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施密特的平壤之旅:聪明或聪明过头?

 

1月8日至11日,美国前新墨西哥州州长比尔.理查森对朝鲜进行了一次所谓“个人性质、人道主义使命”的访问。

连同这一次,号称“拆弹手”的理查森已是9访平壤,算得上轻车熟路,此次之所以格外引人瞩目,原因有三:首先,由于朝鲜的神秘性,和美朝关系的特殊性,以往包括理查森在内的美国重要政治人物,访朝前都会提前一段时间公布行程、目的,而此次几乎是“通告即成行”;其次,理查森是民主党资深政客,和奥巴马关系密切,以往白宫虽未必每次都支持其访问朝鲜,但从未如此番这样,让国务院发言人在行前、行后一再表示“访问不合时宜”、“政府认为不具建设性”;第三,则是几乎喧宾夺主、抢去“主角”理查森甚多镜头的“随员”之一——谷歌老板埃里克.施密特。

 

“配角”的朝鲜行

 

按照1月8日理查森办公室散发给新闻媒体通告的口径,施密特是作为“理查森私人朋友”、“不带任何商业目的”地随同访问的。

和理查森对自己的平壤之行究竟见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欲言又止、闪烁其词不同,施密特在平壤说了做了什么,他本人和媒体都有大量报道,其密度甚至超过了“主角”理查森。

按照《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报道,11月8日,也即抵达平壤当天,施密特参观了朝鲜金日成大学,据说在那里看到了被特许登录互联网的、进行特定项目研究的吵醒学生;11月9日,他参观了朝鲜人民大学习堂,那里有朝鲜最大、最著名的民用电脑学习中心,这是已故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倡导建立的,当时金正日表示“如今是科技时代和计算机时代”。

施密特参观了朝鲜计算机中心的展厅,在那里看到了朝鲜自行生产的平板电脑、数据加密软件、脸部识别设备、视频聊天以及即时聊天软件,等等。

按照施密特自己的说法,他在访问期间“非常、非常明确地”向东道主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即朝鲜必须尽快开放互联网,允许普通人通过互联网和外界联系,倘不如此,则朝鲜政府将很难有所作为,因为当世界正日益连接在一起之际,朝鲜却将自己关在国际互联网世界之外,这将“对他们在现实世界的生活构成严重影响”,从而对其世界观产生很大程度的误导,并必将令朝鲜更难在经济上赶上或超过其它国家。

然而“配角”比“主角”略丰富的访问细节也仅限于此:他此行见到了哪些朝鲜官员?这些“肺腑之言”是跟哪个级别、哪个部门的朝鲜官员阐述,对方有无互动和反馈,互动和反馈的内容又是什么?尽管施密特离开朝鲜,刚抵达中转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就迫不及待地向闻讯赶来的记者“官泄”了自己在朝鲜的“坦率言论”,却对上述重要细节顾左右而言他——尽管读者更关心的,可能恰是这些他不肯透露的细节。

 

究竟干什么去了?

 

人们真正关心的莫过于“施密特究竟干什么去了”。

的确,如果说理查森去朝鲜人们很容易理解、很容易猜测其动机,那么施密特为什么要去?

谷歌尽管在全球40多个国家有分支机构,但朝鲜绝对不在其例:谷歌不仅在朝鲜几乎没有业务存在,甚至,普通的朝鲜人根本无法访问谷歌(他们中大多数人或许连谷歌是什么也未必知道)。

谷歌和施密特一贯主张互联网访问自由化,宣称“不作恶”、对一些国家限制互联网功能,设置访问障碍的作法,素来持激烈抵制、批评态度,而他刚刚访问的朝鲜,恰是全球网络控制最严的国家:只能在朝鲜内部访问、近乎大局域网的“光明网”是朝鲜网民差不多唯一的选择,WEB以太网则只限于高官和有特殊需要的部门、人员登录,非政府组织“记者无国界”甚至将朝鲜称作“互联网之敌”。一个向来以“互联网无国界”倡导者著称的“不作恶”者、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最著名公司掌门人之一,跑到“互联网之敌”与世隔绝的“光明网”里作“四日游”,反差是否太大了些?

当然,他放在台面上的行程、讲话,强调的仍然是互联网开放、自由,并不背离其一贯主张,他所说的这些话,也正是“光明网”外许多人想对朝鲜政要们说的。只是这些话要说,在美国、韩国、中国,或其它任何地方难道不能说么?有权决定朝鲜网络“开”与“锁”的人,自然是享有“全球互连”特权的,他们若听得进这番话,在哪里说都听得见、听得进,反之,就算钻进“光明网”,站到对方面前,又能怎样?

 

政治目的或商业目的

 

商人无利不起早,不辞辛苦、不惜绕道也要去一趟既和自己公司理念相悖、又没有直接业务关系的朝鲜,施密特当然不会仅仅去当一回理查森的龙套。

由于理查森本人不说,观察家只能就其访朝动机进行五花八门的推理和猜测。

一种意见认为,施密特在“谷歌三巨头”中属典型的“政治商人”,作为“三巨头”中最后进入谷歌的一个,他的加盟按许多评论者的说法,是“终于让‘狂人主义’的谷歌变得像一个公司了”。和不太关注政治的佩奇,及总是“忆苦思甜”的布林相比,施密特从来都是个老辣的政客,一方面,他长袖善舞,能在美国乃至各国政府间折冲樽俎,游刃有余,另一方面,他也非常善于押宝,2008年美国大选,他早在初选阶段就慧眼独具,毫不犹豫地押宝当时远非热门的奥巴马,为其担任选举周召集人,替奥巴马政策背书,甚至开玩笑说“我的1美元年薪将得到奥巴马的免税待遇”。奥巴马入主白宫后,施密特当过其第一次组阁的过渡机构——咨询委员会成员,应邀出任白宫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成员,他的弟弟霍华德.施密特也当过总统国家网络安全总协调人。

