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式请愿”或“洋上访”、“越洋告状”,说的其实都是同一码事,即部分中国人登录美国“白宫官网”,用连署信的方式呼吁美国政府进行干预,满足自己的某个愿望或诉求。

尽管据知情人透露,在这个“白宫官网”上最初出现的一些中文连署信,就显得“不那么严肃”,但这种“美国式请愿”最初因国内微博、论坛等风传而突然大红大紫,还是因为很严肃的话题,如“将朱令悬案疑凶孙维驱逐出境”、“昆明PX项目存废”,颇有些将“白宫官网”当“美国信访办”的意思。

只不过这种“严肃上访”的氛围只持续了一两天,便很快被一种近乎灌水、甚至狂欢的潮流所淹没,诸如“废除四六级英文考试”、“将咸/甜豆腐脑定为豆腐脑标准”、“呼吁取缔北京煎饼果子”之类让人啼笑皆非的“连署请愿”,估计令“美国信访办”也无所适从,望着呼呼上涨的连署人数不知所措,最终只得将若干在他们看来实在离谱的“外国状纸”悄悄扔进字纸篓了事。

照某些推崇“美国式请愿”者所言,这个“请愿”还是很有用的:只要连署人数超过10万,白宫就可能在30天内给予正式回应。这是不是真的?

也是也不是。

所谓“白宫官网”,其实叫做“我们人民”网页,是奥巴马当选总统后,于2011年9月搭建的。

奥巴马号称“零售总统”、“脸书总统”,能以黑马之姿入主白宫,善于表现亲民姿态,尤其善于利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的网络交际平台,是一大关键。尝到甜头的他在当选后提议设立了“我们人民”,作为自己“亲民临民”、关注舆情民情的姿态。按照当初的设计初衷,该网页以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方式管理,任何符合规定的访客都可发起或连署请愿书,只要请愿书连署人数超过2.5万,就可能获得白宫30天内的正式回应。

当然,实际操作中因缺乏可行性,所谓的“后台实名”,不过要求邮箱激活、实名登录,经实际注册试验,任何人只要拥有一个国际邮箱,只需两三分钟便可完成注册。当初建议设立该网页时,提出的“准入”规定,是“限13岁以上美国公民”,但实际上并未认真执行。去年11月7日,美国大选结果刚刚出台、奥巴马成功连任当天,“我们人民”上突然掀起了“各州从美国独立”的连署热潮,短短一周内所有50个州都发起连署,其中人数最多的德克萨斯州一度以每小时2000人的速度递增,11月14日的统计曾显示,有多达7个州(阿拉巴马、佛罗里达、乔治亚、路易斯安那、北卡罗来纳、德克萨斯和田纳西州)突破了“连署人数2.5万”的门槛,最多的德州逾10万,全国连署者总计多达近70万人。不过这次“独立运动”的直接“成果”,只是连署回应的门槛从2.5万提高到10万人。

根据修订后的新规,提案发起人仍需为“13岁以上美国公民”,但因无人真正去核实发起人国籍、身份,这条规则不过是虚应故事,而连署者则连这条规则都没列明。

从理论上讲,该网页的确是白宫所办,说是“白宫官网”也不为过,但这个“官网”的职责,仅相当于一个虚拟的“收发信箱”,如果连署人数突破门槛,白宫的确可能答复,但也只是“答复”而已:由于“三权分立”,涉及立法、司法的话题,白宫管不着;由于只是“白宫办的网站”而非真正代表美国政府的网站,涉及行政权限的话题它同样只能“话事”,不能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人民”是奥巴马显示“每个人都可以和我面对面说话”的网络工具,如果提案突破答复门槛,作答既可“抖机灵”又不至于尴尬,白宫当然会毫不犹豫作答,如“要求白宫公布啤酒配方”这个“首例突破门槛的提案”,就获得了“完美解答”,而“建造星球大战中‘死星’”这个“有人气、无厘头”的提案,也得到了亦庄亦谐的回答——尽管答案啥都解决不了,却可以显示白宫的确在重视民意,且口才很不错。

