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印度:多快好省上火星?

 

 

11月5日当地时间14点38分,印度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号”从印度东海岸斯里赫里格达岛航天基地发射升空。

探测器升空后,印度媒体上一片欢腾。时至今日,航天事业对有雄心壮志的新兴国家而言,仍是足以提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大事,印度人为此兴奋一些、多欢呼几声,实属正常。

不过同是欢呼,也是外行呼热闹,内行呼门道。一些冷静、专业的印度媒体和个人,对本国传媒所鼓噪的“印度已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国家”不以为然,认为言之过早。这并非没有道理:火星探测任务十分复杂,失败率相当高,迄今世界上51次探测活动,真正成功的不过21次,成功率还不足一半。由于采用了独特的、先围着地球轨道逐步加速、再择机脱离地球轨道飞向火星的航线,“曼加里号”较此前各国所发射的火星探测器,飞抵目标所需的事件更长,按照印度官方和航天机构的正式说法,最早也要到2014年9月,“曼加里号”才能真正飞抵火星轨道。也就是说,11月5日的发射,不过是印度火星探测计划的一环,是否真正成功,只有“到时候看”。而倘不问是否抵达火星轨道,是否完成火星探测科目,而是“上天就算赢”,那么印度同样不能算“亚洲第一”——日本的“希望”号早在1998年7月3日就发射升空,并为了修正轨道,在受控状态下太空飞行达5年之久,不仅如此,事实上搭载俄罗斯火箭升空的中国“萤火一号”,也同样算“上天”了。

“内行欢呼者”们真正的骄傲,是所谓“JUGAAD”。

“JUGAAD”的印地语含义,是“自力更生”,由高科技创新理论家纳威.拉德约首先提出,原本是用于称赞印度因陋就简,用自己独创的方法,生产出全球全球最便宜的汽车,创造了全球领先的、用低成本创造高科技效益的奇迹。

在一些知名人士,如印度科学记者帕拉瓦.巴格拉等看来,“JUGAAD”最辉煌的体现,正是这次火星探测的方方面面。

按照印度官方、宇航部门的介绍,印度火星探测计划2012年启动,耗资45亿卢比,约合5500万欧元,即7000多万美元,连同配套工程,投入不过一亿美元左右,要知道,16年前的日本“希望”号火星探测工程,尚且花费了当时币值条件下的1.32亿美元,美国2011年启动的“好奇号”火星探测计划,预算更高达25亿美元之多,“曼加里号”与之相比,说是个零头毫不为过。

一些印度学者认为,“JUGAAD”的真谛,就是用创造性的方法在困难环境下节约完成使命,即在资金、技术、设备存在较多缺口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所谓“不对称实力”,或“印度人的独创性”,想方设法地少花钱多办事。

在他们看来,此次“曼加里号”火星探测计划,就是在“灵机一动”的情况下,想出了不花大钱上火星的“锦囊妙计”:既然“直通车”飞赴火星成本高,印度耗不起,就让探测器在地球轨道上多转几圈,借力打力好了。

按照巴格拉等印度知名人士的说法,“JUGAAD”倘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公认的成功和尊重,对印度的意义,甚至要远大于火星探测成败本身。

自建国以来,印度一直自视甚高,以“未来的超级大国”自居,且屡屡被国际社会看好,认为前途无量。然而几十年过去,印度虽也获得不小的发展成绩,但离“超级大国”、尤其举世公认“超级大国”形象,却仍相差不可以道里计,美国不去比,即便和在他们开来是“天生竞争对手”的中国相比,也处于明显下风。尽管印度不惜工本,努力在某些领域力图“压中国一头”,即以航天论,印度在此次探测火星“抢先”之前,也曾刻意在月球探测方面强行提速,暂时领先了中国一头。

然而尽管如此投入,印度在许多领域仍然对中国瞠乎其后。月球探测虽“抢先撞线”,却仍被中国后来居上;卫星遥感技术领域,印度曾一度自诩“遥遥领先”,如今也已沉默不语。此次火星探测器发生升空后,一些航天专家坦承“和中国在航天领域仍有很大差距”,而另一些人则担心,一旦中国重新启动火星探测计划,昔日月球探测领域,印度起大早、赶晚集的窘境,未必不会再度重演。

正因如此,部分印度精英才会格外看重“JUGAAD”,在他们看来,如果“JUGAAD”的确是印度独有、旁人羡慕犹恐不及的“独门绝技”,印度这个“未来大国”就将称为全球“低成本高科技创新”的带头人,从而压倒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巴格拉就认为,鉴于“各大国都希望少花钱多办事”,印度一旦通过“曼加里号”使命的成功,证明自己的“多快好省上火星”能够成事,就可以让列强“再不敢半点小觑印度”,因为“任何一个大国都希望少花钱多办事”——那么他们只能效仿当年的唐三藏,不远万里,来印度取“JUGAAD”这本真经。

然而正如法国科普网站“有问必答”所言,科技、尤其高科技,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投入和研究的积淀必不可少,有播种才会有收获,所谓“灵机一动的终南捷径”,在高科技领域如果不能说没有,至少也是极为罕见的,即便有一两次侥幸成果,也绝不应是放弃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转而奢望不断复制奇迹的理由(这种做法无论如何都会让人联想到“守株待兔”这句成语),更不应将这种侥幸视作一种可以普及的规律和经验,在不同的高科技领域生搬硬套。

“JUGAAD”概念的创始人拉德约本人也表示,“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并非印度独门专利,在他看来印度人、中国人和肯尼亚人等都是“JUGAAD”风格的代表,而一些欧美著名企业所采取的“流程优化”措施,实际上也是一种“JUGAAD”,只要“返璞归真”,懂得追求一些巧妙而简单的东西,去解决复杂问题,就算掌握了“JUGAAD”。

另一些人则尖刻得多,他们指出,长期以来印度人每每抱着“走捷径”、“省小钱”的侥幸心理,结果反倒走了弯路、花了大钱,在水里泡了几年十几年总也建不成的驱逐舰、核潜艇,名为“免费赠送”实则比买新的都贵且一再拖延交付的二手航母,都表明这种“捷径”并不好走,省小钱的结果,弄不好就是“费大钱”。

一些清醒的人士指出,即便印度汽车业的所谓“世界最廉价汽车奇迹”,也不过是只限于印度国内的“奇迹”,在全球市场范畴,恐怕不会有很多人知道或认同,汽车产业对印度而言创造了什么“JUGAAD”。至于“曼加里号”,还是等它挨到火星轨道,能真的“采菊火星畔,悠然见地球”时再说吧。

不过也有人认为,借探测火星热炒“JUGAAD”,更多是政客们的一种姿态,因为许多印度人对当局罔顾3.5亿国土上的赤贫,却把大把金钱洒向太空表示不满,宣扬“JUGAAD”,可以回应这类压力和指责,表明“印度宇航计划根本不费钱”,在外人看来不明就里,在印度政客们眼里,可就是比啥都重要的大事了。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