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0月10日,25岁的俄罗斯市民伊戈尔.谢尔巴科夫(Egor Chtcherbakov)在莫斯科南部比里乌里奥沃(BIRIOULIOVO)区被疑似外籍移民所刺杀,其女友也被刺伤。10月13日,数以千计俄罗斯青年民族主义者呼喊着“俄罗斯是俄罗斯人的俄罗斯”、“白人至上”、“俄罗斯人优先”等口号走上街头,示威抗议很快演变成一场骚乱,示威者砸窗户、推翻和烧毁汽车,并砸破了BIRIOUZA购物中心大门,用石头打砸窗户、店面和路人,还试图冲击一座据说有许多外籍员工工作的蔬菜仓库。整整10车特警紧急赶来弹压,结果爆发冲突,5名特警受伤。

当局随后的处置却显得意味深长:10月14日,莫斯科警方针对外国移民发动了大规模清查事件,据称被警方带走的外国移民超过1200人——而在一天前的骚乱和警民冲突中,扔石块、烧汽车、砸商场、和警察对峙的民族主义者,仅被逮捕了380多人。

作为外国人恐怕很难理解这样的取舍:刺杀案是个案,因此累及上千外国移民有“拉网”之嫌;骚乱事件则是业已发生恶性公共治安事件,对这样的事件采取断然措施是各国通例。

但在俄罗斯政治大气候下,莫斯科警方这样的选择可谓毫不出奇。

近20年来,俄罗斯出现严重人口危机,出生率的下降、适龄劳力的减少,迫使俄不得不引进数以百万计移民,以填补本国劳动力市场。这些外国移民大多为前苏联中亚共和国的公民,也有亚洲、非洲等地人,其中许多事非法移民,他们中许多人被迫在黑色地下服装工厂或建筑工地做苦工,收入菲薄,工作和生活条件恶劣。

由于近年来俄罗斯石油经济出现反复,一些自感收入和生活水准不如意的俄罗斯人,将责任归咎于外来移民,在他们看来,正是这些“非俄罗斯人”的大量涌入,才抢走了他们的饭碗和财富。自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种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思潮泛滥,这种针对移民的排斥情绪,恰给了这种思潮以最合适的土壤和温床。

一方面为迎合选民中普遍存在的反移民情绪,另一方面,在自身拿不出改善经济、社会秩序良方背景下,将“就业率不佳”、“市场秩序混乱”、“犯罪率增加”等责任一股脑扣在移民头上,也是最为讨巧的选择。正因如此,在俄罗斯、尤其莫斯科等大城市,政客们争先恐后迎合极端民族主义者的排外论调,且不论自由派、体制派还是俄共派都趋之若鹜(尽管他们在其它问题上针锋相对)。在莫斯科市选中,当选市长索比亚宁(Sergue? Sobianine)是如此,被自由派热捧的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Alexe? Navalny)也未能免俗,甚至东正教会也因大量接受民族主义者赞助,而在移民问题上三缄其口。

事实上,隔三差五拿移民开刀,已成为俄罗斯许多城市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此次莫斯科骚乱的发生表明,这种用迎合排外情绪来安抚、拉拢民族主义者的做法,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令这些民族主义者的胃口越来越大,且一旦胃口得不到满足,便可能因失望和恼怒而发作。

据报道,刺杀谢尔巴科夫的阿塞拜疆籍凶嫌泽伊纳诺夫(Orkhan Ze?nalov)已于10月15日被捕。倘罪证确凿,凶手理应依法受到惩处,但仅仅将社会、经济和治安的种种不如意处归咎于“非俄罗斯人”的错,而对同样具有极大破坏力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曲意怀柔,网开一面,恐只能如息壤堵洪水,治标不治本——尤其在俄罗斯劳动力市场根本离不开移民劳动力的现实下,更是如此。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