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3月15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呼吁欧盟国家同意解除对叙利亚的武器禁运,并表示如欧盟未能就此达成一致,英、法“宁可单干”。

英、法的这种姿态由来已久,卡梅伦、奥朗德和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英国外相黑格曾多次发表过类似意见,只不过这次放在了台面上。事实上英、法领导人还曾发出过更“远”的呼吁,包括“建立缓冲区”或“禁飞区”等。

之所以如此性急,首先系对叙利亚局势久拖不决感到不耐烦。自“阿拉伯之春”波及叙利亚导致内战蔓延至今,胶着状态已拖了两年,东地中海地区早在一战时就是英、法势力盘根错节的地方,甚至叙利亚-黎巴嫩如今的版图和国家状态(包括部族和教派的纠葛恩怨),在很大程度上也拜了英、法“拉郎配”和私相授受之赐,加上这里离西欧腹地和欧洲“生命线”苏伊士运河近在肘腋,英、法这两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过气大国”一心想速战速决。在他们看来,只有让反对派强大到足以迅速夺取政权,这个持续了两年的麻烦才会有个了局,为此哪怕冒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然而欧盟大多数国家对此不以为然。这些国家中实力较强的当属德、意,前者二战后素来对海外军事干预意兴阑珊,且本国国内就有严重穆斯林移民问题,不愿多生是非,后者国内政局一片混沌,自顾不暇,加上离中近东较近,深知问题并不简单,都主张慎重其事,其余小国自然更是一片“谨慎”之声。就在上月28日,欧盟刚刚拒绝了英、法解除对叙武器禁运的意见,仅同意向叙反对派提供非战斗装备和物资。对此颇感不满的英、法,试图通过“单干”的放风“逼宫”,迫使欧盟其它国家就范。

叙利亚反对派得到土耳其和“海合会”直接、无障碍、几乎公开的金钱、物资和武器支援,土耳其是地区大国、北约成员,“海合会”六国财力充沛,不仅可顺利购买来自世界各国的武器装备,且本就“枪多人少”的它们甚至可以直接向叙反对派“倒库存”(印巴战争时它们就曾这么做过),因此叙反对派事实上既不缺钱,也不缺武器,他们一再要求欧美解禁,一是变相争取更多国际承认,二是希望以此作为争取欧美直接军事干预的“引子”。

既然不缺钱、不缺武器,何以两年打不破僵局?

首先,由于部族、教派等原因,叙利亚政府的“基本盘”——什叶派阿拉维派信徒依旧稳固,政府军核心也保持稳定,叙利亚政治、经济价值较大的几个省或多山、或居民点密布,本就便于持久,政府军难以在这样的地域“清剿”反对派武装,后者同样难以在此取得决定性胜利,打成闷斗是情势必然;其次,反对派矛盾重重,派系林立,“圣战者”在战场上实际担负起主力角色,而频频在外交、宣传、求援舞台上亮相的“叙利亚反对派和全国力量联盟(简称全国联盟NCSROF)”和“叙利亚自由军”,反倒在真实战场上分量不重,后者对前者“组建过渡政府”、“整合全国反对派武装和地盘”的举措一直持轻蔑态度,在政治、军事各方面自行其是,内部如此南辕北辙,“速胜”只能是个梦。

卡梅伦和奥朗德宣称,NCSROF已承诺“不会将武器扩散给原教旨武装”,试图以此说服欧盟伙伴,但如前所述,在叙利亚前线有实力的、实际唱主角的是后者,真正堪与叙政府军为敌的也是后者,NCSROF的承诺既无意义,事实上也做不到。

必须注意到,在英、法一再抛出类似刺激性言论之际,美国却依旧谨言慎行,保持着“进两步退一步”的姿态,始终不肯松“直接军援”这个口。而欧盟其它国家面对“逼宫”,也仅仅表示“一切可谈”,却依旧未将“直接军援”提上日程。在这种背景下,实力、财力均有限的英、法两国嘴上“激进”,实际行动未必如此之“愣”,即便真去做,一如此前所言,对叙利亚战局的影响也有限:叙反对派缺的并非军援,而是“合力”。

不仅如此,倘英、法以“确信武器不会流入圣战者手中”为前提,或赢得欧盟“放行”,或索性“单干”,而那些军援最终落入“圣战者”之手,甚或在英、法目标上“弄出些动静”,卡梅伦和奥朗德这两位在国内都不乏争议的领导人,可能会遇到更多政治麻烦,毕竟,“阿拉伯之春”已历时两年有余,不论欧美或其它各国社会,对这场运动的认识,都已不再如两年多前那般“单线条”了。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