和有点“网络自由绝对主义”的布林不同,施密特尽管也经常把“网络自由”和“隐私保护”放在嘴边,但在自认为需要时却会“灵活变通”:他曾为谷歌地图在网络上暴露行人隐私振振有辞地辩护,而在当初人们质问他为何配合布什政府“爱国者法案”,向当局提供客户信息时,他也曾理直气壮地回答“公司理应将必要信息提供给有关当局”。

如果说“讲原则”的布林在现阶段很难下决心访问平壤的话,那么,“讲政治”的施密特如果觉得这样一次访问大有必要,是不会犹豫的。或许在他看来,自朝鲜背弃去年初和美国达成的、以停止火箭和导弹发射试验换取美国食品援助的君子协定后,美朝外交对话陷入停顿僵局,是不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而自己的朝鲜之行则有助于“融冰”,这不仅有利于美国和与其关系密切的奥巴马政府,也有利于他本人政治资本的积累。

持这种看法,并对此表示支持和理解的大有人在,如前美国驻韩外交官、里根政府时代的副总统(老布什)国家安全顾问唐纳德.P.格里格就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认为,让施密特这样有影响力的名人扮演当初尼克松之于毛泽东、老布什之于戈尔巴乔夫的“触媒”角色,可以有效地“唤醒”对方,促成其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转变,因此施密特的平壤之行应该赞赏,而不应吹毛求疵。

也有人(主要是一些IT业内人士)认为,施密特是为了作生意去的。

按照这些人的看法,尽管朝鲜是个几乎连不上互联网的国家,但并非没有IT业的“富矿”。法国JOL网上一篇文章指出,平壤一直是软件、游戏和动画外包业很发达的地方,如德国游戏制作公司Nosotek自2007年起就在平壤有30名员工的游戏工作室,美国新闻集团也曾和朝鲜合拍电影,许多在全球流行的动漫和软件,都有朝鲜外包成分在内,尽管惩于联合国制裁禁令,相关公司不愿对此多说什么,以免惹来麻烦,但这在圈内是心照不宣的事。固然,朝鲜在这些领域技术远比不过印度、中国,甚至马拉维这样的非洲国家,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朝鲜也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因为这种合作可以有效贴补朝鲜财政,为朝鲜换回宝贵的外汇,官方对此持乐见其成态度;其次,朝鲜金日成大学和金策工业大学能培养训练有素的、年轻的计算机专家,这些人性价比不错,同样技能的人才,工资只有中国的一半,且由于缺乏商业竞争环境,外国老板压根不用担心他们会跳槽。文章暗示,施密特可能看中了这座“富矿”,因而专程跑一趟探路。

 

聪明还是聪明过头

 

然而不少人相信,这次施密特有些聪明过头了。

尽管和奥巴马政府关系密切,但正如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努兰所言,此次访问选择的时机实在不合时宜。

金正恩执政后,奥巴马曾一度对“解冻外交”抱有兴趣和希望,并在去年上半年和朝鲜达成提供粮食援助,以换取后者暂停核试验、导弹试验和卫星试验的协议,结果却是协议墨迹未干,朝鲜火箭却上了天,在这种情况下,白宫自然不敢再贸然轻信,美国民间对朝鲜的诚信也不敢再存过多奢望。施密特的访问上距朝鲜成功发射卫星不久,此时成行,不仅政府不以为然,公众的评价也势必两极化。

施密特是理查森的随行人员,理查森此行的现实目标,一是说服朝鲜停止核试验、导弹试验和火箭发射,二是希望朝鲜释放不久前扣留的、越境进入朝鲜的美籍韩裔裴俊浩。但前者美国朝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早已不敢相信朝鲜的承诺,后者则因“人质外交”必然伴随着私下交易,不少批评者认为这会反过来鼓励朝鲜变本加厉地制造人质事件,把美国人质当成奇货可居的筹码,而早已不复当年众口一词的叫好,可以说,即便上述两大目的有所成就,也很难获得一边倒喝彩。如今平壤之行业已结束,裴俊浩并未被立即释放,朝方也无任何“停止核试验”之类哪怕口头的承诺(甚至至今施密特和理查森见过哪些朝鲜官员也语焉不详),“政治投资”回报几何,也便不难掂量。

更麻烦的是,日前首尔方面传出消息,称朝鲜可能在近日举行新的核试验,尽管这类消息常常并不准确,但一旦成真,施密特和理查森的平壤之行,就会被美国朝野传为笑柄。

至于商业合作,同样不敢乐观。

正如熟悉朝鲜情况的投资专家詹姆斯.鲁尼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所指出的,朝鲜目前的情况“任何外国人都很难真正从那里赚钱”,如果施密特不打算冒政治失信的风险,偷偷和朝鲜人达成帮助其完善“光明网”,换取商业利润的协议,那么他打算从朝鲜赚钱“简直是白日做梦”,而倘真那样做,还谈何“不作恶”?

就连坚信可以从朝鲜IT外包业务中赚到钱的JOL文章也认为,赚这笔钱是要冒很大政治风险的:任何这方面可能的、潜在的合作,都将面临朝鲜“脱北者”团体,及其在美国、韩国和世界各地支持者的严厉抨击,在这些组织和个人看来,朝鲜计算机专家大多参加过朝鲜官方或情报部门组织的、针对美国、韩国相关服务器的黑客行为,和朝鲜进行IT商业合作,对他们而言显然是很难接受的。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