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金砖四国或金砖五国里,印度向来享受着仅次于中国的聚焦光环,去年底中国经济出现放缓信号后,许多原本就更看好印度经济潜力、后劲的观察家更纷纷放眼,认为印度赶超中国的步伐将加快。今年初,多家金融机构在看空中国金融市场,预言人民币汇率升值拐点在即的同时,表示了对印度金融市场的乐观期许,部分评论家更具体指出“应重点关注印度金融和能源股票”,对印度卢比的走势也持正面看法。
然而近一段时间印度金融市场的表现,却仿佛给这些机构、评论家开了个极大的玩笑:据法新社的报道,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过去
3个月里跌了19.5%820创下64.12卢比对1美元的历史新低,堪称“今年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CNBC报道称,印度股指自5月下旬至今累计下跌近10%,自815日起的一周则下跌了6%;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截止7月底,印度外汇储备仅剩2800亿美元,较一个季度前缩水近5.5%;印度官方数据则显示,去年一年,“被看好”的印度总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不足200亿美元,这个数字和同期被普遍“唱衰”的中国相比,只有其1/10弱。

更麻烦的是,这个糟糕局面尚在延续:卢比汇率方面,瑞银821预测称,其汇率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再贬值10.5%,并引发信贷风险上扬和资金持续外流等后果,同日德意志银行预测,卢比对美元汇率未来一个月内将达70:1的历史新低;外汇储备方面,印度财长帕拉齐亚潘.奇丹巴拉姆822表示,印度外储缩水趋势并未扭转,已从7月底的2800亿美元,减至2770亿美元;投资市场方面,印度政府官方公告称,自5228213个月内从印度市场流失的资金高达1140亿美元,印度债市遭受重创。
雪上加霜的是,印度一度紧追中国的高GDP增速,如今却以比中国更醒目的速度下滑:当前印度GDP增速只有5%左右(今年1季度为4.8%),且有进一步放缓的迹象。随着经济的放缓,各评级机构和金融评论家也开始对印度挑剔苛刻起来,标普821宣称,未来一至两年内再度下调印度主权债务评级的概率“达1/3”,而在其评级系统中印度的评级已降至BBB-的低水平,且展望也自去年底被调至负面;汇丰环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比尔.马拉多纳多尽管仍然看好新兴市场金融市场,却惟独对印度股市评价糟糕,在他看来,原本被许多机构重点推介的金融、能源等龙头股成了领跌先锋,投资环境也毫无改善迹象,在那里投资投资将“被怀疑是越来越大的错误”;原本就对印度投资市场“不感冒”的吉姆.罗杰斯更直言,印度债务占GDP比重大幅攀升(截止今年3月的上个财年为4.8%),且经济治理能力低下,因此“已丧失投资价值”。
首创“金砖”概念的吉姆.奥尼尔824表示,如今“金砖”仅中国名副其实,而“印度表现最为令人失望”。印度这块“金砖”,这个全球最大黄金消费国,难道真的要由“金”变“砖”么?
