗用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目标,就是“超限战”,因此一有风吹草动便“拉警报”,并敏感地将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反犹太行为,归结为“伊朗作祟”。今年2月,泰国、印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地相继发生针对犹太目标的爆炸或爆炸未遂案,以色列将这些案件统统归结为“伊朗操纵”或“伊朗发动”,此次不仅旧事重提,还以此为证据,力图证明伊朗是“恐怖主义惯犯”、“组织并操纵全球性恐怖网络”。

伊朗当然绝非善男信女,早在霍梅尼时代就有采取“超限战”前科,对“魔鬼般的敌人”以色列自也不会客气,真主党对付以色列更无所不用其极,内塔尼亚胡所提及的阿根廷事件,更是当年伊朗支持者在海外攻击犹太目标的“得意之作”。伊朗官方以“伊朗是恐怖受害者”、“以色列曾对伊朗进行恐怖暗杀”为自辩理由也并无多少说服力,因为倘以色列果真对伊朗实施恐怖暗杀(2011年起有多起伊朗核专家被暗算事件发生,伊朗指责系以色列所为,以色列虽未承认却表现得幸灾乐祸),以伊斯兰教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条实施“超限战”报复,同样符合逻辑和伊朗的“前科”。

但伊朗的辩解也并非毫无道理。

首先,以色列虽然喊了几天“证据确凿”,却迟迟拿不出“干货”,其所列举的今年2月几次“前科”,除曼谷的一次,作案人被泰国警方证明为真主党成员,但认定为“孤立事件”外,其它几次不仅均无证据,且作案手法十分业余,完全不似训练有素的间谍或杀手所为,如今几个月过去,认同以色列指控的国际观察家寥寥无几。若非自知说服力不足,内塔尼亚胡也不至于翻出18年前的旧账。

其次,以色列在穆斯林世界树敌甚多,而保加利亚又远离“热点”,各路仇家都可能先混进某个欧洲国家,然后凭借申根协定之便进入保加利亚动手。事实上在“三巨头”的“指认伊朗大合唱”中便有不和谐音:国防部长巴拉克在大声指责伊朗之余,也用细若蚊足的声音隐约提到“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圣战”组织,和伊朗相比,这些组织更习惯和善于使用人体炸弹,而他们和以色列间的仇恨不亚于伊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三,以色列视伊朗为大敌,对其核计划更不敢掉以轻心,朝思暮想要置对方于死地。但“外科手术”并无十足把握,“先发制人”不仅存在巨大军事风险,更不为惟恐其“因小失大、坏自己大事”的美国所能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把伊朗塑造成“全球恐怖主义大本营”,有助于说服美国和其它国家支持、或至少不阻挠自己未来可能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是否真是“主谋”或幕后黑手,对以色列政府而言已不重要——说你是,你就必须是。

证据不足,争执不下,人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保加利亚警方的取证上。但正如前文所言,目前获得的线索扑朔迷离且自相矛盾,24日,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Boyko Metodiev Borisov)称,袭击系“复杂的境外阴谋集团”所为,该集团在袭击前一个月已潜入保加利亚(有消息称系假道罗马尼亚潜入),这些“阴谋分子”经验丰富,纪律严明,从不集体活动,隐蔽性很强。评论家认为,鲍里索夫这番话意在强调“袭击很难预防”,以为保加利亚卸责,但这番含糊其辞的说明,却无法证实或证伪以色列的指控,袭击究竟和伊朗有无关系依然如坠五里雾中。

从目前看来,国际社会对事件责任的认定普遍持小心翼翼的态度。美国总统奥巴马、欧洲外交代表阿什顿、法国总统奥朗德和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等均强烈谴责“恐怖行为”、“野蛮行径”,表达对恐怖分子的愤慨,和对受害者的同情,却刻意回避指认这些“恐怖”、“野蛮”究竟是谁的所为。以色列不难从这起悲剧中获得更多同情(甚至伊朗也官样文章地宣布“谴责一切针对平民的恐怖暴力”),但其就此事对伊朗的责任指控却得不到多少公开响应——就更不用说因此支持其对伊朗核设施“先发制人”了。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