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克里米亚公投:选择俄罗斯 还是俄罗斯的选择

 

表面上看,“3.16”克里米亚公投,是克里米亚人在“选择俄罗斯”:这个俄罗斯人占多数的地区,在一次从时间、形式到选项都“别无选择”的“自由选择”中,以95.5%的高“选择率”,向“俄罗斯母亲”发出“我要回家”的神情呼唤。

但在许多人,尤其是美国、欧盟国家、乌克兰基辅政府,乃至联合国安理会投票的、俄罗斯以外几乎所有常任、非常任理事国看来,这无非是“俄罗斯的选择”:他们选择了其实连克里米亚人甚至乌克兰人都不是的阿克肖诺夫,选择了除了军服上标志,其它一切都怎么看怎么像俄国大兵的武装分子,选择了让后者端着枪把前者送进辛菲罗波尔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大厦,成为政府总理,选择了这个怎么选择都不会有“意外”的“自由选择”形式……面对塞瓦斯托波尔的3万黑海舰队水兵,和刻赤海峡另一端虎视眈眈的更多俄罗斯人马,这样的一个公投,到底是“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和意志”、还是别的什么说了算,恐怕是谁也心知肚明的一件事。

然而普京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般强势,或手握事件的主动权,恰相反,他在整个事件中的许多选择,与其说是主动出击,毋宁说是在为自己此前的失误补台,而事到如今,他的选择余地也实在不多。

此次克里米亚危机的背景,是“2.22”乌克兰政权更迭;而“2.22”事件的背景,则是从去年下半年持续蔓延的乌克兰政治危机。此次政治危机的导火索,则是俄罗斯政府为避免乌克兰通过签署与欧盟的《联系协定》靠拢欧洲而软硬兼施,通过援助+施压的手段迫使亚努科维奇临阵变卦,转而与俄罗斯签署城下之盟,而俄政府在“账面得手”后的颐指气使,则直接将亚努科维奇逼得自踞火炉之上,并最终导致“2.22”的大崩盘。

某种意义上,普京在克里米亚的“攻势”,是“2.22”崩盘后的补救措施,目的首先是稳住克里米亚这个战略要地,更重要的,则是以此为筹码讨价还价,力争将“合法总统”亚努科维奇送回基辅执政,恢复俄在乌克兰的“控盘”。事实上,由于黑海舰队的存在,和亚努科维奇的大开方便之门,克里米亚半岛真正的主人,早已是俄罗斯而非乌克兰,所缺的,不过是一个只会带来巨大麻烦的“俄罗斯领土”之名,倘非为了整个乌克兰而仅为了克里米亚,普京和俄罗斯甚至可以什么都不用去做。

然而更迫切需要选择的并非莫斯科和普京,而是辛菲罗波尔和阿克肖诺夫:很显然,如果仅仅扮演“俄罗斯筹码”,而非把自己变成“俄罗斯一部分”,不论最终普京的“交易”是否成功,他们都很可能成为牺牲品——这并非没有先例,1994年因为俄乌黑海舰队之争,克里米亚就有过一次类似事件,当时被“武装分子”送上总统宝座的“人民选择领袖”名叫尤里.梅什科夫,在俄乌达成妥协、俄罗斯心满意足后,这个“人民选择领袖”又被闪电般“选择”下台,至今还在俄罗斯当着寂寞的寓公。

于是克里米亚在短短几天内把公投时间提前,选项也从“独立”变作“回归”。辛菲罗波尔知道,即便心里不痛快,普京也难有选择——经济治理的不景气,人气的下降,让他不得不攥牢民族主义这面大旗,克里米亚“同胞回归”而克里姆林宫竟拒诸门外,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但安理会表决一边倒的格局,公投前后欧美“付出代价”的警告,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俄罗斯金融投资市场的动荡无不表明,倘若说国际社会可以默认俄实际控制克里米亚(事实上已容忍了很多年),那么,容忍俄通过这种手段改变边界并吞他国领土,是任何一个联合国重要成员国底线和根本战略利益所不能堪的,克里米亚“回归”的虚名,会令俄付出巨大、长期代价——而且原本这就是一块什么代价都无需付出,也已实际吃到嘴里的肉。

时至今日普京或国际社会的选择余地已经很小,各方都处于进不得、也退不得的尴尬。或许,倘若能找到一个既让普京抽身,又让他足以宣称自己是胜利者的台阶,事情尚有转圜,但这需要高超的政治艺术,这种政治艺术在整个乌克兰危机期间,并未曾在任何当事一方的言行中看到——更何况,时间实在已所剩无几。

 
 
 
 
话题:



0

推荐

陶短房

陶短房

1894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本名陶勇,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曾长期在非洲定居,对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情况比较关注。涉猎范围广泛,小说、散文、文化评论等都常常见诸出版物,业余时间还以研究太平天国史闻名。

文章