不少投资者指出,印度目前所面临的金融风暴,和美国经济出现回暖信号、美联储屡屡放出可能结束量化宽松信息,导致大量资金抽离转回美国(还有欧洲)金融市场所致。
很显然,印度政府自己也是这么理解的,因此本月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月初,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被任命为新任央行行长,将于94接替任满的杜弗里.苏贝罗;中旬,印度政府、央行连续出台抑制资本外流的措施,包括将个人资金汇出上限从原先的20万美元削减至7.5万美元,限制印度公民海外购置资产,禁止进口金币,对购买黄金征收10%税率(这已是今年第三次这么做);印度央行还紧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821,央行宣布通过公开市场购买价值800亿卢比(约合13亿美元)国债,以阻止卢比汇率继续下滑。更早一些,718,印度央行将银行利率从8.25%大幅上调至10.25%,并通过公开市场销售价值1200亿卢比(约合20亿美元)国债。至822,印度国债收益率已高达8.9%
然而市场似乎非但不买账,且作出了和印度经济决策层迥然相反的解读:高收益率的国债未能吸引全球投资者,严厉的外汇流出限制措施反倒引发市场恐慌和加速抽离。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些分析家(如野村证券印度研究员索纳尔.瓦尔玛)认为,印度经济最根本的问题并不在美国量化宽松即将结束等外因,而在印度经济决策层自己。由于决策效率低下,政策朝令夕改,投资者的信心开始动摇,而这种情况近期并未有所改变。有分析家举例称,印度7月中旬刚刚宣布加息和出售国债,这意味着收紧流动性和提高负债率,仅一个月后又宣布释放流动性。
正如一些分析家所指出的,最初卢比的下滑,实际上是印度政府刺激出口政策的部分结果,但随着汇率失控,印度政府又转而去干预汇市。更要命的是,由于通胀率已近10%,印度央行所能选择的金融手段十分有限。
奇丹巴拉姆日前表示,其经济治理目标之一,是将经常账户赤字从上个财年的4.8%,降至3.7%,且不说即便如此,印度本财年外部融资缺口也将高达700亿美元,20143月本财年结束时,印度官、商各界所需偿还的海外债务也将高达1720亿美元,更麻烦的是,他打算怎么做?
印度政府已多次暗示,将考虑削减诸如能源补贴等政府开支,然而这意味着让原本就差强人意的、对低收入阶层的扶助进一步降低,这种“劫贫济富”的手段在政局复杂的印度,所将造成的混乱与冲击可想而知;而削减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政府投资,又将令印度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如果跌至4%以下,对于经济效率并不高、增长率“含金量”有限的印度而言,恐将是灾难性的。
明年5月印度就将举行大选,按惯例,选前印度政府效率将更加低下,各种经济治理措施都会因被选情所牵制而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这自然也不是市场愿意听到的声音。
正因如此,印度官方的“救市”反倒刺激投资者加速“逃离”:限制资金流出被解读为可能实行更严厉外汇管制,“趁还来得及赶紧逃”,而拉詹的任命则更让人们联想到他曾长期任职的IMF,以及其在亚洲声名狼藉的“救助方案”——东南亚许多国家上一次被IMF“药到命除”,也不过十多年前的事。
平心而论,市场的反应似乎有些过头:印度的经济增速是放缓了差不多40%,可是比号称“走势喜人”的美国高出一倍(“老欧洲”就更不用说了);外汇储备和财政赤字看似凶险,但正如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所言,其严重性被夸大了——1991年印度金融危机时,外储只够三周进口所需,而如今则可支撑7个月而有余。
由于印度金融市场相对开放,而国际游资又极富杠杆性、投机性,正面或负面效应都会被认为放大,以作为掀动市场波澜,从中博取利益的杠杆,美国(更夸张的是欧洲)经济的复苏是一个正例,而印度突如其来被“唱衰”则是一个反例。
问题是,市场的恐慌是真实的,资金的外流也是真实的,而印度政府的调控措施,如前所述是凌乱和相互矛盾的,迄今为止也是无效、甚至起反效果的。
一些国际机构、评论家纷纷拿出自己的“药方”,如有人建议放弃维护本币,任由卢比下跌,把“保增长”放在优先地位,还有人则主张向IMF求助,或让拉詹采取类似IMF方案的改革措施,压缩福利、提高利率、减少政府债务、稳定本币汇率,把“保稳定”当作头等大事。
麻烦在于,这两剂药对印度政府而言,都是难以下咽的:倘“保增长”,则意味着对通胀风险暂且视而不见,而目前已近10%的通胀率随时可能成为社会定时炸弹;倘“保稳定”,则意味着不仅暂时放弃赶超中国的雄心壮志,任由已下滑了一小半的GDP增速继续直线坠落,更意味着将因削减福利而得罪本已得罪了的印度中低收入者。大选在即,谁敢做这样或那样的赌博性选择题?即便选了,投资者就会买账么?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评论的那样,印度金融市场之所以特别容易被“杠杆”搅起惊涛骇浪,国际大背景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国内外投资者和市场对印度联邦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缺乏信任度,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恢复对这种政府经济治理能力的信心,恐怕比恢复市场对印度卢比的信心,还要难得多。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