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温哥华“楼顶农场”的破产

 

就在不久前,国内一家期刊还津津乐道地将温哥华“楼顶农场”当作“都市绿色环保建设经验”加以郑重推广,可如今这家农场已经濒临破产。

上个月公布的财报显示,2013年经营这家“楼顶农场”的Alterrus公司累计向17个债权人欠债340万加元,最终无力偿还且资不抵债,等待它的命运恐怕只有清盘一途——要知道,这个当初被市府郑重介绍为“投资小、回报多”的“绿色市政项目”,建设总耗资也不过200万加元。

“楼顶农场”项目是温哥华市长罗品信上任后不久,于2010年初提出的“招牌绿色环保项目”。当时规划的地址,是温哥华唐人街乔治亚大街停车场的屋顶,申请经营者,则是温哥华东区负责回收废饮料罐的民间组织Unitde We Can(UWC),但这个提议几乎立即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因为那幢楼宇是“老爷楼”,周围人口稠密,一旦在屋顶开设菜园,又是水又是肥,弄不好整幢楼的墙壁、地板,都会被霉菌苔藓之类“绿化”了。

不死心的市府和UWC转而打算进军华埠广场楼顶。华埠广场是历史悠久的温哥华唐人街中心建筑,消息传出,华埠各大团体群起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除了和停车场如出一辙的安全、清洁外,菜园异味对华埠商业环境的干扰,以及市区菜地可能出现的经营危机,都被一一提出。

鉴于华埠反对声浪高涨,2010年5月28日,温哥华市府宣布取消在华埠广场楼顶建菜园的计划,转而另行择址。此时许多关注者、包括不少支持“楼顶农场”计划的人士都提醒市府,这样的市区菜园经营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会很不理想,如果设在楼顶,还会额外增加许多维护费用,建议要么取消,要么改为地面农场。但罗品信市长坚持认为,楼顶农场可以减少市区占地,又能增加绿化面积,避免从外埠运进蔬菜的“碳排放污染”和运输费用,因此“绝对不会赔本”,最终在2012年7、8月间择址市中心理查兹街某停车场顶楼建造,去年11月下旬投入使用。也就是说,其实这间市政府投入并看好的“楼顶农场”,从隆重揭幕到赔光血本,也就花了一年时间。

许多当地评论家指出,环保主义者出身的罗品信市长上任后着力打造“绿色项目”,包括在市区修建自行车专用道,开始“市区自行车共享计划”等,其共同特色,是都很“绿色”,但也都很花钱——如今看来还都很可能赔钱:楼顶农场已“半截入土”,单车共享计划也因负责运营的公司Bixi日前申请破产保护,前途看似一片黯淡。

加拿大是三级政府体系,市一级政府财政来源最稀缺,却要担负许多琐碎的、与市民福祉相关的市政建设、维护工作,花钱地方不少,将过多资金投入在“楼顶花园”这类不但要大量花钱、还可能不断赔钱的“标志性工程”,就势必在市政服务范畴内减少投入,到头来市府、市民两头受罪,只换来一声“重视环保”的喝彩,而“蔬菜自给”则仍然是画饼——整个大温都不能实现蔬菜自给,很多菜要从美国进口。

整个事件中,华裔社团的态度明确,且最终说服市府改变计划,赢得不少好评。但也有人指出,华裔也只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当年“楼顶农场”项目提出之际,许多华埠居民和华界名人固然已看到并指出其前景中的不确定因素,并提出商榷,但立足点却被放在“让楼顶农场远离华埠”这样狭隘的诉求上,这是典型的“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逻辑,结果是楼顶农村另择吉地开张、几年后资不抵债破产,华埠居民远离了农场,却依旧未能远离农场破产所捅出的财政窟窿。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