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先弄清楚再直播不行么

曾经引起激烈的真伪之辩且至今仍未平息的安阳曹操墓,近来又因考古直播和报道中的一系列争议,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和纷纷议论,一些人质疑某些被报道出来的“新证据”有问题,“不能证实,只能证伪”,另一些人则对“翡翠珠价值千万”、“曹操头骨疑似被刀劈”之类看上去显然不太专业、甚至不太严肃的报道指手画脚。

对此,一手促成并承担了这次挖掘,并将这个被盗墓贼几乎洗劫一空的墓地送上“年度考古十大发现”榜单的河南考古队显然不太满意,并且有话要说。该队发言人日前对“翡翠珠价值千万”和“曹操头骨被劈成两半”加以澄清,称“没说过这颗珠子的质地和估价”、“曹操头骨只是缺了一块”,该队队长潘伟斌更表示“要让证据说话”,并逐一反驳各界对“新证据”的质疑,言下之意,甚至有责怪媒体不专业、不负责和多事的意思。

坦率地说,这种态度和口吻让人觉得十分滑稽:考古这项专业性、保密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这项传统上很冷门、很寂寞的工作之所以被弄成热点新闻,难道都是媒体在折腾?从“认定高陵”到“直播发掘”,从被公众“疑似作秀”的一号墓穴挖掘直播到铺天盖地“这里就是高陵”、“证据确凿”的新闻造势,媒体固然充当了言论、消息的传播平台、通路,但这一切的根源,不正是包括河南考古队在内、极力推动曹操墓挖掘,极力将这场即使挖掘、也应先局限于专业圈内的考古作业,变成一场即时直播的公众现场秀么?如果将媒体比作河床,那么挖掘方就是源头之水,如今坝有些松了,水有些淹了,难道河床有责,水源反倒是无辜的受害者么?

这位潘队长早在年初,就曾经高调指责,质疑曹操墓真伪的人士“不够档次”、“没有水平”,并称将“让证据说话”,如今半年过去,曹操墓的争议一度让“十大发现”之类“背书”暂时压到台后,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考古挖掘媒体秀,最终拿出来的仍然是“所常用”石牌之类在潘队长看来是“铁证”,在质疑者看来是疑点甚至反证的东西,以及陶制猪圈之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新发现。那颗“翡翠珠”值多少钱、是不是翡翠的,是不是曹操的,考古队现在表示“没有说过”,这是符合专业素养和常识的表态,问题是,类似这样符合专业素养和常识的表态,在整个安阳挖掘、考古过程中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曹操墓的真伪也好,“曹操头骨”的判定也好,究竟有没有“证据证据,先证后据,为证而据”的人为痕迹,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早在真伪之争激烈时笔者就说过,笔者无意、也不可能说这座墓是真或伪,希望挖掘方拿出当年前辈们考察中山靖王墓、银雀山和马王堆汉墓的科学态度、负责精神,先弄清楚,再下结论;如今考古方坚持己见,抢先下了结论,引入了新闻炒作,却对新闻“失控”表示不满,笔者还是要多一句嘴:先弄清楚再直播不行么?

考古挖掘本来就是专业性工作,如果出土了文物和遗骨,后期的整理、考据和鉴定则更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正如考古队自己所言,是不可能立下断语的,既然如此,那么就请先关上门,踏踏实实把专业性的工作在专业圈内做好,然后再直播、再公布,才能够以理服人,才能够避免媒体“不负责任”、“不专业”,其实曹操墓是真是伪,是否有大发现,并不直接关系广大老百姓的吃饭穿衣,或国计民生之类大问题,早一天晚一天知道都可以,媒体不着急,民众也不着急,如果考古方太着急,是不是显得“太不专业”了?

先弄清楚再直播吧,这样对大家都好,一年两年,五年十年,大家都可以等,考古本来就是需要耐心的活儿,人们有的是耐心。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