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凯恩何以胳膊肘往外拐?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19日报道称,共和党众议员巴赫曼等4人日前联名致信美国国土安全部、司法部和国务院,引述美保守派智库“安全政策重心”说法,指控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得力女助手、国务院办公室副主任胡玛.阿贝丁等6人系“在奥巴马团队中获取职位或扮演顾问角色的伊斯兰主义同情者”,要求上述三个机构就“美国政府与穆斯林兄弟会之间的牵连”展开调查。
很显然,巴赫曼等人的上述做法,是借美国公众对“阿拉伯之春”中伊斯兰原教旨色彩渐浓的担心,给奥巴马政府“使绊子”,并借机影响大选选情,和奥巴马连任的机会。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资深共和党人、前总统候选人、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却在18日为阿贝丁出头,批评巴赫曼等人的做法不公正、“毫无根据”。
在如此关键的大选前夕,麦凯恩为啥“胳膊肘往外拐”?
首先,巴赫曼等人的做法并不高明,对共和党选情未必有利,甚至很可能有害。
事实上巴赫曼等人并未找到阿贝丁等人“里通外国”的任何实证,而只是以身份、背景为由牵强附会、捕风捉影,如他们认为阿伯丁是“伊斯兰主义同情者”、“可能支持兄弟会”的证据,不过是她母亲、兄弟和父亲都“与兄弟会组织或成员有关”。要知道穆斯林兄弟会拥有数百万会员和更多同情者,只要是埃及移民后裔,家属“与兄弟会组织或成员有关”实属常态,以此为由指摘他人,大有臭名昭彰的“麦卡锡主义”余风,这在美国并不受欢迎。此前一些共和党和保守派人士揪住奥巴马的血统不放,千方百计试图证明他是穆斯林、是“外国人”,并进而影射其“不爱国”,效果并不理想,公众对此也缺乏兴致。麦凯恩指责巴赫曼“拿他人身份说事”,是并不过分的。
其次,美国是移民国家,几乎每个美国公民都可刨出些五花八门的“海外关系”,倘巴赫曼等人的吹毛求疵成为美国政治常态,日后大家有样学样,美国恐怕连一个“干净”政客也找不出:罗姆尼是英格兰移民且祖先去过墨西哥,还和至少6名前总统沾亲带故;希拉里.克林顿的祖先是英国矿工,还和乔治.华盛顿是亲戚;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不但是犹太人,还有俄罗斯背景;至于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那还用说么?很显然,如此以“出身论”辨“忠奸”,既不客观,也不可能得到大多数美国选民的支持。麦凯恩本人就出生于海外(巴拿马的美国军事基地科科索洛),还有个孟加拉出生的养女,类似的“出身论”逻辑也曾纠缠过他本人,对此有较深刻理解并不足奇。
还应看到,麦凯恩是共和党中偏保守、意识形态色彩比较强烈的政治家,对“阿拉伯之春”他一直表示支持,并多次批评奥巴马政府“过于保守软弱”,而在奥巴马政府中,希拉里.克林顿和苏珊.赖斯等人对支持“阿拉伯之春”态度最积极,在这方面的政治立场和麦凯恩接近。美国的政党政治本就和其它西方国家不同,所谓“党”在很大程度上仅是选举概念,具体问题上同党“战友”意见尖锐对立、跨党“对手”却志同道合的现象司空见惯,麦凯恩虽支持罗姆尼参选总统,但也没有义务事事和同党议员保持一致,更何况,巴赫曼的意见只代表联署4人,并不代表共和党或罗姆尼团队的意见。
此外,麦凯恩个性执拗,以往也曾“不顾大局”替对手洗刷。2004年,他的老朋友、民主党参议员约翰.凯利曾邀请他“跳槽”,去民主党担任其总统竞选搭档,他虽然拒绝,但不久后共和党人捕风捉影抨击凯利“捏造军队服役纪录”,他却不顾自己已公开支持小布什连任的立场,站出来大声疾呼“对凯利的无端攻击是不诚实且可耻的”。由此可见,他“胳膊肘往外拐”,也实在不算什么出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