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加纳:胜利在绝望中不期而至

当加纳和塞尔维亚终场哨响起,加纳队主教练米诺万.拉耶瓦奇面色阴沉,一把推开扑到他身上欢呼的加纳籍助理教练,惆怅之情溢于言表。这不难理解,作为当年叱咤风云的“红星一族”,作为一名昔日南斯拉夫的著名球星,一位塞尔维亚籍教练,亲手将自己的球队送入地狱,心情可想而知。他忠实履行了赛前“对塞尔维亚队绝不手软”的承诺,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赛后对祖国球队的落魄感到悲哀。

如果从名单上看,加纳队获胜也并非十分意外,这支球队的23名球员中,效力五大联赛的竟高达14人,而对手塞尔维亚队反倒还少一人。从场面上看,加纳队攻势如潮,光门柱就敲了两、三回,塞尔维亚大部分时间场面处于守势,下半场还被罚下一人,仅输一个点球,似乎已算走运了。

然而实际情况恐怕并非如此。

比赛初期,加纳队的确砍出了气势磅礴的三板斧,大禁区两个角、尤其右角发起的攻势,让塞尔维亚队大门风声鹤唳。但进入相持阶段,塞尔维亚队就逐渐稳住了阵脚,上半场后15分钟开始,一次次精心组织的快速反击让加纳队大门频频告急。甚至10打11局面出现后,由于全队收缩,阵型拉得更开,塞尔维亚人的防反反倒打得更有威胁、更有声有色,若非效力加纳本土球队的“非著名门将”表现神勇,笑到最后的恐怕反倒是塞尔维亚人。

虽然以斯坦科维奇为核心的塞尔维亚进攻群,在火力上不如昔日的南斯拉夫火枪手,但塞尔维亚队继承了老南斯拉夫队防反犀利、攻击效率高的特点,越是被压着打,反击的杀伤力越大,本场比赛,塞尔维亚队在少一人的情况下,反击反倒更见威胁,正是这种老传统在无声地发挥效能。

在非洲,加纳队是一支让人又喜爱又无奈的球队。在许多黑非洲球队开始向欧洲看齐,摒弃以往自由即兴球风,向攻防平衡转换之际,加纳队却仍然秉持传统打法,让球迷看得十分过瘾。但这支球队的命运素来坎坷,他们公认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那支以两届世青赛亚军为班底组建、拥有叶博亚、阿贝迪.贝利的劲旅,但在那个时代,代表非洲在世界杯上大出风头的,却是喀麦隆和尼日利亚;近两届世界杯,加纳队总算获得出线权,得以在世界杯舞台上亮相,但如今以大小阿萨莫阿和大小博阿滕为核心组成的球队,在“星光度”和成熟度上,都无法和当年那支加纳队相比——如今球队里的13号大阿尤和17号小阿尤,正是当年加纳队“双核”之一——阿贝迪.贝利的两个儿子,光阴如白驹过隙,信夫。

本届外围赛,加纳队一路过关斩将,靠的是拉耶维奇力推的“反传统”打法:利用队中几名高个球员的头球冲击力,从两肋斜传,发起门前冲击。这一招面对身体素质好、但阵型和身高普遍有欠缺的非洲外围赛对手十分好使,但对付更加高大、且对这种欧式攻击套路了如指掌的塞尔维亚队,则颇有些班门弄斧的感觉。从现场看,“两肋插刀”创造出一些机会,但并不算多,而久攻不下后加纳队渐渐显出急躁,转移球动辄失误,阿皮亚和大博阿滕等球员也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耐烦情绪,处理球变得毛糙和情绪化,如果这种状况延续,胜利将离加纳人越来越远。

然而就在这种近乎绝望的僵局中,胜利却不期而至:一个颇有些诡异的手球,让塞尔维亚人此前的努力化作东流水。

说诡异丝毫不过分:传球来自已越来越没威胁的“两肋插刀”,且是相对更没威胁的左肋;犯规的球员是塞尔维亚主教练下半场刚刚换上的球员,目的是充实原本已很充实的防线。

比赛的天平就这样出乎意料地被打破,然而这仅仅是第一场,前途仍未可知。

1986年才华横溢的葡萄牙队小组赛首轮击败英格兰,然而最终前者小组垫底,后者挺进8强;1992年塞尔维亚的前身南斯拉夫队第一场就输了个1:4,最终同样打进8强。加纳队虽然星光熠熠,却正处于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困难期,打法也并不讨巧,而塞尔维亚倘能坚持如本场大多数时间内的发挥,最终未必就不能走得更远。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