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伊拉克战争十年:从战争阴影走回战争阴影

 

2003年3月20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萨达姆“拥有并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本.拉登及‘基地’组织沆瀣一气”为由,在未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前提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不到三周就占领巴格达,当年5月1日,小布什便在返航的“林肯”号航母上宣布战争“主要战斗行动”已“确定无疑地结束”,当年12月13日,萨达姆被捕获,并在3年后遭处决。战争前、战争期间和战争后的一段时间,布什和美军俨然成了美国社会和公众的英雄,获得一边倒的民众支持和舆论欢呼。在国际方面,尽管包括盟友法国在内,不以为然者不在少数,但敢言者已然不多,敢怒者更如凤毛麟角,即便不赞成开战的大多数国家,也不同程度认同美国在军事上的成功,和“速决战的胜利”。

然而这一切很快就转化为反感、指责和抨击。自2004年、也即开战次年起,布什的支持率就再未突破过50%,2006年起,曾沉落谷底的民主党开始获得接二连三的选战胜利,并最终在两年后取而代之。盖洛普民调在战争最初几个月里获得的伊战支持率民调结果高达70%以上,但2005年起就再未过半,最新(3月18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出兵是错误”的美国人达53%,认为没错的仅42%,2008年时反战比例甚至一度高达63%,而许多观察家都认为,反战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理论上已经结束,且“遗忘效应”开始发酵。

之所以如此,当然不仅仅因为发动战争的两项理由,最终被认定为“不存在”——萨达姆在海湾战争后就不再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他和基地组织非但无甚瓜葛,反倒时有龃龉,固然,这会令美国丧失公信力,但影响的主要是美国在盟友和国际间的形象和号召力,而更主要的是因为代价。

布朗大学日前调查报告显示,伊拉克战争的牺牲者多达13.4万,其中超过70%是平民;自2003年3月20日开战,至2011年12月18日宣布“完成撤军”,美国为此战付出8年时间、4476名(“撤军”后续有伤亡,如今为4488名)美军死亡,耗费军资3万亿美元以上。

不仅如此,战争在伊拉克造成基础设施普遍毁灭性破坏,整个治安系统推倒重来,卫生保健体系崩溃,在伊拉克及其周边造成社会秩序和政治局势混乱,恐怖活动蔓延,“民主政治”徒具形势,中央政府虚弱不堪且贪腐横行。战争在美国造成大量退伍士兵失业,30%的参战士兵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小布什、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人至今津津乐道于“民主桥头堡”的建立,可如今的伊拉克民主运作千疮百孔,“桥头堡”作用更岌岌可危:美国和美国人在“新伊拉克”继续受到广泛仇视,以至于美使馆不得不组建人数逾万的保安部队。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战争导致更反美、更极端的伊朗势力坐大,“新伊拉克”则从抵抗伊朗的前线,变成了和伊朗眉来眼去的“良友”。

眼尖及此,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或折衷主义者都不得不扪心自问:兴师动众、劳兵远征、十年转战、千万死伤,播种如此,收获却是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伊拉克战争十年过去,“新伊拉克”也好,中东地缘政治也罢,都长成了怎样的“树”?

如果说,冷战末期爆发的海湾战争,因为联合国的背书、国际社会和伊斯兰世界的支持,尤其因为萨达姆的侵略行径,让美国反客为主,在黄沙漫舞的中东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教科书式战争,让美军通过这场扬眉吐气的划时代战争,从此走出越战失败所留下的战争阴影,重新变得自信、好战和勇于干涉国际事务,那么,一场旷日持久、代价惨重却不知收获了什么的伊拉克战争,又让美国人重新走回了阴影,再次滋生出孤立主义情绪,重新怀疑、厌恶起海外军事干预。

当然,如今的美军甚至比海湾战争时更精锐、更富于战斗经验,如今的美国人也仍普遍认定,“世界仍需要美国的领导”,在利比亚的浅尝辄止,在叙利亚的瞻前顾后,无不是这种社会潮流变化的折射。不能就此说,今天美国对海外出兵、海外参战的主流情绪,便真的如越战后的“综合症时期”,甚或珍珠港事变前的“孤立时期”那般倦怠,但有一点却是明确的,即伊战十年后的美国,大多数人不愿再陷入一场如伊战那样的“布什式战争”。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