如果问题棘手,即便突破门槛也可能如石沉大海,如“大麻合法化”提案连署多次过门槛却始终被忽略,而迄今最著名的连署——前面提到的“德州独立”同样不了了之。

很显然,“我们人民”并非“白宫信访办”,它的背后没有一个既接待信访,又“解决实事”的“青天”和“衙门”。实际上,美国法制完善,行政体系健全,公民要打官司可请律师,上法庭,要提案可找联邦议员、州议员,要搞舆情监督可以找媒体,要解决具体行政问题,各级政府的门敞开着,也实在用不着“信访办”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从本质上讲,这个“白宫官网”只是个公关性质的主页,和“奥巴马推特账户”并无实质区别——可以粉、可以攀谈,如果对方有兴致、有时间且觉得合适,或许也会亲自或托人回应一下,但闹大了该装哑巴会装哑巴,该“黑”也还是会黑。

再说得直白些,“我们人民”这个奥巴马个人色彩十足的“白宫官网”,其实是为选情、选民服务的,虽然修改后的条款未再明言及此,但实际上获得认真答复的话题,要么系选民提出,要么和选民关系重大,如此前由华裔甚至留学生提出的连署提案甚多,但真正获得明确答复的,却只有“春节放假”等寥寥几则,奥妙也正在于“春节”固然是华人的,“放假”的主体却和选民息息相关。

说到这里,一些国内朋友或许会说,既然如此,那么多中国人搞“美国式请愿”纯属无厘头:“白宫官网”不是“信访办”,就算是,美国政府管不了、也未必想管与美国无关的中国是非,“洋上访”纯粹白费力气;还有人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对国内某些政策、项目和现状不满在“家”嘀咕无可无不可,跑到太平洋另一端去“告洋御状”就显得有些“出格”。

这些苛责其实大可不必,相信除了个别人,大多数参与“美国式请愿”的朋友并非对“洋青天”抱什么奢望,也未必真的将这种近乎行为艺术的做法,当作解决国内问题的终南捷径。他们之所以这样做,表明对公共事务和中国公民的责任,许多人较以往有了更充分、清醒和积极的认识,对他人、对社会的际遇、疾苦,也有了较以往更多、更全面、更深刻的关注,对促进社会公益、消除社会“公害”,也有了更高热情和更大能动性。所有这些,都是应该鼓励的。

必须注意到,如前所述,“我们人民”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为行政首长和普通民众搭建一个可以互动(至少在形式上可以)的平台,营造相互沟通的氛围,尤其创造“只要不违法,什么话题都可以和总统谈”的政治意境,且在美国,这样的平台和渠道,远不止“我们人民”一个,甚至“我们人民”也远非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

与之相比,中国本土就缺少这种比“上访”安全,比诉讼轻松,具备和有关部门、有关负责人“随便说说话”的平台、渠道,这样的平台、渠道就算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舒缓社会的紧张气氛,改善政府公关形象,提升领导人的亲和力。几年前,科技部官网曾有位“有问必答”的官网留言负责人,曾引发的轰动效应,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然而这个“有问必答”的留言功能昙花一现,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这样一桩轶闻,本可给人带来怎样的启迪。

当然,“美国式请愿”的确是没啥实际用处的: “我们人民”说的是美国人民、确切说是美国选民,是给美国人吐槽用的,那边是法制社会,讲究三权分立,打官司要找法律口,解决行政问题要找三级政府,对法律条文不满要找议员,“白宫官网”就管解闷,别说中国的事,就是美国自己的事,“白宫青天大老爷”也不能越俎代庖,去攘夺司法、立法口的权限,不能干涉新闻报道自由,何况是大洋那边的事?再者说,人间美国人跟总统吐槽的“后花园”,突然闯进数以十万计的中国人,喧宾夺主地讨论着从外国基本法直到豆腐脑(人家知道豆腐脑是啥么)甜咸的“广泛话题”,把“白宫官网”当成百度吧,“告洋状”告到人家“关门放狗”,原本就不严肃的事固然仍不严肃,原本有趣的事,也变得不那么有趣了。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