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9.18”当然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几乎每个成年中国人都知道,1931年的这一天,日本侵略军在东北不宣而战,袭击中国守军,强占中国领土,不顾任何国际道义和规则地攫取中国东北达14年之久。

如今每逢这一天,中国许多城市都要鸣响防空警报,以提醒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应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

然而“9.18”毕竟已过去81年之久,倘国人只能记住昔日的屈辱,记住日寇铁蹄,东北沦陷,或者甚而,仅记住昔日敌人的名字,以及几个干巴巴的人名、地名、数字,而对昔日之中国何以蒙受如此屈辱,又如何摆脱屈辱,对今日应记念什么,又该忘却什么,却浑然不知,那就不是学习历史和从历史中学习的应有之意。

“9.18”之耻并非偶然,更非自“9.18”始:由于丧权辱国,积贫积弱,日本军队早已堂皇盘踞东北多年,他们控制交通,染指经济,移民屯垦,甚至挟军力以自重直接干预中国的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东北名义上是中国领土,实际上却早已引狼入室。中国自身的愚昧、落后、颟顸,导致数十年间藩篱尽撤,纵敌入怀,才是发生“9.18”的根本原因。今天的我们固然不能忘记“9.18”这个凝固的日期,却更不应忘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9.18”的惨痛,是此前几代人一步步错着累积所致。强国之路来不得半点取巧,真正以“9.18”为戒,就应从平时点滴、细微的进步做起。

“9.18”发生时,中国国不可谓不大,兵不可谓不多,却在几万关东军的进攻下,旬日间溃退千里,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人,经济的孱弱、工业体系的单薄、国防理论和建设的苍白,以及落后的政治体制、社会形态和人文思想,都成为“败战”的重要因素。以中国国土之大,兵力之多,倘非上述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思想的全方位差距,即便日寇抢得先手,一时偷袭得力,也不难稳住阵脚,后来居上,一如二战时遭逢珍珠港之变的美国,及遭遇巴巴罗萨计划暗算的苏联。今天我们理应记念“9.18”的耻辱,但更应检讨自身在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领域是否取得长足进步,是否已能跻身世界之林而无愧,不应忘记,昔日正是因为这些领域的全面落后,“9.18”事变才会发生,发生后才会被敌人得手,得手后才会付出14年时间和上千万同胞生命的惨痛代价,在外援帮助下方勉强搬回局面,倘不自振作,后果可知。

“9.18”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日方“趁乱侮亡”思想的体现,当时中国从行政到军事,从产业到思想,都处于大分散、大分裂、大内耗时代,自身的四分五裂,恰给了觊觎者可乘之机。现代文明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却绝不需要这种视异己为寇仇的党同伐异。今天的中国人,理应从纪念“9.18”的警报声中,牢牢记住这个血的教训,不让历史重演。

那么,今天的人们应该忘记什么?

历史和教训不应忘记,但始终沉浸于“受害者情结”不能自拔,并进而对改革、开放不自信,对正常的经贸往来、互利合作疑神疑鬼,对遵循国际惯例的外事、文化交流裹足不前,将闭关锁国当做爱国主义,将固步自封当做民族气节,这样的“记念”并非自强,而只能是“自弱”,今天的人们需要忘记的,正是这种畸变扭曲的“记念”。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