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中缅边界缅甸一侧,缅甸政府军和缅北克钦邦第二特区的地方自治武装间爆发激烈冲突,冲突中不时传来缅方战机短暂入境、炮弹飞入中国境内等消息、传闻,并造成一些物质损失和社会不安。

俗话说得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可如今的“火”却烧在城门外,偏又离中国国境这座“城门”如此之近,同样随时可能殃及池鱼:战场毗邻国境,双方武装力量都随时可能“一步踏错”,进入中国境内,子弹、炮弹更不会长眼;战争必然带来大量难民,缅甸和中国山水相连,国境两侧的民族族属相近,语言相通,战祸一旦蔓延,很可能会造成大量难民涌入,散兵游勇和其他问题人员也会夹杂其中,并带来人道主义灾难和社会安全隐患;城门口的战祸还会危及工作、生活在对方境内的中国侨民,以及在当地的中国项目、工程、业务的安全。对此,应该怎么办?

缅甸是个由“本土七省”和“北方七邦”组成的多民族联邦制国家,最大民族缅族人口仅占总人口60%,多达134个的法定少数民族在“北方七邦”形成大分散、小聚居格局。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曾长期处于相对独立的土邦主统治下,有的还跨境居住,其中包括克钦邦在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殖民时期为英国直属保护地,和缅甸本土保持一定独立性。二战后,缅族和少数民族签署《彬龙协议》,共同谋求独立,但随后便因民族、地区间矛盾的激化和奈温军政府的高压,而长期处于割据、混战局面。自丹瑞时代以来,缅甸当局改单纯镇压为“两手政策”,以保证政治和军事自决权为代价,换取这些民族地区与缅甸当局达成和议,成为承认缅甸联邦领导地位的“特区”,大规模战事较以往明显减少,但武装冲突仍不时爆发。

此次和缅军爆发冲突的,是克钦独立组织和克钦独立军,这是以克钦族为主体的老牌反对派力量,其基本路线为亲西方、亲缅甸民主联盟,历史上曾得到美国和缅甸民主同盟的声援和支持。该组织是缅北12个特区中唯一始终不变旗号的,坚持在征税、银行业务、农贸、通讯、媒介、行政管理、结社和民事法等方面的独立制裁权,以及保留独立的防务部队和民兵,和联邦政府矛盾较多,且在经济利益分配等方面龃龉不断。该地区和缅北其它一些特区一样,存在毒品等“非常经济”,加上和所谓“文蚌集团”(主张利用共同的克钦族属性和基督教信仰,建立一个包含缅、印、中、泰克钦/景颇族聚居区的“大文蚌国”)存在交集,因此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十分微妙。

在军政府时期,缅军就将克钦独立军当作“打”的主要对象,但当时美、欧和缅甸民主同盟曾施加压力,迫使缅军顾忌国际影响而有所收敛。随着缅甸民主改革的深入,和美、欧等国和缅甸政府间关系的改善,克钦受到的国际关注和支持明显下降,前述各国和缅甸民主同盟不希望在此时破坏来之不易的、与缅甸官方关系的改善,缅军正是利用这一时机大打出手,力求毕其功于一役,目前战事的激化,背景正在于此。

缅甸是独立、主权国家,其内部冲突、矛盾,中国无权也不便横加干涉,但作为地区大国,有责任敦促双方“以和为贵”,用谈判而非武力解决问题。

“门外”的事可以不管,但波及“门内”的因素却必须考虑周全。作为强势、主动一方,缅军在诸如飞机、炮火过境等方面负有更多责任,中国应促使其注意约束,避免“国界”;对克钦自治地方某些影响中国境内社会安定的行为、政策,中方也应予以善意告诫、提醒。

对于“门外”的侨民、项目,中方应施加影响,提醒后果,敦促交战双方予以尊重和保护;对应战祸蔓延流入中国的难民,中国应本着人道主义原则,谨慎、周到地予以甄别、收容,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当“城门外失火”时,应努力掌握好“度”的平衡,既要尊重邻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避免干涉对方内政,又要切实保护本方利益,及本国公民、侨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自身主权和国界的尊严。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